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過來摘桃子,艾倫威爾遜馬上就猜到了杜勒斯的想法,摩薩台雖然還沒被抓住,但伊朗政局的方向已經很明顯了,對摩薩台來說,失敗已經進入倒計時。
在這個時候,杜勒斯以美國中央情報局局長之尊,不遠萬裏來到中東。。。目的自然是親臨一線讓伊朗這個中東大國投入美國的懷抱,而不是出錢出力為英國增加一個仆從國。
思考半天,艾倫威爾遜決定把這件事告知巴列維,人都在路上了,他不說也不行。
“尊敬的國王陛下,相信用不了幾天,你就可以回到忠誠的德黑蘭了。事情雖然偶有波折,但終歸結果是好的。”艾倫威爾遜帶著真摯的笑容,出現在了巴列維國王麵前,對這位伊朗的統治者表達恭喜。
“已經有結果了麽?”巴列維喜形於色,明顯比剛來時候的萎靡不振強上許多,可能人逢喜事精神爽,就是說的這個樣子。
“當然,英國也希望伊朗王國穩定。”艾倫威爾遜開口,帶著暗示的口風道,“英國怎麽說也是君主製國家,在怎麽樣都不會去推翻另外一個君主製國家的。”
從國家屬性上,艾倫威爾遜說的沒錯,而這種話最合適的傾聽者,就是向巴列維這樣的一國之主,其實艾倫威爾遜很矛盾。
伊朗的未來估計將會納入美國的掌控,而且是從英國手中奪走的。
艾倫威爾遜應該對伊朗報以敵意,應該希望巴列維未來被推翻。可這個世界上君主國家推翻一個就少一個,每一個君主國家都可能和英國搞好關係。
從這一點上,伊朗王國又最好存在下去。真是一種兩難的期盼。
隨後他把杜勒斯趕來的消息告知了巴列維,這也是在一個方麵證明,伊朗局勢已經大局已定,出現意外的可能性已經不大。
“感謝真主,我的人民,我的軍隊,和你們。”巴列維的臉上終於露出了笑容,對艾倫威爾遜表達了由衷的感謝,“你們是伊朗的朋友。”
“當然,堅不可摧的那種。”艾倫威爾遜說到這沉吟一下,“關於摩薩台的處理?這個人我們不喜歡,而且他活著可能會被蘇聯做文章,這一次他拒絕了國王陛下的手令,未來也不會聽話的,我可以判斷,摩薩台是一個危險分子,如果不嚴肅處理的話,起不到震懾的作用。”
“可摩薩台受到很多人的支持。”巴列維有些猶豫,他能理解英國人恨摩薩台,不過?
“加上這一條,他就更必須死了,摩薩台還是前朝公主的丈夫對吧?怪不得有這麽大的支持。”艾倫威爾遜眯著眼睛,天無二日,他相信巴列維明白這個道理。
摩薩台已經反抗過巴列維一次了,難道還等著第二次麽?君主應該從君主的角度上考慮問題,留下一個這麽大支持度的首相、給自己找麻煩麽?
“他不死,伊朗的製裁不會結束。”見到巴列維麵帶猶豫,艾倫威爾遜冷淡的強調,如果摩薩台被推翻,英國還是緊咬著不放,就等於把這一次政變的巴列維一方人馬全裝進去賣了,至於是什麽後果,巴列維可以自己想。
隻要伊朗的製裁一天沒有解開,艾倫威爾遜就可以這麽對一個中東大國的君主這麽說話,巴列維一方遠不如摩薩台受到支持,要是把摩薩台趕下台,製裁仍按沒有解除?怎麽向伊朗人民交代?
“我也要考慮到人民的想法。”巴列維的良心在慢慢泯滅,卻還在進行徒勞的掙紮。
“我隻見過一個個的人,從來就沒見過什麽人民。”艾倫威爾遜老神在在的道,“什麽人民?鬧的過坦克麽?”
最終巴列維被說服了,應該對窺視神器的摩薩台采取斷然措施。
在杜勒斯到達巴士拉之前,德黑蘭傳來消息,摩薩台向政變軍隊投降了。
這不由得讓艾倫威爾遜咧嘴,說實話,這到也屬於正常,蘇加諾麵對蘇哈托政變的時候,最終也選擇了投降,這位印尼國父也沒表現出來多麽寧死不屈。
不過艾倫威爾遜還真希望摩薩台能寧死不屈一把,結果卻出現了這樣的結果。
這幾天以來的伊朗局勢,先是巴列維非要下達什麽國王手令,把事情搞砸,在摩薩台的反擊之下直接跑路。
現在則是摩薩台在麵對政變軍隊的時候,一看局勢不妙直接投降。伊朗兩大權力人物的這種表現,真讓艾倫威爾遜這個帝國主義代表大跌眼鏡。
“投降也得死!”艾倫威爾遜重複著英國的立場,對英國的敵視絕對要付出代價,“任何一個人沒收英國資產,然後說句對不起就當沒這回事?那古巴也是這麽幹的,美國為什麽要策劃豬灣登陸?”
