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奇道:“關兄,今日能與你一戰,也是我生平一大快事,關兄刀法精湛,每招每式之間盡含威猛霸道之氣,刀中似乎有如滔滔江水奔流到海一般,我的鯤鵬寶劍與你的青龍偃月刀真是世間罕見,今日難得碰頭,當真是驚世駭俗。郭前輩有言道:刀劍月合璧方能戰勝魏忠賢,今日你我相遇,恐怕是冥冥之中的定數,關兄武功卓絕,加上我的鯤鵬寶劍,再和那月牙神鏢之人相遇,到時候我們三人合力,必能戰勝魏忠賢!”

說罷,關雲飛道:“魏忠賢殺我父母,將我關家莊夷為平地,此仇不報誓不為人!魏忠賢欺壓百姓,殘害武林同道,蒙蔽當今聖上,屢屢進諫讒言,使得袁大人抗敵屢屢遭挫,此人陰險狡詐,心腸歹毒,不以天下蒼生為念,隻為一己私欲,這等人若是留在世上,當真是禍害無窮,就算是我們不殺他,天下群雄勢必要與他作對,到時候他孤掌難鳴,定然是死無葬身之地。我本來與靈兒正往少林寺趕去,此次英雄大會想必唐兄也聽說了,我們擔心魏忠賢會在武林大會上搗亂,這下好了,有唐兄在此,相信那魏忠賢必然掀不起多大的風浪,隻是靈兒現在被顧掌門所擒,生死未卜,還望唐兄主持公道。”

唐奇道:“關兄,顧掌門乃是南城派一派之主,在這一帶名望頗高,行俠仗義,除暴安良,我相信顧掌門絕不會做出此等之事,他行事光明磊落,但求於心,天地良心可鑒。關兄恐怕是誤會了顧掌門了……”

關雲飛沉思片刻道:“此事是我親眼所見,那還會有假?那幾個蒙麵人是我親眼所見,就是他們將靈兒擄進南城派的,唐兄莫不是受了顧掌門的恩惠?才如此偏袒於他!”

唐奇道:“我是說此事定有蹊蹺。魏忠賢如今正怕我們天下的豪傑之士趕往少林寺集會,而顧掌門又是這一代的名望之士,魏忠賢定然要對他有所行動,而關兄你又是魏忠賢的克星,魏忠賢定然要千方百計地阻止關兄趕往少林寺,關兄試想……如若你見到的那幾個人是魏忠賢的手下扮成的,那這件事不就迎刃而解了嗎?”

此言說罷,關雲飛細想其中的奧秘,神色沉著,不一會兒,隻聽得關雲飛眼前一亮,沉聲道:“唐兄是說這件事從頭到尾便是魏忠賢一手策劃的?他的目的便是要我們群雄互相猜忌、互相翻臉……到時候他就可坐收漁翁之利了……”

唐奇道:“不錯,我正是此意。”關雲飛道:“但魏忠賢手下武功高明的好像並不多,他的全部精英力量便是他一手培養的東廠錦衣衛,聽聞江湖上麵四大魔教已然歸順於他,還有便是那神秘莫測的四大殺手,我所見的那幾個黑衣蒙麵之人,正好是四人,難道這四人便是魏忠賢手下神秘無比的四大殺手?瞧他們的武功,絕非是等閑之輩,世上有此功力者真是少見得很。唐兄……莫非真是四大殺手抓了靈兒?”

關雲飛經唐奇提點,加以推測,便想到抓韓靈兒的有可能便是四大殺手,想到此處,關雲飛心中一陣擔憂,四大殺手如若抓了韓靈兒,真不知會幹出什麽事來?唐奇道:“此事多半便是魏忠賢派人幹的,至於什麽人幹的,據關兄描述,這四人武功絕非等閑,倘若真是四大殺手做的,我便與關兄一起救出靈兒姑娘。”

關雲飛經與唐奇一戰,再和他談話多時,頓時心情舒暢不少,此刻心中已然知道自己恐怕是冤枉了顧若飛,故而關雲飛走到顧若飛麵前,拱手道:“顧掌門,在下一時心急,沒有查清事情的原委,便與顧掌門動起了手,此事想必定有蹊蹺,還望顧掌門海涵一二,原諒在下的魯莽之舉。”

那顧若飛也非等閑之輩,他在這一帶名望頗高,俠名遠揚,關雲飛雖然對他曾經冒犯,但此刻見到關雲飛誠懇道歉,而且他還是魏忠賢的克星,這幾個月來在江湖上也是一個不可多得的少年之才,顧若飛見關雲飛意氣風發,眉目之間顯露出俠義之氣,手中青龍寶刀威風凜凜,便似大將一般,心中對關雲飛好生敬佩,心生無比欣賞之意。

隻聽得顧若飛微微笑道:“關少俠豪氣幹雲,敢做敢當,天下的少年英雄之中,能有關少俠這般氣魄的,那便是少之又少,今日得遇關少俠,顧某心中頗為高興,關少俠的青龍寶刀乃是當世的神兵利刃,而唐少俠的鯤鵬寶劍也是世間罕見的神兵利器,今日你二人能夠相遇,那便是天意了。魏忠賢武功縱然高強,但顧某相信,隻要關少俠與唐少俠齊心協力,運用好這兩把曠世兵刃,必能將魏忠賢除掉!到時候群雄定然是高興之極,都要以你們為榜樣。”

關雲飛道:“顧掌門不計前嫌,能夠原諒在下的過錯,在下真是感激不盡,隻是現在靈兒不知下落,還望顧掌門能夠伸以援手,找尋靈兒的關押之處,倘若能夠尋得靈兒的下落,我關雲飛感激萬分,定然報答顧掌門的大恩大德。”

顧若飛道:“這件事說起來也是因我而起……關少俠曾經看到那四人潛入我南城派中,顧某身為一派之主,竟然毫不察覺,真是枉為了這‘蘭花君子’四字。關少俠請放心,我即刻命令派中弟子來此武場上一聚,看看究竟有誰無故混進來了?到時候抓到凶手,必讓關少俠將他發落。”

關雲飛拱手稱謝,此刻趙蕾蕊早已來到唐奇身畔,關雲飛見到趙蕾蕊這般容貌,心中不禁為唐奇暗暗高興,想不到唐奇身邊竟也有這般超凡脫俗的女子,與他的韓靈兒相比,似乎也有許多相似之處,但聽得趙蕾蕊幽幽道:“關少俠如此掛念靈兒姑娘,想必她對你是十分重要,靈兒姑娘倘若知道你這般掛念著她,心中定然歡喜之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