明朝天啟年間,魏忠賢網羅了一大批宦官閹黨,形成了一股強大的政治勢力。為了把持朝政,他極力排除異己。順他者昌,逆他者亡。大肆殘殺朝中賢臣。這時候,明王朝的江山已經岌岌可危了。

這一年,年僅17歲的朱由檢登上帝位,他就是崇禎皇帝。崇禎皇帝看到閹黨作亂,國家一片混亂,眼看著江山就要落到閹黨之手。

這時,很多大臣上書彈劾魏忠賢,這更增強了崇禎皇帝徹底鏟除魏氏的信心。他下決心打擊宦官朋黨,但是坐以待斃還是主動攻擊呢?這直接關係到能否重振明朝河山。在崇禎皇帝繼位之初,朝政都是由魏忠賢等人把持,麵對閹黨的強大勢力,新皇帝地位還不穩固,無力鏟除魏忠賢等禍國殃民的奸賊。聰明的崇禎皇帝看到蠻幹是不行的,於是,在經過一番深思熟慮後,他決定采用逐漸削弱對手的辦法來鏟除閹黨。

為了不打草驚蛇,崇禎皇帝對魏忠賢“信任有加”。

魏忠賢為了討新上任的皇帝的歡心,就送一些美女給崇禎皇帝。殊不知,在明朝皇帝中,崇禎皇帝是最不好色的一個。但崇禎皇帝怕引起魏忠賢的擔心,將魏忠賢送來的絕色女子全部留了下來。為了表彰魏忠賢的“忠心”,崇禎皇帝還嘉獎了他。

崇禎皇帝一方麵安撫魏忠賢,另一方麵則不露聲色地打擊魏忠賢的黨羽,鏟除了魏氏的爪牙,以此削弱魏忠賢的勢力。不久,魏忠賢爪牙就被崇禎皇帝清除得差不多了。這時,海鹽縣貢生錢嘉征上書揭露魏忠賢十大罪狀。可以說,每一條罪狀都可以把魏忠賢打入大牢。

於是,崇禎皇帝召魏忠賢進宮,向魏忠賢宣讀了錢嘉征的奏疏。魏忠賢聽了之後可嚇壞了,隻好賄賂當時受寵的太監徐應元,用辭去東廠的官職為籌碼,換回身家性命。

接著,崇禎皇帝大規模地清除魏忠賢黨羽,貶謫魏忠賢到安徽鳳陽祖陵守靈,還沒收了魏氏家產。魏忠賢在去鳳陽的路途中,覺得敗局無法挽回,就上吊自盡了。橫行一時的閹黨霎時就灰飛煙滅,明朝曆史上黑暗的宦官專權的時代就此結束。

崇禎皇帝朱由檢懂得主動行事,處處主動出擊,因此變被動為主動,在魏忠賢獨攬大權之前掃除了魏氏及其黨羽,保住了朱氏的江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