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成,即文成公主,李唐宗室之女,唐貞觀十四年,唐太宗李世民封李氏為“文成公主”,貞觀十五年,文成公主遠嫁吐蕃,成為吐蕃讚普鬆讚幹布的王後,唐蕃自此結為姻親之好,兩百年間,凡新讚普即位,必請唐天子“冊命”。
文成公主就是和親的代表,她和鬆讚幹布的婚姻,給兩個國家的關係帶來了積極有效的促進,並且文成公主在吐蕃的人民中廣受歡迎。其實,文成公主在出生的時候並非公主,她不是皇帝的女兒,因為皇帝不舍得自己的親生女兒去和親,所以就會在宗室中找一個女孩子,封為公主頂替女兒和親,最離譜的時候,還會選民間的女兒去和親。但可以肯定的是,文成公主是李氏皇家宗族中的女兒,具體是誰家的,曆史上並沒有明確的記載,大部分的學者猜測,文成公主是唐高祖李淵的堂侄夏郡王李道宗的女兒,文成公主原來的名字也並無記載。
在曆史上,很多有才華的男人,也隻是一筆帶過,更何況沒有地位的女性,曆史上有名有姓的女子少之又少,在文成公主沒有走向和親之路之前,她就是一個普通的宗室女,家裏不會為她取正式的名字,可能就是一個小名,甚至隻用她的排行叫她,將來嫁到宦官人家,或是貴族家中去,過完自己的一生,但曆史選中了她,更準確的說是皇帝選中了她,也不知道皇帝從哪裏翻到了她的資料,可能是身邊人推舉,也可能是無奈之下的選擇。在《新唐書》中隻寫了一句話:十五年,宗室女文成公主遠嫁和親。就是這樣簡簡單單的一句話,說完了文成公主的一生。文成公主嫁到吐蕃去,是吐蕃一力求成。鬆讚幹布為何要和唐朝結親,當然是為了自己的國家。唐太宗時期,為了徹底解決邊境問題,唐太宗命令李靖等人進攻吐穀渾。以唐朝當時的實力,對付這樣的小國家,那都是手到擒來的事兒,為了更好的籠絡投降的吐穀渾部落,李世民將李道明的女兒冊封為弘化公主,並將她嫁給最後一位可汗,所以文成公主去和親本不是大事,因為已經有前人這樣做過了,鬆讚幹布就是因為看到吐穀渾求娶公主成功,才有了和大唐結親的想法,他想著吐穀渾能幹成的事,自己也能幹成。
鬆讚幹布一直非常仰慕唐朝文化,唐朝能被稱為帝國,也正是因為它強大且繁榮,它是當時政治文化中心,它又是包容的,唐朝最繁盛的時期,可有三萬多的留學生在長安學習,鬆讚幹布曾經派遣使者去唐朝求親,希望能娶到一位公主,但遭到了唐太宗的拒絕,因為唐太宗沒瞧得起鬆讚幹布,就你還想娶公主,想得挺美,就你這樣的不毛之地,公主肯定不會嫁過去的。可這個使者在其中添油加醋,回去後告訴鬆讚幹布,就是吐穀渾王在其中作梗,才使得唐太宗不願意將公主嫁過來,鬆讚幹布大怒,他不能忍下這口氣,於是他聯合羊同一起攻打吐穀渾。吐穀渾打不過他們,隻能灰溜溜的跑了,但吐蕃的目的沒有達到,所以不能這樣輕易結束這場戰鬥,他們一直攻打到唐朝的邊境,兩邊兵戎相見,鬆讚幹布自然知道自己不是唐軍的對手,但他的要求很簡單,就是想娶一位公主。
