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我們這個時代的其他軍人政治家一樣,蔣介石是個無所畏懼的人,無論是在心理上還是在精神上都是這樣。然而,他隻是一個戰術大師而非戰略家。他的真正天才是善於搞政治陰謀。
蔣介石對希特勒納粹及法西斯主義產生了極大興趣,於是派次子蔣緯國赴德國深造,受到希特勒兩次召見,並組建一個法西斯機構“藍衣社”……
蔣介石兩眼長得炯炯有神,經常留著光頭,蓄著短須,帶有一股軍人的風度。
但是,他的神情卻不可思議——這並非因為他不善言辭,而是因為他總是掛著一臉中國人特有的謙恭的微笑。
他演講時帶有濃重的浙江口音,聲音高亢,語調急促。這使得他有別於來自其他省的大多數僚屬和追隨者。
蔣介石從不費心思去學習北京話——標準的漢語,更不用說外語了。他掌權之後每月要向規模宏大的孫中山紀念會致辭。雖然他的方言刺耳難懂,但與會者卻不得不洗耳恭聽。此時的蔣,不僅是一個典型的中國人,而且是一個典型的浙江人。
蔣介石不接受外國的影響,卻娶了一位中國基督教牧師的女兒,她受過美國教育,後來一直擔任蔣的隨身翻譯。蔣介石不懂外文,他的官方傳記作家董顯光,20世紀20年代後期曾給他做過數月英文教師。
董後來披露說:“蔣公因政務繁忙,很快放棄了英語。”蔣介石後來教育其子蔣經國吸取他的教訓,要學好外語。
蔣經國在《我的父親》一書中引用了1922年和1923年他父親的幾封信。這些信要求他必須掌握英語。1943年,當蔣經國三十五六歲時,他父親還致信要求他每周花六小時學習英語,尤其是英語語法與閱讀。
老蔣樂觀地說:“吾兒俄文基礎良好,學習英文必易。”
蔣夫人宋美齡是舉世聞名的美人,根據台灣的官方傳記,她是蔣的第二任妻子,事實上如果把1912年蔣的一位側室算上,她則可說是蔣的第三甚至第四任妻子。
蔣委員長及其夫人的確在民眾中樹立了無懈可擊的美滿姻緣形象。1927年蔣介石與宋美齡結婚時,他的青春之火正熊熊燃燒。
然而,青年時代的蔣介石,是個有名的風流人物,對上海的青樓了如指掌。他一方麵**不羈,另一方麵又遵循孔道,堅持克己自律。
他的確是一個意堅誌強的孔道徒子。由於與基督徒結婚,他又成了一個虔誠的基督徒。
在他那個時代叱吒風雲的曆史人物中,此種怪誕的姻緣屢見不鮮。此外,其他許多事情同樣是人們了解蔣的生平與性格的關鍵。他參加了推翻清王朝的辛亥革命,是“革命之父”孫中山的信徒。他也因此自詡為一個革命家。
蔣介石以為,革命就是民族主義,對內推翻封建皇帝,對外結束民族屈辱。但是,在其他方麵,在關於國家組織學說、社會行為方式以及中國傳統社會和森嚴的等級製度等方麵,蔣介石卻是一個頑固的保守主義者。有人甚至認為他是一個反動分子。
盡管蔣介石參加過推翻清朝的革命,但他無法理解革命的勇往直前與銳不可當之勢。
他徒勞地阻止革命潮流的進一步發展,企圖在軍閥混戰中奪取政權而黃袍加身。
蔣介石最後失敗了,他被迫下野,並失去了在中國大陸的統治而被迫逃至台灣,建立起他的避難所。
早期的葡萄牙探險家曾稱台灣為“美麗的島嶼”。蔣介石晚年統治著一個微型的“大國”。他身後留下了一個富饒繁榮的工業化台灣。
每年10月10日,“中華民國總統”都要主持雙十節紀念民族主義革命。接之而來的是蔣家及其追隨者於10月31日為蔣介石祝壽。
每年元旦,他總要向全民發布文告,宣揚“反攻大陸”。在他漫長生涯的最後兩年裏,他兩腿癱瘓,從而不再會客。他的文告隻好停而不發或由人代發。
