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肅宗時,司空李光弼與叛將史思明對壘於河陽(今河南孟縣西),攻守均無進展。思明想截斷光弼糧道,移師河清縣。光弼得報,亦即親率北軍到野水渡去駐紮,築壘抗拒。相持了一天,光弼就回河陽城,隻留下一千名軍士,派部將雍希顥留守,並指示他說:“史思明有兩名勇將高庭暉和李日越,今晚必派一名來劫營,你隻可固守,不可與戰,如果來將投降,你就帶來見我。”這奇怪的命令,使得希顥莫名其妙,隻好遵令固守。
果然,史思明當晚決定劫營,對李日越說:“李光弼長於守城,怯於野戰,今移駐原野,已陷入圈套,必為所擒,你今夜劫營,務要把他生擒回來。若捉不到李光弼,你不必回來見我!”李日越於是率領五百精銳騎兵出發。
希顥嚴守陣地,天曉時果見一賊將率領幾百騎兵走近柵前,對左右說:“來了!且看他怎樣。”乃裹甲息兵,吟笑相視,毫無敵對表現。李日越很是奇怪,便喝問“司空在哪裏?叫他出來答話!”希顥答:“他昨夜已回河陽城去了!”“他留下多少兵?統師是誰?”“隻留下一千兵,統將是我雍希顥。”李日越沉吟不語。希顥卻反問:“你是姓李還是姓高?”“姓李!”希顥即笑著說:“想是李日越將軍了,司空有命,知將軍素抱忠心,不過為環境所迫,今特令我在此迎接將軍。”李日越躊躇起來了,想起史思明“捉不到李光弼,就休回來見我”的話,便對他的部下說:“今捉不到姓李的,回去大家都難免一死,不如投降算了。”從騎均無異言,於是放下武器請降。希顥開柵相見,問明名號,果是李日越,大喜過望,當即引見李光弼。
李光弼接見李日越,待他非常好,引為心腹,李日越甚為感激,自告奮勇地寫信招降他的同僚高庭暉,光弼卻說:“不必了,他自然會來投誠的。”
過了幾天,高庭暉果然率部眾來投降,光弼甚為優待,與李日越相同,俱為奏請官階。當時有人問李光弼收降敵軍兩員猛將,怎的這樣容易?光弼答:“這就是知己知彼,史思明常說我隻能守城,不能野戰,我轉移陣地野水渡,他以為我投進了圈套,必遣勇將李日越等來攻擊我,但我離開了。李日越打不到我,自然不敢回去,除投誠外實無別路可走。庭暉才勇都超過李日越,見李日越在我們這裏被寵任,必然來投誠謀占一席,他兩人當時所以附逆是環境所迫的,並非真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