不過,唐朝不可能被鬆讚幹布威脅,所以先鋒軍直接開戰,鬆讚幹布被打的落荒而逃,跑回自己的老家休養生息了。但是唐太宗知道此事後,覺得人家隻是想要一個公主,又不是什麽大事,而且現在鬆讚幹布已經打跑了吐穀渾,實力大增後,所以決定原諒他。鬆讚幹布乘勝追擊,趕緊派遣自己的宰相,帶著大量珠寶娶求婚,他是知道娶媳婦不能要臉的,剛打完仗就想著要媳婦去了。唐太宗見鬆讚幹布這樣執著,就找了一個宗室女封為文成公主,將她嫁給了鬆讚幹布。
關於鬆讚幹布求婚還有一個小故事,相傳當時前往大唐求婚的可不隻是吐蕃,還有天竺,格薩、大食、霍爾等國王也派了使者去求婚,他們的目標出奇的一致,都想迎娶賢惠的文成公主。為了彰顯公平,唐太宗決定這些婚使比賽,誰更有智慧,誰能勝利,就把公主嫁給相應的國主。這就是曆史上有名的六試婚使,在布達拉宮的壁畫上,還完整的保留著這個故事。第一場考試便是用一根柔軟的線穿過九曲孔眼的明珠。第二場考試是辨認一百匹小馬和一百匹母馬的親子關係。第三試要求百名求婚的使者,在一日內喝完一百壇酒,和吃完一百隻羊,還要把羊皮揉好。第四場考試是交給使臣們鬆木一百段,分辨根和梢。第五場考試要求使者在夜晚出入皇宮,並且不迷路。第六場考試,也是最後一場考試是辨認出文成公主。這些考試不管哪一場都有難度,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但鬆讚幹布派來的使臣祿東讚非常有才華,而且很聰明,所以他將這些試題一一解決了,並幫助鬆讚幹布娶到文成公主。鬆讚幹布能成功抱得美人歸,還要感謝這位使臣。
這裏還有一個小故事,文成公主出嫁時,送親的人就是傳說中公主的父親江夏王李道宗,還有吐蕃來求親的宰相,他們從長安出發,目的地就是吐蕃。長途跋涉走了很多天,一路上的辛苦不必說,隻說公主來到祁連山一脈時的事。皇後賜給文成公主一麵鏡子,名為日月寶鏡,皇後說如果你想家了,就對著鏡子看,就可以看到長安城。文成公主走了這麽久,當然很思念家鄉,她對未來的一切都感覺迷茫和害怕。可就在文成公主對著鏡子思念家鄉時,看到的隻有自己憔悴的麵容,根本沒有長安城。一時間,她很傷心,可能是因為過於傷心,她將鏡子遺落在了地上,鏡子摔在了兩半,而這兩半鏡子恰好落到了兩個山包上,從此一個映著月亮,一個迎著陽光,這座山就被稱為日月山。
因為這座山的存在,它恰好擋住了一條東去的河流,河水不得不掉頭回流,大家就把這條河稱為倒淌河,日月山和倒淌河現在還在青海省西寧附近。可見文成公主嫁進吐蕃對後世有多麽深遠的影響。又不知道經過多少日子,迎親隊伍和送親隊伍終於匯合。鬆讚幹布對李道宗執婿禮,然後他將文成公主帶走了,此後文成公主就是鬆讚幹布的妻子。文成公主從長安,整整走了一年的時間,終於到了拉薩。幸運的是,文成公主嫁給鬆讚幹布時,鬆讚幹布還不算老,相反他正值青壯年,才二十五歲,而文成公主不過十六歲,一個青年才俊,一個窈窕淑女,兩個人的感情迅速升溫,他們不再靠政治聯姻,而是有了真感情。