1975年4月5日,星期六,87歲的蔣介石逝於心髒病,而大陸則依舊沒有“光複”。
不僅如此,他拒不承認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卻進入了聯合國,而他自己的“中華民國”則被趕了出去,屈辱與失敗紛至遝來。
與一些軍人政治家如戴高樂、佛朗哥及其他獨裁者一樣,蔣介石與他的國家緊密相連。
他的觀點並不是所有人都同意的,但他確實為實現他的野心奮鬥了終生。1925年孫中山逝世時,蔣的名字並未被列入繼承者的名單。然而,他已建立了自己的權力基礎。他是黃埔軍校校長,黃埔畢業生被他塑造成自己的古羅馬式禁衛軍。他統率的國民軍從廣東出發進行北伐,不到兩年便終於在名義上征服並統一了中國。那些分省割據的軍閥有的戰敗投降,有的改旗易幟,表示歸附。
但是,勝利是暫時的,在後來的十年裏,蔣一直隻是當時中國最重要的領袖,但絕不是中國無人挑戰的統治者。
在蔣的早期生活中有兩件事是不可忽視的,一是1923年年底,蔣率領代表團訪問莫斯科,回國之後他對俄國人很不信任,從而對共產主義仇恨萬分。
但是革命之父孫中山的意見則不同,他摒棄了蔣的建議,從而求助於布爾什維克的使者鮑羅廷,讓鮑羅廷當顧問,仿效蘇聯共產黨改組國民黨。
另一件事至今仍沒有完全披露,即1912~1922年的十年,蔣介石在上海做股票生意經紀人的經曆。那時候,蔣介石隻是一個無足輕重的小卒。但在19世紀20年代初,上海的股票生意控製在上海黑社會青幫的手裏,蔣與那些銀行家和商人保持著密切的關係(雖然他沒有正式加入青幫),於是上海成了蔣介石的第二個權力基地。
蔣介石與他那些富有的保護者進行交易:他們資助他的革命,而他則防止左派分子進政府。蔣與宋美齡的婚姻也是這種交易的產物。
1927年,蔣先後在上海與廣東摧毀了共產黨的地方政權。七年之後,在國民黨的強大壓力下,毛澤東被迫率領農民軍隊進行傳奇式的長征,抵至荒僻的延安窯洞。
毛在延安窯洞裏向蔣發動挑戰,並最終打敗了這位國民黨領袖。
1931年日本侵略中國東北,1937年又開始征服中國。在日本的挑戰麵前,蔣介石並不是一個民族主義者或愛國者;在他的軍事戰略中,擺在首位的敵人總是共產黨,其次才是日本人。
他認為共產黨是叛逆者,必須先征服他們;隻有先安內,統一中國,才能抵禦日本人。
結果這個做法導致了1936年的西安事變。少帥張學良綁架了蔣,要求他停止“剿共”,開始抗日,西安的一些激進分子要求殺蔣謝罪。
具有諷刺意義的是,正是九年前國民黨在上海追捕的周恩來擔保了蔣的獲釋,同時蔣也答應抗日。然而,在蔣的心裏,首位的敵人仍是共產黨。
日本侵略中國之時,蔣介石的權力與地位正處於頂峰,他領導國民黨已達十年之久。盡管他還沒有完全統治全中國,但他的權力是其他對手無法相比的。
1938年,董顯光著的官方性的蔣介石傳記出版時,把蔣吹捧為我們時代“亞洲大陸最偉大的軍人政治家”。
然而,世界上的政治家沒有一個像蔣介石那樣,在如此短暫的時間裏威風掃地,名落千丈。
在董的蔣介石傳記出版11年之後,蔣家王朝被毛澤東的人民解放軍徹底粉碎。國民黨及其軍隊不得不逃至台灣避難。
上麵所講的兩件事情是給蔣介石帶來滅頂之災的根本原因,但並非全部原因。蔣介石的秘史具有雙重性。他是如何登上權力之峰的?又是如何從頂峰跌落下來的?最後又是如何在彈丸之地台灣島上恢複統治並保持終生的?
