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金勝曼暢遊灞水山莊之後,李元璦開始認真編撰算經。

李治給了李元璦極大的便利,直接冊封李元璦為弘館大學士,弘館的學士、學員隨意調配。

然後應李淳風、閻立本所請,協助李元璦編寫算經。

與其說他們從旁協助,不如說在一旁聽課學習。

華夏術數發展還是極其先進的,九章算術經過劉徽注本以後,已經非常精準,包含了術數的全麵啟蒙,它的出現標誌中國古代數學形成了完整的體係。

故而李元璦編寫算經屬於高深課程,並非是給幼兒啟蒙所用,而且高中以上的學問。什麽次元方程、三角函數之類的東西。

在教這些之前,李元璦開始對外推行大唐數字。

所謂大唐數字就是阿拉伯數字,想要往深奧的數學學習發展,阿拉伯數字是必不可少的。

中數字的表達方式太過繁雜了。

本來數學就是一個很複雜的學問,需要經過各種繁雜的計算。

如果用中來算,那就太考驗智商了。

就如算術入門九章裏的割圓術來說:

割六觚以為十二觚。

術曰:置圓徑二尺,半之為一尺,即圓裏觚之麵也。令半徑一尺為弦,半麵五寸為句,為之求股。以句冪二十五寸減弦冪,餘七十五寸,開方除之,下至秒、忽。又一退法,求其微數。微數無名知以為分子,以十為分母,約作五分忽之二。故得股八寸六分六厘二秒五忽五分忽之二。以減半徑,餘一寸三分三厘九毫七秒四忽五分忽之三,謂之小句。觚之半麵又謂之小股。為之求弦。其冪二千六百七十九億四千九百一十九萬三千四百四十五忽,餘分棄之。

開方除之,即十二觚之一麵也。

用阿拉伯數字來演算公式,可以做到一目了然,而用漢語計算,你要寫上百餘字來描述,而且這隻是最簡單的玩意。

真正困難的,一個解題就要寫上一兩千個字來驗算,腦袋都要昏了。

全世界都在用阿拉伯數字不是沒有原因的。

它給了繁雜的術數計算,提供了最大最優的便利。

要想真正讓華夏的術數提升質變,首先就要讓術數簡單化,另之融入社會,融入生活。

1、2、3、4、5、6、7、8、9、0不難 但是壹、貳、叁、肆、伍、陸、柒、捌、玖、零就不容易了。

故而在開始編寫算經的時候 第一步第一堂課,李元璦就當起了老師 跟李淳風、閻立本以及一眾弘館的學士介紹起了阿拉伯數字。

阿拉伯數字其實並非阿拉伯發明的 最早的數字起源於公元三世紀,古印度的一位科學家巴格達發明了阿拉伯數字 但是數目隻是發明到了3。想要得到4,需要用2加2來表示。

現在看起來很愚蠢 卻不知僅僅一個4 在數學曆史上用了足足幾百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