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7章 葬在北邙

輾轉幾個小時,來到洛陽,已經下午五點多,薑若水給對方發了短信,沒有收到回信。

這個時候,沒有任何其他線索,隻能等待回複的消息。

時間還早,五個人在洛陽古城逛了逛,吃了頓小街鍋貼,感覺味道不錯。

若問古今興廢事,請君隻看洛陽城!

司馬光的這首詩,寫盡洛陽城的滄桑,寫盡洛陽城的厚重,洛陽,是中國曆史上唯一一個被稱為神都的地方。

中國四大古都西安、南京、洛陽和北京,都有悠久曆史和燦爛文明,之所以成為千年古都,風水龍脈是極為重要的原因。

西安十三朝都城,置身八百裏秦川腹地,“八水繞長安”,四塞之國,境內有關山帶河之險,沃野千裏之富,天府之國,風水無以倫比。

南京鍾山龍盤,石頭虎踞,南有秦淮河,北有玄武湖,形成青龍、白虎、朱雀、玄武“風水四獸”鎮護的形式,為帝都王者之氣的大風水格局。

北京城山環水抱,藏風聚氣,巍巍太行和莽莽燕山從北拱衛,南邊永定河蜿蜒,山環水抱,龍興之局。

紫禁城風水格局更是由曆代最頂尖的風水大師規劃,和諧完美,天人合一,當然,最近霧霾有些嚴重,但瑕不掩瑜,相信很快能夠治理好。

洛陽地處中原,十三朝古都,山川縱橫,西依秦嶺,東臨嵩嶽;北靠王屋,太行,南望伏牛,北又有黃河之險,河山拱戴,形勢甲於天下,有“八關都邑,八麵環山,五水繞洛城”的說法,是“天下之中、十省通衢”。

從風水格局上看,洛陽絕對是大龍脈聚集之地。

我和二胖之前去過洛陽,都是匆匆路過,沒有來得及遊玩,更沒有以風水的角度欣賞洛陽。

尤其是進入盜墓這個坑之後,對於洛陽,更多了一層向往,可以說這是盜墓界心中的聖地。

洛陽城位於洛水之北,水之北乃謂“陽”,故名洛陽,又稱洛邑、神都,有5000多年文明史、4000年建城史和1500多年的建都史,有105位帝王在此定鼎九州。

從夏商周,東漢,到北宋,共有十五代帝王陵寢,是埋葬古代帝王最多的地方,是華夏文明發源地之一。

洛陽可以說是中華文化的讀本。史學考證,文明首萌於此,道學肇始於此,儒學淵源於此,經學興盛於此,佛學首傳於此,玄學形成於此,理學尋源於此,聖賢雲集,群英薈萃。

這絕對不是空談,中國古代伏羲、女媧、黃帝、唐堯、虞舜、夏禹等神話,大多傳於此,從夏朝開始先後有十三個王朝在此定都,以洛陽為中心的河洛文明,是中華文明的重要源頭,最早的“河圖洛書”就出自洛陽,伏羲據此畫八卦和九疇,

周公“製禮作樂”,在洛陽製禮安邦,形成了中華禮儀和儒學的基礎,被儒家尊為“元聖”。

老子在洛陽煉丹,悟道,晚年騎青牛出函穀關著《道德經》,上清宮和老君山都是道學及道教的聖地和根源所在。

孔子入周問禮,班固寫《漢書》,陳壽寫《三國誌》,司馬光著《資治通鑒》,程頤、程顥開創宋代理學。

甚至可以說,沒有洛陽,就沒有如此博大精神的中華文化,一個城市,半部中國史,具備三符(河圖、洛書、八卦),三代(夏、商、周),三教(儒、釋、道),三學(理學、玄學、經學)。

千年帝都,華夏聖城,文明之源,天下之中,絲路起點,運河中樞,牡丹花都,山水之城。

逛著逛著,薑若水忍不住侃侃而談,對於洛陽,比我和二胖了解的更多。

我們聽了,自然更加欽佩洛陽,鼎鼎大名的洛陽鏟,至今還是考古界和盜墓界不可替代的超級工具。

“明日去邙山!”

薑若水手機的神秘短信來了。

“邙山,難不成呂教授在邙山?”

