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陽西城!

天子鑾駕浩浩****。

此次西歸長安,廟堂文武百官皆行,陣容格外龐大。

在行前李治直接表示不願驚擾兩京生計,放棄了更加便捷的行舟,選擇了陸行。

這理由牽強附會,李元璦可不信這個說詞,他對著身旁的狄仁傑說道:“仁傑,你怎麽看?”

狄仁傑終究跟李治沒有真正接觸過,很死板的道:“聖人體恤百官,不願河道禁行,影響兩地生計,無愧一代仁君。”

李元璦卻輕輕一笑,李治是明君不假,仁君卻是未必,笑道:“我料聖人此次歸程,必然會抽一日空閑外出狩獵,走水路,哪有這個機會?”

這世上沒有人比他更加了解李小九了,別看他自幼體弱多病,骨子裏卻充滿了對射獵的喜愛,變著法子尋找射獵的機會。

冒雨追獵,與草原酋長一並於溫泉校獵都是他幹出來的事情。

這放著水路不走,選擇陸路,十有八九有貓膩。

至於什麽“體恤百官,不願河道禁行”都是借口。

明君並不等於仁君聖主,李治也不是什麽道德楷模。他的所作所為,為的是李唐江山,隻是中國最出色的製度就是將家國天下融為一體。

百姓安則國強,百姓足則國富。

君王百姓利益相同而已。

李元璦才不信特權在身的李治會顧忌那麽多。

“陛下駕到!”

隨著萬騎將軍的一聲呼喝,李治一身戎裝的策馬而來,腰纏寶劍背負強弓,隻是他模樣肖母,並沒有多少英武氣息,論及相貌氣度與李世民那股氣吞山河,從屍山血海裏滾爬出來的氣概,相去十萬八千裏。

在他身側有一孩童,年不過七八歲,騎著一匹巴蜀小馬,跟在一旁,毫無疑問便是得上官儀誇讚的李素節了。

這一世武則天並未出場,自然也不會存在孝敬皇帝李弘、章懷太子李賢以及唐中宗李顯、唐睿宗李旦等人,更別說是未來的唐玄宗李隆基。

曆史在這一刻已經大變。

李元璦也無法預測大唐的未來如何,無法判斷是好是壞,對於關係未來的李素節自然格外在意。

這教導李素節的啟蒙老師不是別人,恰巧是李元璦的大舅子,當年那個倒黴的李承乾的伴讀徐齊聃。

通過自己的大舅子,對於李素節的秉性也有所了解。

未來如何不知道,但從當下的情況來看,李素節還是極好的。

天資絕佳,領悟力極強,機智敏捷非常好學,自小就屬神童一類,別人家的孩子。

不但學習好,還很懂禮節,尊師重道,對於李治、王皇後都極為孝順。

即便當初王皇後與蕭淑妃為敵,也不曾遷怒於李素節。

李治現在時時刻刻將李素節帶在身旁,顯然已經開始為他造勢。

“見過陛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