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7章 時間本源

“這就涉及到時間的本源。”

薑若水笑了笑,說道,“時間是物理學中的七個基本物理量之一,在國際單位製中,基本單位是秒。

時間是人類描述物質運動過程或事件發生過程的一個參數,是物質的運動、變化的持續性、順序性的表現。

愛因斯坦在相對論中提出:不能把時間、空間、物質三者分開解釋,在宇宙大爆炸發生之前,時間沒有任何意義。”

“薑老板,能不能說簡單點啊,這太抽象了,都弄懵了。”

二胖舉手,表示聽不懂。

“好,那我就簡單說說。”

薑若水看了二胖一眼,說道,“時間流逝,通常用流水或飛梭來形容,飛梭現在太少,就用射出去的箭來比喻。

通常我們的認知,一個物體,比如一隻貓,既在客廳,又不在客廳,或者既在客廳外,又在客廳內,這可能麽?”

“絕對可能,把貓劈死,劈成兩半,一半扔在客廳,一半仍在客廳外。”

二胖高舉雙手,說道。

“你這是狡辯,把貓劈死,變成屍體,已經不是原來的貓了。”

薑若水有些生氣的說道。

“可能,貓上半身在客廳外,下半身在客廳內。”

我大聲說道。

“你也是狡辯,我說的是整個一隻貓,能不能同時在客廳外,又在客廳內?”

薑若水瞪了我一眼,說道。

“那倒是不能,貓表示壓力很大。”

我搖了搖頭。

“不能。”

二胖肯定的說道。

“可不可以這樣說,一個物體絕對不能同時處在兩個地方。”

薑若水問道。

“沒錯。”

二胖點頭。

“不考慮基本粒子的運動軌跡,可以這樣說。”

我想了想,說道。

“那麽空中飛行的箭頭,在特定的瞬間,隻能處在一個位置上。但是,如果箭頭在一個位置上,它必然會立刻停止下來。”

薑若水淡淡說道。

“薑老板,沒聽明白。”

二胖一臉茫然。

“那好,換一種問法。”

薑若水問道,“射出去的箭頭,在每個人的眼裏它都是運動的。可是,這支箭在每一個瞬間,都有它的位置麽。”

“那是自然,沒有位置,豈不成了隱形箭頭?”

二胖聽明白了,說道。

“當然有位置。”

我點頭說道。

“在這一瞬間裏,箭頭占據的空間,和箭頭體積一樣嗎?”

薑若水接著問。

“當然,一瞬間箭頭有確定的位置,也占據著相同大小的空間。”

我想了想,說道。

“那麽,在這個瞬間,箭頭是動的,還是不動的?”

薑若水說道。

“瞬間不動。”

我認真說道。

“這個瞬間是不動的,同樣占據位置,同樣占據空間,其他瞬間呢?”

薑若水問道。

“其他瞬間也不動。”

二胖搶答道。

“那麽,射出去的箭頭,到底動沒動?”

薑若水問道。

“沒動。”

二胖一拍大腿,說道。

其他人也都傻眼了,明明箭頭在動,薑若水一番理論之下,卻說沒動。

“不對勁,時間是不可分割的,上一秒的時間,和下一秒的時間,箭頭所處的方位是不一樣的。”

我提出觀點反駁,想讓我接受這番奇談怪論沒那麽容易,畢竟,我的大腦潛能也開發了不少。

“在這個世界中,時間不可分割,也算是個理由,但是拍電影或動畫片,一些原來靜止拍攝的照片,比如箭的不同軌跡,以很快的速度反映出來,你看到的箭頭是飛速運動的。

然而,實際上箭頭卻沒有動。”

薑若水的眼神看著我,有些古怪。

“那隻是視覺上的差異,動與不動是客觀事實,哪怕有些情況下我們意識不到。”

我針鋒相對。

“意識不到,說的好。”

薑若水說道,“那麽時間本身的定義,是不是與人類的意識有關呢,秒以:銫-133的原子基態的躍遷周期為定義,

西周之前,古人把一晝夜均分為100刻,在漏壺箭杆上刻100格,這是“百刻製”。

到了漢代,用“百刻製”的同時,又采用以圭表測量太陽射影長短來判斷時間的“太陽方位計時”法。

古代使用銅壺滴漏計時,以下漏擊點為名。一更分為五點,此外,還有更,時辰等等計時方法。

外國人也曾用太陽或月亮的周期,或者尼羅河的洪水來計時。

這些都是時間的單位,但你仔細一想,這些都是利用某些時間的節奏來測定的,僅僅是不同事件間的比較,如果你願意,可以用自己每天睡覺,吃蘋果,心情煩躁的周期來定義時間。

有道是“山中無日月,寒暑不知年。”孫悟空當初在爛桃山不知道時間,看到桃子成熟爛掉七次,就知道是七年。

如果你統一整個世界,整個地球,可以自己定義秒,年,那時候,定義日升日落為一年,每個人都可以活兩萬年。”