誠然,是人都喜歡慕強,鬆讚幹布本來就對唐朝文化非常向往,文成公主是大唐派來和親的人,所以鬆讚幹布對文成公主極喜愛。他覺得自己能夠娶到文成公主是件很榮耀的事情,所以他專門建了一座城,為公主居住,也是為了向後代炫耀。這座城就是布達拉宮,布達拉宮規模之大,裝飾之華麗,迄今為止都被人讚歎,在布達拉宮的壁畫上還描繪著文成公主是如何從長安到西藏的,一路上遇到了哪些事,更有文成公主和鬆讚幹布成婚的場麵,由此可見鬆讚幹布對文成公主的喜愛和重視,鬆讚幹布想要後世記住他們的愛情,他真的做到了,他和文成公主的故事,一直被後世人傳誦。
文成公主嫁入吐蕃後,是中原和吐蕃關係最好的幾年,使臣和商人來往甚密,兩個地區的人民也能了解彼此的文化,文成公主見丈夫這樣喜歡唐朝文化,還曾為他做唐朝服飾。鬆讚幹布極喜歡文成公主做的衣服,他將吐蕃的衣服脫掉,換上文成公主做的唐服。文成公主不喜歡吐蕃的赭麵習俗,赭麵就是將臉上塗上紅色的顏料,可能因為這樣會顯得臉很恐怖,所以文成公主不喜歡,鬆讚幹布為了愛妻,下令廢除這個習俗,為了能夠更好的進行文化交流,鬆讚幹布還將吐蕃的貴族子弟送到長安國學讀書,為的就是學習唐朝的文化,將他們的文化和唐朝文化結合在一起,成為更文明,更強大的民族。唐太宗東征高句麗時,鬆讚幹布還送去金子做的鵝表達自己的支持。
另有滅天竺的事,也有鬆讚幹布的參與,所以兩個國家不但在文化和經濟上有交流,還是戰略合作夥伴,唐太宗李世民駕崩後,新繼位的李治成了新的皇帝,他還派遣使臣去吐蕃告哀,並授予鬆讚幹布駙馬都尉這樣的稱謂,甚至封他為西海郡王。鬆讚幹布也派遣人專門去長安吊唁李世民,並獻上十五種金子在唐太宗的墳墓前供奉。還對新君表示祝賀,李治一高興,又封鬆讚幹布為王,還雕刻了他的石像放在陵墓前。
以上種種全都能證明吐蕃和大唐的關係良好,交往甚密。有鬆讚幹布尊敬唐朝的關係,更有文成公主在其中起到重要作用。文成公主帶著豐厚的嫁妝前來和親,給吐蕃帶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文成公主在出嫁前,請求皇帝將開元寺中,供奉的鎮國之寶佛祖釋迦摩尼涉稅的等身像一起帶去吐蕃,唐太宗原本舍不得,但想到文成公主和親的使命,於是答應了。除此之外,文成公主的嫁妝中還有各種書籍,經書,還有金器。其中書籍格外重要,這些書籍包括食物的烹飪技巧,各種飲料的做法,還有衣服錦被的圖案。另有醫書和工藝及技巧等書籍成千冊。文成公主在吐蕃極受歡迎的原因是她熱愛這裏的人民,她從未因為自己是和親公主,不遠萬裏嫁到這裏而整天唉聲歎氣,她博學多才,還將紡織農業等技術教授給當地百姓,使得百姓們的生活有了質的飛躍。
壁畫,還有戲劇能在吐蕃廣為流傳,也是文成公主的功勞。文成公主還聘請了大唐的各類學士幫助鬆讚幹布等人表疏。
釀酒術,造紙術,筆墨等工藝,也全是在文成公主的努力下得以引進吐蕃,可見文成公主對吐蕃的貢獻有多大。
但不知為何,鬆讚幹布在三十四歲那年病逝了,他和文成公主僅僅做了九年的夫妻,明明是很恩愛的兩個人,偏偏一個埋在土中,另一個隻能苟活於人世。而鬆讚幹布去世後,由鬆讚幹布的孫子,年僅十三歲的芒鬆芒讚繼承吐蕃讚普的位置。鬆讚幹布和文成公主沒有孩子,鬆讚幹布也隻有一個兒子,而這個兒子還死在鬆讚幹布的前麵,所以隻能由他的孫子繼承王位。