要回答上述問題,必須從蔣介石複雜的個性和非凡的特點入手。與我們這個時代的其他軍人政治家一樣,蔣介石是個無所畏懼的人,無論是在心理上還是精神上都是這樣。
在決策時他雖然有時會瞻前顧後,但一旦作出決策,他就會毫無顧忌地以驚人的速度加以實施。那些向他挑戰的人都一個個先後被處死或投入牢獄。
在軍事謀略方麵,蔣介石受過良好的訓練,久經沙場,但他隻是一個戰術家而非戰略家。他的真正天才是善於搞政治陰謀。觀其一生,他總是使各個派係互相敵視,對自己的追隨者也是疑心重重。按照儒家的傳統,他是個脫離人民的人。
但有兩個人對他來講是例外——他的第三任妻子宋美齡和兒子蔣經國,蔣介石隻信任他們二人。於是他的僚屬及其助手們總是人心惶惶,不敢對他講真話。
盡管他笑臉常開,但他的性情變化無常,令人難以捉摸。因此,他周圍的人在他麵前都畏懼三分,總是唯唯諾諾,點頭稱“好”。
據說,他年輕時經常欺淩元配妻子,後來也是喜怒無常。
有一次他在家看的一部電影冒犯了他,他馬上嗬斥放映師立即關掉放映機,而每當這時他都會暴跳如雷,掀翻茶幾,摔爛茶杯。
蔣介石古板、暴戾、神秘的性格並非人們虛構。從1936年起,他與煙酒絕緣,外國來訪者發現蔣已不飲中國烈酒,而換了白開水。戰時,他的早點是牛奶和清茶。他不愛賭博,僅有的娛樂就是散步。平常他愛穿高領哢嘰內衣,也不佩軍銜和徽章,顯得整潔。年輕的時候,這樣的裝束在老人看來是不體麵的。那時他穿的是長袍馬褂,戴的是室內便帽,像一個老書生。
蔣介石自己謙虛謹慎,兩袖清風,但對周圍的腐化現象他卻采取寬容態度。他對其夫人家族(指宋子文家族)及其親屬便是如此。對於下層軍官的腐化,蔣的態度則完全不同,有時會大發雷霆,下令將有關人員處死。1934年,七名軍官貪汙國家財產,蔣立即命令把他們全部槍斃。在另一個案子中,幾位師長向蔣求情,要求他赦免一名犯罪的軍官,但這幾位師長一走,他便下令槍斃了這個軍官。
有人認為,1927~1937年的十年是國民黨統治相對穩定的十年,是國民黨蔣介石建立自己專政的十年。在這期間,雖然工作中的貪汙與低效現象不斷出現,但多數官員都在努力工作。電報與長途電話已推廣到各個地區,包括1937年才納入全國統一範圍的四川在內。中國與美國、德國的航線開通了。中國境內一些省份的航線也得以開通,國家修築了75000英裏的公路,1934年發行的以白銀為儲備的紙幣得到穩定。三年後美國財政部通過《彼得曼法案》同意以白銀交換黃金,從而幫助中國國民黨政府進口武器。1932年,蔣夫人的哥哥、財政部部長宋子文平衡預算,轉換內債,廢除厘金——這是太平天國以來被人痛恨的捐稅。
學術研究得到複興。中國過去沒有的標點符號也被引入現代文學中。也就是在這個時期,胡適提倡的白話文得到普遍地推廣。
1912年,即孫中山革命的第二年,全國隻有2793633名兒童上小學,而到1935年入學人數已達11667888人。高中入學人數也由52100人上升到50萬人。1912年,全國隻有4所學院,1933年全國有40所大學、40所學院和29所專科學校。這一年,全國圖書館藏書達450萬冊。
但是,按照孫中山的三民主義原則所應該實行的民主卻沒有得到實行。1928年10月4日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會製定的《中華民國組織法》規定,在人民懂得民主之前,黨對人民實行“監護”。事實上,“監護”就是專製,就是警察國家。