“那不廢話麽,胖爺定義活一億年,到老了也哢嚓一下子死了,這糾結於概念,沒什麽意義。”

二胖有些不滿意的說道。

“所以說,關於秒,小時,年月,都是人們衡量物質變化所下的定義,真正變化的是運動,是物質,是信息。”

薑若水說道,“當你大腦潛能不斷激發,肉身信息老化,消失的速度變慢,就會延年益壽,甚至長生不老的,

小茶從北宋年間,一直活到現在,對她來說,時間流逝沒什麽影響,因為自身的信息保存得很完整。

五十年相對她來說,很短,相對於我們來說,那絕對很漫長。”

“沒錯,時間的確是衡量物質變化的,愛因斯坦的確說過,時間,空間,物質不能獨立開來,可你還沒有說時間本源啊?”

我眨了眨眼睛,說道。

“時間本源之一,就是相對性,這一點愛因斯坦的相對論功不可沒。”

薑若水說道,

“物體的引力會造成時間扭曲,比如在黑洞附近,時間流逝要慢很多,可以說在黑洞附近,活個千年萬年沒有什麽問題,當然前提是不被黑洞吞噬,能夠活得下去。

運動時鍾“指針”的速率比靜止時的速率慢,這是時間膨脹效應。

打個比方,你坐在宇宙飛船上,以光速的99%的速度旅行,就會享受7倍的時間膨脹,你在飛船上津津有味,欣賞宇宙風景欣賞十年,由20歲小夥變成30歲小夥,但返回地球時,地球已經過了70年,

你青梅竹馬的女朋友,已經到了90歲,很可能不在人世。

如果你以更快,更接近光速航行,到達地球的時候,地球的時間可能已經過了七百年,七千年。

時間徹底成了相對的,對你來說10年,對地球上來說,就是70年,700年,7000年。

中國古代神話上講的,天上一天,地上一年,同樣是相對論的體現。

相關聯的,空間也是相對的,比如我們乘坐飛船,還是以光速的99%飛向天狼星,天狼星距離地球82兆公裏,8.6光年,然後乘坐飛船發現,距離變成了一光年多。

因此空間也是相對的,也跟速度有關。

如果用這個速度穿越7米的房子,實際上房子的長度變成了一米,這絕對不是幻覺,而是事實。

如果能以99.9999999%的速度穿越房子,那麽房子長度就變成了“問號”差不多大,裏麵的人,就像最小的螞蟻,一切都成了小人國。

如果真正達到光速,那麽時間對你來說不複存在,理論上你可以到達宇宙中的任何一個角落,宇宙對你來說無限大,卻又無限小。

或許你會呈現量子態,對於地球上的觀測者來說,你成了糾纏的兩個粒子,相隔十億八千裏,卻又做著相同的動作。

你會體會到很多神奇的感覺,有些根本想象不到。

而當你乘坐飛船,無限接近光速遨遊時,你會發現宇宙的一切都在前方,如同駕著高速行駛的轎車在暴風雪中穿行,車窗前都是雪花,車後麵卻幹幹淨淨。

遨遊的宇宙中,隻有前方無盡的星芒,身旁和後方都是暗夜無邊,因為這些星辰的光芒追不上你,對你來說是無邊的暗夜。

所以說,時間不是絕對的物體或事物,而是我們人類認識,衡量宇宙物質變化,信息變化的一種過程,一種手段,

時間會隨著信息的變化,呈現出相對性。

莊子《逍遙遊》中寫到,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此小年也。楚之南有冥靈者,以五百歲為春,五百歲為秋。上占有大椿者,以八千歲為春,八千歲為秋。

什麽意思呢,就是時間的相對論,朝生暮死的菌草,根本不知道黑夜與黎明。春生夏死、夏生秋死的寒蟬,不知道一年的時光,這就是短命。

楚國南方有一種靈龜,它把五百年當作一個春季,五百年當作一個秋季。上古時代有一種樹叫做大椿,八千年當作一個春季,八千年當作一個秋季,這就是長壽。

所以說,時間是相對的,最簡單的道理,同樣是綁架,把你和範冰冰緊緊綁在一起,會覺得時間很慢,把你和鳳姐綁在一起,會覺得時間很長。

咱們在樓蘭古墓中,時間突然多出了一個月,可能就是進入了神秘世界,還有,我和吳為在畫雲世界曆經五千年滄桑,也是時間相對性的道理。

當然,在咱們所在的紅塵世界,達到光速或者來到黑洞附近,幾乎都是不可能的,很難真正體會到時間的相對,扭曲,在這個世界,時間絕大多數是連續的,

然而畫雲世界,是兩維世界,時間呈現出分散性,這也是我們能夠來到未來的最重要原因。”

“那你快解釋解釋,畫雲世界中的時間,到底有什麽不同,我是怎麽殺死2028年的你,進而又影響到咱們這個地球世界的?”

我聽明白了大概,再次問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