見到杜勒斯的第一麵,艾倫威爾遜在被問及摩薩台的處理問題時候,直接對中央情報局的局長來了一個反問,這讓杜勒斯有些尷尬,豬灣登陸就是他策劃的。
幾乎馬上杜勒斯就對這個小一輩的同行觀感不好,但一想到這個人的嶽父、妻子分別代表什麽,自動消氣道,“美國也諒解英國對摩薩台的憤怒。”
“我們也相信,在這件事上英美是處在共同立場的。”艾倫威爾遜拿出來了早已經準備的名單,麵露殺氣的道,“趁此機會,將伊朗政壇可能對蘇聯有好感的人物連根拔起,以及軍方可能是人民黨、群眾黨以及工會組織的支持者清洗掉。”
“既然做了,現在就不是猶猶豫豫的時候,把最大的敵人趕盡殺絕才是正確的。”
杜勒斯也沒想到這個小同行殺氣這麽重,如果艾倫威爾遜是一個美國人,那不是連都沒他什麽事了,幸虧是英國人。
名單包括了連同首相摩薩台、外交部長侯賽因·法特米等六位部長。民族陣線的重要領導人、伊朗人民黨的重要人士、以及群眾黨、工會組織首腦林林總總一共超過一百人,每一個都在必殺之列。
“我建議一鼓作氣,趁著現在蘇聯反應不過來的時候,立刻動手。全部歸結於混亂當中。”艾倫威爾遜麵帶興奮的對著杜勒斯說道,“接下來更大的清洗運動,可以稍微延後,按照我的估計,清洗規模應該在萬人左右,至於剩下的,我們可以仁慈的將其釋放。”
杜勒斯笑出聲,眼前的英國人指點江山,在他的眼中就很像是一個找到了發泄機會的怨婦,不過美國的目的已經達到了,雖然早在多年前就應該達到,現在已經晚了一些。但終歸是將伊朗納入了美國的勢力範圍。
這個時候杜勒斯也不好打擾艾倫威爾遜,他知道英國是想要發泄一下。
而且確實也需要這麽幹,在伊朗問題上,既然英國已經服軟,美國下一步就要對付蘇聯,艾倫威爾遜的主張也沒有錯。
“麥卡錫議員的朋友,確實也是一位自由世界的鬥士。”杜勒斯不吝嗇的誇獎著。
“當然,我堅定的維護自由世界。”艾倫威爾遜眉毛一挑,樣子滿是信誓旦旦。
艾倫威爾遜知道杜勒斯現在肯定很得意,正處在勝利者的傲慢當中。明明讓英國吃了一個悶虧,還要看著自己表現英美特殊關係,心裏一定很爽吧?
不過殺掉摩薩台是英美一起的,同時對伊朗親蘇勢力展開清洗也是一起的。以摩薩台主張把石油資源拿回來,卻遭到了這種下場,就算是死了也會存在大量的同情者。
英國勢力從伊朗退潮,以後就由美國人獨立麵對這種敵意吧。美國可以支持巴列維,以高壓統治維護住美國的利益,但壓力越大,火山爆發的威力越是猛烈。
再者說,肯尼迪還送出一個阿美石油公司,美國也不是毫無代價。
再差再差,這會增加美國很多額外的成本,以及增加伊朗人對美國永遠無法消除的敵意。
“如果威爾遜先生不介意的話,我們和巴列維國王,一起去一趟德黑蘭怎麽樣?”杜勒斯主動提議,表麵上是讓英國體會一把勝利者喜悅。
而實際上杜勒斯的意思是,讓英國人見證一下屬於美國人的勝利。
現在的事實已經很明顯了,美國是這一次纏鬥的勝利者。但美國願意把勝利的榮耀分享一些給英國,方便在接下來的行動當中,和美國站在一起共同應對蘇聯。
“我十分願意,非常的榮幸。”艾倫威爾遜也知道杜勒斯的想法,但故作不知,直接答應了杜勒斯的邀請,就好像真的為這一場勝利感到喜悅。
杜勒斯點頭,他已經判斷出來了,艾倫威爾遜和一般的英國人一樣,固然是盡可能的在保全英國的利益,但在涉及到蘇聯因素的時候,還是會堅定的和美國站在一起。
老父親不願意退出曆史舞台,杜勒斯能夠理解,這需要時不時的敲打一下。等到英國的國力下降到一個水平,相信英國人就接受現實了。
在離開了德黑蘭四天之後,這一次的巴列維終於結束了短暫的流亡生涯,在英美兩國情報主管的陪同下,以躊躇滿誌之態踏上了歸途,全無之前的狼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