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孩子:昨天整理你的信,又有些感想。
關於莫紮特的話,例如說他天真、可愛、清新等等,似乎很多人懂得;但彈起來還是沒有那天真、可愛、清新的味兒。這道理,我覺得是“理性認識”與“感情深入”的分別。感性認識固然是初步印象,是大概的認識;理性認識是深入一步,了解到本質。但是藝術的領會,還不能以此為限。必須再深入進去,把理性所認識的,用心靈去體會,才能使原作者的悲歡喜怒化為你自己的悲歡喜怒,使原作者每一根神經的震顫都在你的神經上引起反響。否則即使道理說了一大堆,仍然是隔了一層。一般藝術家的偏於intellectual[才智],偏於cold[冷],就因為他們停留在理性認識的階段。
比如你自己,過去你未嚐不知道莫紮特的特色,但你對他並沒發生真正的共鳴;感之不深,自然愛之不切了;愛之不切,彈出來當然也不夠味兒,而越是不夠味兒,越是引不起你興趣。如此循環下去,你對一個作曲家當然無從深入。
這一回可不然,你的確和莫紮特起了共鳴,你的脈搏跟他的脈搏一致了,你的心跳和他的同一節奏了;你活在他的身上,他也活在你身上;你自己與他的共同點被你找出來了,抓住了,所以你才會這樣欣賞他,理解他。
由此得到一個結論:藝術不但不能限於感性認識,還不能限於理性認識,必須進行第三步的感情深入。換言之,藝術家最需要的,除了理智以外,還有一個“愛”字!所謂赤子之心,不但指純潔無邪,指清新,而且還指愛!法文裏有句話叫作“偉大的心”,意思就是“愛”,這“偉大的心”四個字,真有意義。而且這個愛絕不是庸俗的、婆婆媽媽的感情,而是熱烈的、真誠的、潔白的、高尚的、如火如荼的、忘我的愛。
從這個理論出發,許多人彈不好東西的原因都可以明白了。光有理性而沒有感情,固然不能表達音樂:有了一般的感情而不是那種火熱的同時又是高尚、精練的感情,還是要流於庸俗;所謂sentimental[多愁善感],我覺得就是指的這種庸俗的感情。
一切偉大的藝術家(無論是作曲家、文學家、畫家……)必然兼有獨特的個性與普遍的人間性。我們隻要能發掘自己心中的人間性,就找到了與藝術家溝通的橋梁。再若能細心揣摩,把他獨特的個性也體味出來,那就能把一件藝術品整個兒了解了。—當然不可能和原作者的理解與感受完全一樣,了解的多少、深淺、廣狹,還是大有出入的,而我們自己的個性也在中間發生不小的作用。
大多數從事藝術的人,缺少真誠。因為不夠真誠,一切都在嘴裏隨便說說,當作唬人的幌子,裝自己的門麵,實際隻是拾人牙慧,並非真有所感。所以他們對作曲家絕不能深入體會,先是對自己就沒有深入分析過。這個意思,克利斯朵夫(在第二冊內)也好像說過的。
真誠是第一把藝術的鑰匙。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真誠的“不懂”,比不真誠的“懂”,還叫人好受些。最可厭的莫如自以為是,自作解人。有了真誠,才會有虛心,有了虛心,才肯丟開自己去了解別人,也才能放下虛偽的自尊心去了解自己。建築在了解自己了解別人上麵的愛,才不是盲目的愛。
而真誠是需要長時期從小培養的。社會上,家庭裏,太多的教訓使我們不敢真誠,真誠是需要很大的勇氣做後盾的。所以做藝術家先要學做人。藝術家一定要比別人更真誠,更敏感,更虛心,更勇敢,更堅忍,總而言之,要比任何人都less imperfect[更少缺點]!
