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扶蘇留在蘭州,是贏術突如其來的想法。

不論如何,蘭州縣既然已經建立,那就需要官吏,如今西北司寇學宮籌建,也需要一個統籌。

與其讓扶蘇在鹹陽無所事事,還不如留在蘭州發光發

而且,這一次他布局對付諸子百家,扶蘇不適合留在鹹陽。

畢竟扶蘇與儒家的關係太近,而且,扶蘇的身份太過於尊貴,一旦讓扶蘇前往鹹陽,以扶蘇的性格以及博士學宮那些人的手段,很容易被對方利用。

正好蘭州縣新設,需要一個縣令。

也可以說,這個蘭州縣,便是他專門為扶蘇而設立,畢竟,若是在之前,大秦帝國西北司寇學宮的選址一直都在岷地。

將一切安排妥當後,贏術便啟程離開了蘭州,他心裏清楚,修建學宮以及讓這裏形成一個城邑,絕非一朝一夕的事情。

這隻是一個布局!

當一地縣令,從無到有,也可以讓扶蘇成長得到曆練。

在簡易的帳篷中待了一夜,贏術第一日便帶著衛息等人返回了鹹陽,這一次西行,他想要達到的目的,基本上都已經達到了。

所以,也該是回去給始皇帝一個解釋。一念至此,贏術也有些糾結,他的此舉,雖然完成了一些事情,一些不熟,卻也打亂了始皇帝的節奏。

如今設立了蘭州縣,將扶蘇留在了蘭州。

雖然,他與始皇帝同心同德,但,終究是會有一些麻煩,他必須要盡快返回鹹陽,進行收尾。

三日後,贏術帶著鐵鷹銳士,快馬加鞭的趕到了鹹陽,一入鹹陽,贏術顧不上回到司寇總署,便直入章台宮。

贏術入鹹陽,自然也是引動了無數的關注與探子。

可以說,贏術從郿縣之時,四周之中,便一直都有斥候與探子,將贏術的消息一一送入鹹陽。

他幾乎就是一個透明的。

章台宮中,始皇帝也早就得到了消息,雖然他沒有刻意關注,但,贏術進入鹹陽,羅網會在第一時間將消息送來。

更何況,黑冰台這一次也在關注贏術的一舉一動。

所以,這一次始皇帝並沒有處理政務,他在等贏術到來,等贏術給他一個交代。

“臣見過君上!”章台宮外,趙高朝著贏術行禮。

瞥了一眼趙高,贏術點了點頭,笑著,道:“趙府令不必多禮,父皇在章台宮中麽?”

聞言,趙高連忙回答,道;“稟君上,陛下在宮中!”

“嗯!”

點了點頭,贏術拾階而上。

望著贏術的身影,趙高眼中滿是光彩,對於贏術的能力,他自然是極為的佩服,對於贏術的手段更是如此。

他沒有想成為贏術這樣的人。

能夠做到十分之一,便是一種殊榮,一種成功。

“回來了啊!”

見到贏術走進章台宮,始皇帝笑著開口,道:“扶蘇人呢?”

“兒臣拜見父皇,皇帝陛下萬年無極——!”贏術先是朝著始皇帝行禮,然後恭敬回答,道:“稟父皇,西北事了,兒臣便返回了鹹陽!”

“兒臣做事突兀,沒有提前稟明父皇,還請父皇責罰!”

“兒臣與隴西郡設置蘭州縣,大哥留在了蘭州,擔任蘭州令!”

“平身!”

始皇帝上前將贏術扶起,輕輕的笑了起來:“朕有什麽責罰你的,你做的很好!”

“縱然朕不清楚你的打算,但真相信你,不會無緣無故如此!”

“至於將扶蘇留在蘭州縣,也是一件好事,他不適合參與到當下的鹹陽風波之中!”

始皇帝自然清楚,這一次的事情,儒家以及博士學宮必然會參與其中,扶蘇作為淳於越的弟子,一旦進入鹹陽,必然會牽扯其中。

與其讓扶蘇趟這趟渾水,不如讓扶蘇擔任蘭州令,遠在鹹陽之外,避開這趟渾水。

始皇帝喝了一口涼茶,朝著贏術,道:“朕對於你的想法,也隻是略知一二!”

“今日,朕有時間,不妨說一說你的想法!”

“諾!”

贏術在一旁落座,喝了一口茶水,在心中組織了一下言辭,朝著始皇帝,道:“父皇,這些日子,兒臣在梳理中原曆史,想著完善帝國史書!”

“卻發現了儒家,亦或者老世族一些動向,亦或者蛛絲馬跡!”

“而且,結合帝國發生的一些事情,讓兒臣心中一驚,便下令隱宮在暗中探查了一下,發現了一些事情!”

“正巧範增人在鹹陽,兒臣便借機試探了一下!”

“由於父皇身邊也有他們的眼線與人,故而,沒有驚動父皇!”

聞言,始皇帝一愣,沉吟了半晌,朝著贏術一字一頓,道:“諸子百家與老世族的動向?”

“詳細說說!”

“諾!”

點頭答應一聲,贏術喝了一口茶水,沉聲,道:“父皇,這些年,儒家多了幾尊子!”

“天下人也許都在看笑話,可若是千百年後呢!”

“三人成虎之下,在漫長的歲月下,後人如何分辨!”

“很顯然,有人在布局,當棋手,謀的是未來!”

“特別是大哥的教育........”

此話一出,始皇帝雙眸微眯,眼底深處殺機閃爍了一下,隨機變得淩厲起來。

扶蘇的情況,確實是有人生疑。

之前他有些懷疑,因為他太過於忙碌,沒有時間去深究,由於贏術的崛起,他反而是放棄了深究。

如今贏術再一次提及,瞬間讓始皇帝警覺了起來,然後在心中將各種細節聯係到一起,幾乎就可以得出了一個結論。

“你是說,他們想要建立一個儒家的時代?”

聞言,贏術抬頭直視著始皇帝,一字一頓,道:“父皇,兒臣也研究過儒家,他們崇尚周禮,崇尚三綱五常!”

“同時他們也信奉,王與士大夫共天下!”

“所以,他們的政治主張,最容易被老世族以及士族接受,如今的大秦,雖然父皇有些改變,接納了諸子百家,但,終究是以法為本!”

“這不是他們想要的,同時父皇此舉,也讓法家極為不安........”

“同樣的,老秦人心中多少也有些不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