按照道理說,文成公主已經完成了自己的使命,現在丈夫去世了,她可以回到自己的家鄉了,但文成公主並沒有這樣做,她選擇繼續留在此地,繼續教授大家各種技術和醫術。可是,芒鬆芒讚初生牛犢不怕虎,他還想著擴大自己的領土,所以開始對白蘭國進攻,在這個期間,他擔心大唐會幫助白蘭國,所以他學著自己祖父的樣子,也向唐朝求婚。但是唐朝可不能永遠這樣寵著你,文成公主還沒有回來,你便想著要另一個公主,你也太癡心妄想了。並且因為吐蕃擅自進攻白蘭國的事,大唐很不高興,但芒鬆芒讚還有其他辦法,他也學會用和親來達到政治目的了,他將吐蕃的公主嫁到了吐穀渾國去。這個吐穀渾被鬆讚幹布打敗以後,帶著弘化公主去大唐逃難了,現在的國主是新扶持的。總的來說,沒了鬆讚幹布,大唐和吐蕃又開始戰爭了。
大唐曾經下詔,要想把公主接回來,但文成公主自己不回去,她的愛人還在這裏,她不想回去了,鬆讚幹布一共有五位妻室,吐蕃和大唐不一樣,對於妻子和侍妾的地位並無明確規定。但鬆讚幹布對文成公主是不同的,他雖然有一個孩子,但這是在和文成公主成婚之前有的孩子,文成公主被稱為讚蒙,在鬆讚幹布的心裏,他隻有文成公主一個愛人,而且文成公主也是吐蕃曆史上,唯一享受祭祀的後妃,這是其他人沒有的待遇。因為和鬆讚幹布至死不渝的愛情,文成公主不想離開愛人的土地,她一直致力於兩個國家的文化交流,雖然吐蕃和大唐後來的關係並不穩定,但這不影響文成公主把先進的文化,以及農業技術,還有醫療技術帶給吐蕃的人民。文成公主尤其喜歡教吐蕃婦女紡織技術,還有刺繡技術,因為這個,吐蕃人民很敬重她,還稱她為“阿姐甲莎”。因為被這裏的人深深的愛著,所以文成公主沒有選擇回到大唐,自從鬆讚幹布去世後,文成公主一直守寡,她沒有和吐蕃的其他貴族成婚,也側麵說明她對鬆讚幹布的愛是真摯的。
在文成公主五十五歲這一年,不幸的感染了天花,因為當時的醫療技術落後,加上她年紀大了,天花竟然要了文成公主的性命,吐蕃王朝為文成公主舉辦了隆重的葬禮,就連大唐都派遣使者來參加文成公主的葬禮,但值得注意的是,這個時候,大唐和吐蕃還在打仗,可大家願意因為文成公主,而保持限定時間內的和平,文成公主去世,是大唐和吐蕃共同的損失,文成公主守寡三十年,一直致力於大唐和吐蕃的友好關係,可惜她沒有屬於自己的孩子,要是她和鬆讚幹布能有一個屬於自己的孩子,這個孩子會順利繼承王位,那麽大唐和吐蕃的友好關係會一直持續下去。吐蕃人民也很喜歡這位和親來的公主,為了紀念她,他們在青海的玉樹為其建了一個寺廟,名為沙加公主苗,這座廟宇懸在懸崖上,風景秀麗、莊嚴肅穆,廟裏的香火不斷,酥油燈晝夜常長明,前來拜謁的人絡繹不絕。
為何要在這個地方建廟宇,傳說文成公主在去往拉薩的土中路過此地,受到了當地人民的熱烈歡迎,文成公主很感動,所以在此地停留了一段日子,並交給大家耕種和紡織技術,所以大家才會在此地為文成公主建廟宇,曆代曆朝都有和親的公主,可是沒有哪一位公主受到當地人民這樣的讚頌,文成公主把吐蕃當成了自己的家,她把愛撒向了吐蕃,也收貨了吐蕃人民千百年來的尊重和敬仰,也在曆史上留下濃重的一筆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