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還是秦王的時候,天下誰不知道小秦王性子剛烈,桀驁張狂?

依仗著李淵的寵愛,全然不將廟堂那些居於高位又沒有什麽本事的大臣看在眼裏,即便是李淵最寵幸的兩個妃子都入不得他眼,不屑一顧。

如此行徑,亦給他後來爭奪太子之位,製造了重重困難,始終給大哥李建成壓上一籌。

“太子要記得,十六是我朝一品親王。不用擔心他狂,他有功在身,又地位崇高,耍耍威風,不礙事。什麽時候,他不狂了,你就要留心一二了。”

當年的他就是如此的,在動了爭奪太子野望的時候,前後行徑,可謂判若兩人。

李治頷首道:“兒臣明白!”他頓了頓,然後說道:“其實歸根究底是江南變化太大,令得很多人坐不住了。尤其是此次科舉,兒臣取仕人選,江南士子多餘中原、北地,似乎引發了不少的躁動。這些彈劾,表麵上針對十六叔無禮。實際卻是借題發揮他們有些怕了。”

李世民悠閑的輕搖竹躺椅,笑道:“科舉的出現是為了打破世家在官員上的壟斷,但他們根本不放在心上。真要考起來,掌控著章言辭大意的他們不會輸。可這殿試的出現等於掐住了他們的命脈,考得再好,最終選擇權在朝廷手上。他們的優勢不再,慌張是自然的。既然一個個都上疏說十六蔑視朝廷官員,你就替父皇下一到旨意,罵他一頓。反正他皮厚,不會當做一回事。”

作為父兄,有事沒事罵弟弟幾句,人之常情。

“至於棉花,十六心底也清楚,江南不可能獨享太久。但這玩意從求購種子,衣被製作皆是他一人之功。見利而紅眼,還打著為朝廷的旗號,這不要臉的程度簡直比十六還十六。”

這棉花方麵,李世民固然眼紅那巨額利潤。可心底卻清楚的很,李元璦在這方麵做到仁至義盡。

換做別人從發明到西域采購種子研發製作一條龍全攬,肯定悶聲發大財,賺的不亦樂乎。

就算朝廷明規定為官者不可從商,連親戚都不允許,也無濟於事。

李世民心底清楚,上有政策,下有對策。

隻要退居幕後,不參與其中,誰都無可奈何。

李元璦直接放棄了這個利潤,將之利用於發展江南的大計上。

朝廷得到了高額的棉稅,江南得到了巨大的發展空間。

這還有什麽可說的?

李治聽到這裏心底有譜了,有老爹罩著,又有許敬宗背黑鍋挨罵名,自己有什麽怕的?

“關於十六叔在馬來半島建一個港口,作為補給點,父皇有什麽想法?”

李治誠心求教,這也是他最大的不足。

戰略遠見!

於戰略遠見這一方麵,李治要遜色自己的父親李世民太多了。盡管他在位期間打下了大唐最大的疆域,但這無光戰略,而是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