好像世界上公認有個現象:一個音樂家(指演奏家)大多隻能限於演奏某幾個作曲家的作品。其實這種人隻能稱為演奏家而不是藝術家。因為他們的胸襟不夠寬廣,容受不了廣大的藝術天地,接受不了變化無窮的形與色。假如一個人永遠能開墾自己心中的園地,了解任何藝術品都不應該有問題的。
有件小事要和你談談。你寫信封為什麽老是這麽不neat[幹淨]?日常瑣事要做得neat,等於彈琴要講究幹淨是一樣的。我始終認為做人的作風應當是一致的,否則就是不調和;而從事藝術的人應當最恨不調和。我這回附上一小方紙,還比你用的信封小一些,照樣能寫得很寬綽。你能不能注意一下呢?以此類推,一切小事養成這種neat的習慣,對你的藝術無形中也有好處。因為無論如何細小不足道的事,都反映出一個人的意識與性情。修改小習慣,就等於修改自己的意識與性情。所謂學習,不一定限於書本或是某種技術;否則隨時隨地都該學習這句話,又怎麽講呢?我想你每次接到我的信,連寄書譜的大包,總該有個印象,覺得我的字都寫得整整齊齊、清楚明白吧!
二十四日寄上樂譜兩包十冊;二十六日航空信一封(六十一號波);二十七日寄出文藝及學習書一包十冊(內一本總譜);二十八日寄上莫紮特K457協奏曲一冊—這是恩德借給你的。等你向國外買來後再還她。她本來想把勃拉姆斯總集第三冊也給你,但那書裝訂有毛病,鐵釘已壞,一大帖都已脫落,給你用,不久必完全搞散;何況其中除了Paganini Variations[《帕格尼尼主題變奏曲》]之外,還有兩支《協奏曲》,與我們原有的重複。故此譜仍托勃隆斯丹太太去買。
前天又向國際書店買到Bach[巴赫]的Concerto in c min.[《c小調協奏曲》];Concerto in E[《E大調協奏曲》];Concerto in A[《A大調協奏曲》]和Haydn[海頓]的Concerto in D[《D大調協奏曲》],均是Peter's edition[彼得版]。倘需要,可寄你。另外買到一本蘇聯版的拉威爾的Piano Trio[《鋼琴三重奏》],暫不寄你了。
我二十六日去信勃隆斯丹太太,要她買了譜直接寄華沙,以省時間。但這是要宋伯伯能寄錢去加拿大,才能辦到。以後你每次收到她寄的譜,都要來信告知。
前信和你提到的學習計劃,你覺得如何?莫紮特最好的鋼琴曲不一定Concerto[協奏曲]中間,有些Sonata[奏鳴曲]、Fantasy[幻想曲],你準備練嗎?要深入鞏固,恐怕還是練這些東西更好。polyphonic music[複調音樂],你出國後感到你以前的根底如何?最近的將來打算弄巴赫的什麽樂曲?貝多芬的"Tempest" Sonata[《“暴風雨”奏鳴曲》],今年可以排入計劃嗎?相信你一定能彈好的。
希望此信在你去南斯拉夫以前能看到。我們等著你捷克灌音的消息。灌音的情況—每支樂曲彈幾遍等等,我們非常好奇,要知道,還有報酬問題?巴托克的譜,不妨托使館試買。還有Peter's edition的譜,以及“袖珍總譜”,都可以托使館轉請駐德使館設法。以下幾種“袖珍總譜”已托勃隆斯丹去搜羅,也不一定能找到—貝多芬Concertos No.1,2,3,4,5;莫紮特Concertos: K595, K459, K271[E flat.(降E調)],K491,K488, K466[d min.(d小調)],K537[Coronation(加冕)];弗蘭克Variations Symphonique[《交響變奏曲》];勃拉姆斯Paganini Variations[《帕格尼尼變奏曲》];莫紮特Concerto K459, K537[D Coronation(D大調,加冕)];巴赫Italian Variations in a min.[《a小調意大利變奏曲》],Capriccio in Bb[《降B大調隨想曲》]。巴赫的Capriccio[《隨想曲》]是否送他兄弟走的那一支?若然,則不是Bb maj.[降B大調],而是B maj.[B大調]。
想到勃隆斯丹三十歲以後才真喜歡classics[古典作品],而你這時就開始浸入莫紮特,我更高興。
再會吧,孩子,路上小心,一切保重!特別注意飲食、寒暖,出門演奏更要當心身體!
爸爸 二月二十九日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