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洛陽到揚州即便是走運河,也需要小半個月時間。

李元璦早就做好了準備,看著身旁的三名謀臣,說道:“江南是我大唐最大糧倉,於我朝意義重大。如今百廢待興,正是我等大顯身手之地。你們是我從上百人中選擇出來的,皆是能獨當一麵的人才。”

“船艙裏有江南東道十六州的紙麵情況,都是地方官員以及前任黜陟使,總結的情況。未必完全真實,但卻是我所能拿到的第一手情報,你們自行拜讀。抵達江南之前,一人給我寫一份感想以及整頓江南的方案。”

他頓了頓道:“你們所寫的感想與方案,將會影響到他們在江南所幹之事。我相信我自己的眼光,你們的任務可不僅僅是吳王府幕僚那麽簡單。”

上官儀、劉仁軌、狄知遜皆神情變動。

人大多自負其才,他們三階皆是人中俊傑,自是不甘其後。

三人一並道了一聲謝,一起鑽進屋子裏去了。

相比三人的悶頭用功,李元璦南下的日子過得尤為愜意。

每日都在另外的官船上與新婚夫人瀏覽兩岸風景,陶養情操,順帶鍛煉鍛煉身體。

官船仰著運河順流而下,途徑引洛水入汴水的這項工程,給汴州帶來了巨大的便利。

不過是短短三年時間,汴州運河兩岸已經人聲鼎沸,各方酒肆客棧商鋪林立。

經濟發展的勢頭一時無兩,已經躋身為大唐第四經濟要地了,僅次於長安、洛陽、涼州三地。

朝廷對於汴州的發展也極為重視,有心將汴州發展成為超越涼州的大都會。

畢竟涼州之富,全靠絲綢之路,西域的平安動**對於涼州的經濟有著直接的影響,充滿了不可控,受製於外。

而汴州是自我內部的經濟運轉,孰輕孰重,廟堂上的那些大佬心底清楚的很。

李元璦將自己如何利用地龍翻身將洛水引入汴水的情況與徐瓏細說。

徐瓏一臉崇拜說道:“一個政策,影響萬千百姓。郎君疏通運河,建造船閘與進減水閘,造福萬裏運河兩岸,無愧賢王之名。”

李元璦見汴河兩岸景象,心底也是滿滿的自豪感覺。

他們一行人沿江而下,過江淮直撲揚州而去。

揚州古稱廣陵,亦叫江都。

從名字上看,給人的印象是江南,但其實大唐時期的揚州跟江南沒有什麽關係。

這個時期的揚州位於江北淮河下遊,屬於江淮地區,而非江南。

這江淮與江南的發展情況那是一天一地。

自古以來,華夏的發展模式以關中、中原、北地為主,江南就是屬於爹爹不疼,奶奶不愛的地方。

隻有在戰亂的時候,人們才會想起南方的好,逃到南方避難。

可隻要北方承平,絕大多數人還會選擇返歸中原或者北地。

這揚州能有今日,也賴楊廣對揚州的執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