1925年至1929年,蔣介石的秘密警察頭子陳立夫建立了中央調查與統計局(中統)。占領上海後,一直到20世紀30年代中期,保安組織也在全國建立起來。
中央軍事委員會下屬的軍事調查與統計局(軍統)組織更嚴密,權力更大。軍統頭子戴笠被人稱為中國的“希姆萊”。他以國家名義處理特務案件,實行恐怖政策。他的“耳目”遍布社會各個階層,可以執行秘密逮捕與暗殺。
在國民黨的警察國家裏,出版要經審查,期刊要經許可。因此,有許多出版物都夭折了。有的剛出版幾周或幾個月就被查禁了,但同時又有許多新出版物取而代之。
出於早期對共產主義的警惕和與上海黑社會的曖昧關係,蔣介石學習法西斯主義與納粹主義。希特勒上台後,蔣介石派遣兩名軍官赴德國考察納粹模式。
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後,蔣介石又派他的次子蔣緯國赴德國軍事學院深造。蔣緯國受到希特勒的兩次召見。據說他曾與德軍一起開赴奧地利。
蔣介石對納粹發生興趣的結果便是組建了一個法西斯式的機構——由一萬名成員組織的“藍衣社”,於是全國像一座兵營,連幼兒園與墓地也被軍事化了。
藍衣社的教育方針是“國家化、軍事化與生產化”。
藍衣社使用暴力打擊反對國民黨政府的人,並清洗那些腐敗的官員。他們從不關心孫中山的民主主義原則。藍衣社的宗旨是集中控製。雖然蔣介石一直嘴上說獻身民主,但他無疑是一名藍衣社分子。藍衣社的許多成員都是蔣介石的黃埔骨幹。
藍衣社雖在國內外聲名昭著,但他們隻是從事秘密活動。在蔣介石的“新生活運動”中,藍衣社起了重要作用。蔣介石發動“新生活運動”的目的,是試圖仿效法西斯主義,重振儒教,並以此作為團結全國的基礎。此外,他和宋美齡還把基督教納入“新生活運動”之中。儒家的四大原則,“忠、誠、禮、信”構成了“新生活運動”的精神基礎。基督教的清教主義也被推崇。基督教青年會積極地投入運動之中。
在“新生活運動”中,藍衣社發揮了它的作用。無論人們是否喜歡,它總是強迫人們成為清教徒與孔教徒。酒館半夜被迫關門,跳舞也受到查禁,活躍分子被趕出舞廳與電影院;穿西服的人身上被灑上硫酸。蔣介石夫婦通過樹立模範人物,試圖恢複古代中國那種毫無生機的精神傳統,但運動的結果卻令人沮喪:他的失敗遠不止於此。
蔣介石從不擔心權力無法推行,但他的許多倡議都在官僚係統中被拖延耽誤了。在國民黨首都南京,有的文件要通過36道手續才能有最後結果,常常一拖再拖,一項備忘錄的答複有時拖延長達六個月之久。
這種官僚係統有兩種官員,一種是負責具體事務的,一種是負責全麵工作的。蔣介石是屬於第二種,一般不做具體事務。在“二戰”期間,據說他擔任了不下82個職務。下麵僅列出一部分:國民黨執行委員會委員長、國民政府主席、全國軍事委員會主席、海陸空三軍總司令、中國戰區最高長官、行政院院長、最高國防委員會主席、中央計劃局總主任、國民黨政治工作審查委員會主席、“新生活運動”協會主任、憲政起草委員會主席、全國滑翔者協會會長等。
l937年,由於日本發動全麵侵華戰爭,蔣介石的新製度無論成敗與否,均被迫停頓下來。蔣介石在日本留過學,知道自己的軍隊雖然兵額百萬,但裝備極差,與現代化的日本軍隊無法相比。蔣介石打算抗日,但采取了大撤退戰略。
放棄首都南京後,他在西部的長江三峽入口處的重慶建立了戰時首都。此地在軍事上具有戰略地位,但在社會與政治方麵這裏卻是蔣介石末日的開始。廣大的地區、眾多的人口落入了日本人之手。
