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桂英在王勇軍打斷她的話後,也意識到自己的提議可能會讓大兒子和大兒媳婦心生不滿。
她打著哈哈,將這個話題輕鬆揭過。
王先鵬坐在一旁,一直低著頭,聽到母親的話後,隻是輕輕應了一聲。
王先鵬的心裏有些猶豫,在糾結要不要將自己另一個打算跟家裏人說。
但目前,那件事情還沒有定下,一切都充滿了不確定性,思忖再三,王先鵬索性閉上了嘴巴。
除夕夜,最是熱鬧。
吃完團圓飯,王苗就拉著她的好夥伴,蹦蹦跳跳地出門辭歲去了。
王先駿打算,今晚不出去串門,就在家裏守財門,迎接“二”開頭的千禧年。
他們家外麵的大門關著,隻留了一張側門。
那側門敞開,似在熱情地歡迎著前來辭歲的小朋友們。
屋內燈火通明,暖黃色的燈光透過窗戶灑在天井裏,仿佛給整個天井鋪上了一層金色的地毯,照亮了每一個角落。
來來往往去辭歲的小朋友,路過那座橫跨鎮子的橋後,總會在王先駿家門口多停一會兒。
那兒的燈光很亮,一群群小家夥們站在門口借著燈光,迫不及待地查看自己袋子裏收到的小物件,有牛軋糖,還有燈芯糕,以及本子和筆,橡皮擦。
今年,王先駿家裏,也特意準備了別致的禮物,要送給前來辭歲的小朋友們。
這些禮物是印著卡通印花的鉛筆,每一支鉛筆都像是一個小小的魔法棒,平時在鋪子裏麵賣得也很好。
王先駿坐在房間裏,看著一群群小朋友蹦蹦跳跳地走進來。
突然,他眼熟地瞧見,在進門來辭歲的小家夥們中,有一個熟悉的麵孔。
原來是那個身形胖胖的小胖墩,他的手掌心肉乎乎的,這是今天晚上,來第二次了。
王先駿看著他,笑了笑。
那小胖墩非但沒有一絲害怕、羞愧與不好意思,反而大大方方地向前一步,臉上的笑容愈發燦爛,拜年的聲音也更加響亮:“伯伯,新年快樂,恭喜發財!”
王先駿又遞給了他一隻鉛筆,笑著祝福道:“明年考試,門門得一百分。”
小胖墩眼睛瞬間亮了起來,聲音嘹亮地回應道:“我要用這鉛筆,考出門門一百分!”
他那自信滿滿的樣子,逗得在場的人都哈哈大笑起來。
等人一走,王先駿好奇地問:“那是誰家的孩子?”
張丹稍微回憶了一下,有點印象地說道:“滿伯伯家裏的孫子吧,平時跟著他爸媽在外麵的,在外麵上學,上回我聽到說,他們要轉回鎮上讀完小。”
陳桂英點頭:“看著很乖。”
隻是,這看著很乖的小胖墩,回去被家裏人一問,他居然同時去一戶人家裏兩次拜年辭歲。
於是乎,大過年的,這個小胖墩就收到了一頓手板子。
還沒轉點,不算進入新的一年,這個晚上,還能收拾,絕不手軟。
王苗去辭歲回來了,同樣收獲滿滿。
王曉燕則舒舒服服地坐在沙發上,磕著瓜子,目不轉睛地看著春晚。
電視裏,精彩的節目一個接著一個。
而王先鵬這會兒,又被陳桂英念叨上了。
陳桂英坐在兒子旁邊,語重心長地說道:“大過年的,你不出去走走,怎麽遇得到合適的姑娘?”
王先鵬站起身來,順手從桌上抓了一個椪柑,準備出門透透氣。
剛走到門口,便迎麵碰上了帶著孩子過來辭歲的王龍夫妻倆。
王龍家裏的那個小娃娃一歲半,走路走得穩穩當當。
小家夥穿著的衣服層層疊疊,顯得圓鼓鼓的,再加上身上那件鮮豔的大紅衣服。
遠遠望去,活脫脫就像一個喜慶的福娃娃,正邁著小短腿,一搖一擺地朝他們奔來。
陳桂英眼疾手快,一下就將福娃娃抱在懷裏。
小家夥奶聲奶氣地說道:“恭喜紅年。”
陳桂英臉上笑開了花,從兜裏掏出早就準備好的紅包,滿臉慈愛地說道:“哎呀,盼盼真是可愛,要叫我什麽啊?”
“姨姨。”盼盼脆生生地回應道。
陳桂英笑著搖了搖頭,耐心地糾正:“要叫叔婆。”
盼盼眨了眨大眼睛,學會了:“叔婆,叔公。”
小家夥說著,還十分機靈地轉頭看向旁邊的王勇軍。
王勇軍坐在一旁,也笑眯眯的。
這個年紀不哭鬧的小娃娃,仿佛有著神奇的魔力,自然而然地成為了這種場合的粘合劑。
盼盼是這孩子的小名,大名就叫王炎。
王有文本來想給孩子取個三個字的名字,可絞盡腦汁,一直沒有想到合適的。
想來想去,似乎就單一個“炎”字還不錯,又有紅紅火火之意,便取了這個名字。
小名則是江玉玲取的,盼著他平平安安長大。
此時的王炎,還懵懵懂懂,自然不知道他取的這個名字背後的原因。
等到多年後,他上了考場,遇到一個名字裏麵帶“燚”的同學,才會多次長長舒一口氣,暗自慶幸幸好自己八字缺火,卻又沒有那麽缺火,兩個火就恰到好處。
這會兒,盼盼乖巧地挨個拜年,脆生生的聲音在屋內響起。
不一會兒,他的手上就收了兩個紅包。
小家夥滿心歡喜,捧著紅包,一顛一顛地跑到江玉玲麵前,將紅包高高舉起,奶聲奶氣地說道:“給媽媽。”
江玉玲看著兒子那可愛的模樣,眼中滿是溫柔,輕輕摸了摸他的頭,將他抱在懷裏。
眾人的笑聲交織成一片,在這歡快的氛圍中,千禧年的鍾聲悄然敲響,嶄新的世紀畫卷徐徐展開。
王勇軍一家人紛紛換上新的衣服,鄭重地迎接這意義非凡的大年初一。
正月裏,上半月忙裏偷閑。
可元宵節一過,對於王勇軍一家而言,真正的忙碌才拉開帷幕。
家中的小賣部裏,家人們齊心協力,將店鋪重新整理一番。
原本的布局有了新變化,增設了一個副食品區域,貨架下方,也增添了許多日常生活用品,從洗漱用品到廚房用具,一應俱全。
王先駿許久便沒有再挑著擔子去鄉下賣貨了。
這一次,當他重新挑起擔子踏上熟悉的鄉間小路,才走了一個時辰,肩膀便傳來陣陣酸痛。
那扁擔似乎比記憶中沉重了許多,每一步都踏得有些艱難。
前方蜿蜒的小路,以及路兩旁漸漸蘇醒的田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