薑若水皺了皺眉,“膽敢在哪裏,膽子也太大了,我不相信現在誰敢在邙山盜墓。”

薑若水迅速回撥,那邊根本不接電話,隻好回複短信,“明天一定去。”

“呂教授在邙山,難道又去盜墓,不能吧,去那裏盜墓,可是犯了禁忌,帝陵級別的不能碰。”

我也十分意外,對於邙山,知道不少,那曾經是盜墓者的天堂。

邙山又名北邙,在洛陽市北,黃河南岸,是秦嶺餘脈,崤山支脈,綿延一百多公裏,並不高,隻有300米左右,“邙山晚眺”,是“洛陽八大景”之一。

生在蘇杭,葬在北邙。

邙山是中國人終極歸宿的代名詞,邙山上陵墓多得“幾無臥牛之地”,有劉秀,元宏等6代24帝葬在此處,此外還有張儀,呂不韋,班超,杜甫,狄仁傑,賈誼,顏真卿等數千位將相名流,

再加上數不清的達官貴人,古墓以數十萬記,可以說一鏟子深挖下去,就可能挖到三四個古墓。

邙山陵墓群分布之密、數量之多、延續年代之久,堪稱中國之最,這樣超級的陵墓群,在世界上也是極為罕見。

唐代詩人王建曾寫詩道:“北邙山頭少閑土,盡是洛陽人舊墓。舊墓人家歸葬多,堆著黃金無買處。”

由於年代久遠、風剝雨蝕,還有瘋狂盜墓原因,邙山古墓數量和墓主身份,根本無法統計和確認。

上世紀20年代,光靠邙山盜墓為生的專業人員,就超過了萬人,挖出的財寶不計其數,著名的盜墓神器“洛陽鏟”在此時應運而生。

為什麽邙山陵墓如此之多,究其原因,是因為邙山風水極佳,埋在這裏容易福蔭子孫,另外邙山地下土層滲水率底,粘結性能好,十分密實,最適合墓葬,還有,由於大量帝陵選址在此,達官貴人都集體跟風。

“現在問題來了,明天去陵墓區,還是風景區呢?

問發短信的神秘人,也不回答。”

薑若水說道。

“先去陵墓最多的地方轉一轉吧,近距離感受一下,萬一有什麽線索呢。”

我想了想說道。

除了神秘短信外,都沒有頭緒,因此隻能走一步算一步了。

我們接著逛了逛,很快找酒店住下了。

第二天一大早起來,吃了些東西,前往邙山。

其實邙山到處都是古墓,憑我們對龍脈氣脈的判斷,感覺走到哪裏都差不多,先去了幾個帝陵和博物館看了看。

果然,在帝陵附近,我有一種特別的感覺,仿佛腦海中閃現過的古怪場景,變得更加清晰,雖然還不能連在一起,終究比之前強太多。

說不定在這裏呆上更長時間,會領悟出更多的場景。

“奇怪,一些夢中閃過的場景,再次出現在腦海中。”

薑若水開口說道。

“是啊,我也有這種感覺,如果在這裏多帶一段時間,說不定就能解夢。”

二胖瞪大眼睛說道。

“不明白你們說什麽,我怎麽什麽感覺都沒有,這裏怪怪的,陰陽兩氣交替。”

小茶看到我們的表情,有些奇怪。

邙山位於大龍脈之上,藏風納水,陽氣十足,但古墓實在太多了,死人陰氣極重,所以陰陽兩氣交替,變幻莫測,當然,普通人不會感覺如此明顯。

我們一邊逛,一邊領悟,一邊尋找呂教授的線索,可惜整整一上午,並沒有什麽線索出現。

“那個神秘人是誰,這不是玩死我們麽,已經來到洛陽邙山,還不告訴呂教授的消息,真是個不爽快的人。”

二胖有些焦躁,不滿意的說道。

“先不要著急,呂教授沒那麽容易死,說不定你們領悟領悟,就能想出一些線索。”

小蝶想了想,說道。

“你這一提,我倒是想到了一個領悟最好的地方,如果在那裏,咱們還悟不出什麽東西,別的地方更悟不出來。”

薑若水眼睛一亮。

“別賣關子了,快說,到底是哪裏?”

二胖急忙問道。

“自然是上清宮,在邙山翠雲峰上,相傳是老子煉丹的地方,後唐高宗追尊老子為玄元黃帝,因此又叫玄元皇帝廟或老君廟。

聖人煉丹悟道之地,咱們領悟起來,效果自然不錯。”

薑若水說道。

“那還等什麽,現在就去啊。”

我急忙說道。

對於腦海中的一切,還有呂教授的下落,我非常焦急,迫不及待的破解。

另外我是青銅文明傳承人,但名義上是搬山道人,雖然不是正宗道人,卻對道家聖人老子十分尊敬,去拜見一下老君廟也是應該的。

五個人很快達成一致,收拾一番,來到上清宮。

邙山最高峰為翠雲峰,樹木青蔥,碧翠如雲,風景秀麗,令人心曠神怡,神清氣爽,進入上清宮,一股清幽之氣撲麵而來,內有吳道子所作壁畫《吳聖圖》和《老子化胡經》,還有杜甫的詩句,“山河扶繡戶,日月近雕梁”。

看到桃木劍,我和二胖有種似曾相識的感覺,仔細一看,上清宮的桃木劍,比潘家園的強上十倍,不愧是道家正宗。

此外,還有令旗、令箭、令牌、天蓮尺、鎮壇木等法器。

五人覺得內心有些觸動,不過在大殿內領悟畢竟不妥,於是離開宮門外,在不遠處的山林中悉心領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