淪陷區的人民期待著共產黨遊擊隊,而不是逃命的國民黨來抗擊侵略者,保家衛國。
在江西建立蘇維埃根據地以後的十年裏,毛澤東學到了很多東西。毛澤東善於動員農民,發揮農民的無窮力量,而蔣介石卻視農民為群氓,威脅他們順服於自己。
毛澤東善於誘導農民認清農村現狀的實質。毛的人民軍隊不抓壯丁,不拿群眾一針一線,並幫助農民收獲莊稼。毛澤東還沒收土豪的田地,重新分給農民。而國民黨正好相反,他們違反孫中山“耕者有其田”的主張,推行可怕的“國有運動”。
第二次世界大戰促成了蔣介石與美國的聯盟,但也帶來了新課題。羅斯福總統認為領導中國軍隊及中國戰場的美軍總司令,應該是熱愛中國人民、性格內向、中文地道而沉默寡言的人。
“醋鬼”約瑟夫·史迪威,1942年抵達重慶擔任蔣委員長的參謀長,兩人從一開始就發生了矛盾。史迪威是位戰將,希望他的中國同盟軍赴前線作戰,並主張整治軍官腐敗現象,直接從戰時首都挑選人才。史迪威認為中國政府的全部機構像一個臭氣熏天的“大糞池”,他還蔑稱蔣介石為“花生米”。由於雙方互相反感,1944年,美國總統解除了史迪威的職務。
此前一年,當蔣介石與斯大林、羅斯福、丘吉爾以四巨頭的身份出席開羅首腦會議時,他享有了世界性的威望,美國人的援助滾滾而來,資金、武器、醫藥等各種戰備物資運到了蔣介石的後方。但是,大多數物資又流入了黑市,物價開始飛漲,其驚人程度在近代史上隻有德國的魏瑪共和國可與之相比。
戰爭結束時,“蔣委員長”的統治已麵臨嚴重危機。內蒙古大部分與東北處於共產黨控製之下。戰爭最後幾天,蘇聯紅軍出兵中國,將繳獲的日本人的大量武器與軍火移交給毛澤東。
1945年年底,杜魯門總統派遣馬歇爾將軍出使中國,調解國共兩黨的關係,以實現和平。雙方政治上毫不妥協,注定了調解必然失敗。內戰的烏雲籠罩全國。事實上,1946年內戰就爆發了。
起初,國民黨很快贏得了表麵上的勝利,但1948年春天人民解放軍發動了全麵攻勢。蔣介石方麵士氣一片沮喪,華盛頓最終對蔣介石政府感到厭煩,不願再將美元供給這個沒有希望的政府。國民黨全軍崩潰。
蔣介石做出可憐的姿態,於1949年1月21日正式辭去總統一職,由副總統李宗仁代理總統職務。蔣重返浙江老家。蔣介石自年輕時起就表現過一係列的“辭職意向”,然而隻是到最後時刻才暫時辭職讓位。而每次辭職後,他總使繼位者表現得無能為力,好讓他東山再起,重掌政權。
共產黨占領南京、廣東、重慶之後,蔣介石帶領幾十個師的精銳部隊逃離大陸,來到台灣。
他失去了中國。雖然他後來在台灣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也無法彌補他在大陸失敗的災難性屈辱。
成年後的蔣介石愛寫日記。這個在公開場合自負而頑固的人,在他的日記中常常深刻地批評自己。每天,他與夫人一起雙膝長跪,祈禱上帝保佑。
1975年3月29日,他的遺願表達了他至死不泯的夢想:
吾之同人及同鄉正值國家漸漸強大之際,汝勿因本人之故去而忘卻國家之悲哀與希望。吾之天靈將永遠與吾之同人及同鄉一起實現三民主義、光複大陸、恢複吾之民族文化。
他還以謙虛和自傲相混雜的口吻說道:“餘自束發以來,即追隨總理革命,無時不以耶穌基督及總理信徒自居。”
蔣介石死了,他那不可思議的夢想也被帶進了墳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