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保接過了密奏,忙躬身一禮恭送萬歲爺快步離開,可萬歲爺為何不批閱卻扔了回來。

這到底是什麽意思呐,其實馮保心知肚明,萬歲爺那點小心思又盤算起來了。

龍心不悅。

這是嫌沈烈手伸得太長了。

似乎這一切都在預料之中,馮保也不多言,隻是轉身叫過來一個小太監,讓小太監將抄本送去上書房給海瑞海大人過目。

不出一刻鍾。

海瑞這暴脾氣便上來了,當即捧著奏折就直奔皇帝別院去了,他也不管皇帝願不願意聽。

海大人就站在皇上門外,大聲念叨了起來:“啟奏陛下,臣以為沈烈所奏江南織造一事,陛下應當機立斷!”

皇帝不理。

他就繼續念叨著,開始東拉西扯的講大道理:“想我皇明開國時有鐵騎二十餘萬,具裝五萬,重騎萬餘名,兵鋒之盛冠絕曆代。”

“想那洪武之治為大明攢下了千萬頃田畝,其中軍田百萬頃,單單是茶,鹽,布這三項每年的賦稅,便足夠蓄養戰馬十萬匹……可如今呐?”

“請陛下恩準!”

海瑞在這邊念著經,朱翊鈞在院子裏生悶氣,早怎麽沒看出來,這海老頭是一個比張居正還煩的人!

皇帝不準。

隻是一聲不吭。

海瑞倒是也不生氣,很快又帶著奏折去了慈寧宮求見太後,然後把太後搬出來理論。

還別說。

這一招還真好使。

太後一發話萬歲爺也隻好認了,似乎在悄然之間這大明的最高權力中樞裏,又形成了一個微妙的平衡。

且不說太後,最起碼王皇後和馮保都有意無意的靠向了沈烈,和他結成了一個穩固的聯盟。

倘若太後也明確支持沈烈,那麽這一票勢力便相當於比宰相還大一些的政治聯盟,隱隱牽製著帝黨和皇權。

話雖如此。

可君王一怒,非同小可。

當天晚上。

紫禁城深處,司禮監一角的小院裏。

“皇上駕到!”

隨著禦前侍衛一聲高唱,正在吃著火鍋的馮保趕忙擦了擦汗,一本正經的快步上前迎駕。

低著頭,看著腳尖。

良久。

耳邊響起了萬歲爺日漸威嚴的聲音:“馮保,你將這宮裏的事情交辦一番,去南京吧。”

馮保一顫,忙恭敬應道:“奴婢領旨,謝陛下隆恩。“

一個頭磕到了地上。

馮保高呼了起來:“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此時一陣微風吹過,夏日裏刮起了涼風,等到那腳步聲漸漸遠去,馮保才在幾個小太監的攙扶下站了起來。

“老祖宗。”

幾個小太監慌了,哆嗦著訴苦:“老祖宗去了南京,咱們這些小的該怎麽辦呐。”

看著這些徒子徒孫驚慌失措的樣子,馮保幽幽一歎,他自己能脫身去南京養老已經是不容易了。

顧不上了呀!

杭州。

西湖畔。

派去京城請旨的輕騎已經走了七天,張簡修忙忙碌碌的張羅著重組錦衣衛情報網。

沈烈倒是越發有了大將之風,氣定神閑,還把常念秀從鬆江府招過來,商議起了平遙鏢局南下蘇杭的事。

隻等著聖旨下,把江南三大織造幾個贓官,還有勾結他們的地方官紳連根拔起,這平遙鏢局杭州分號便可以開起來了。

左右都得再等兩天。

清晨時分,旭日東升。

沈烈便帶著常念秀和十餘個護衛,坐上了船,沿著這西湖畔長滿荷花的湖堤忙裏偷閑的尋幽探勝一番。

許是前兩天才鬧出了花魁徐蓉兒被劫的奇怪案子,這防備鬆懈的湖上,遊客閑人少了許多。

忽然間多了一些衙門裏的捕快。

眼瞧著一艘官船迎了過來,看著船頭上威風凜凜的捕快,眾人的烏篷船停了下來。

常念秀真有些吃驚時,刀十三已經將幾塊碎銀塞了過去,而那衙役領班便毫不猶豫的收下了銀子,命人將官船劃走了。

眾人一陣無語。

好嘛。

可真是爛透了!

沈烈微微一笑,也不多言,烏篷船便繼續向前劃,穿過了那盛開的荷花海,順手采摘了一些蓮子。

這畫麵倒是讓沈烈想起了當年。

憶往昔。

曾經與當今天子在西苑中的北海之上泛舟采蓮子,而那都是過去的事了,船再往前行。

正前方一座金碧輝煌的寺廟遙遙在望,沿著山勢,那九轉十八彎的山路上香客接踵比鄰。

那煙熏火燎的之中的山門熙熙攘攘,善男信女往來其中,真是堪比鬧事,廟宇內更是飄**著幾縷青煙扶搖直上。

瞧著這香火旺盛的寺廟。

船夫忙道:“大人,靈隱寺到了。”

眾人本以為沈烈要叫人停船,前去這大名鼎鼎的靈隱寺瞻仰一番,卻不了沈烈麵色卻有些不悅。

叫船夫再往前劃。

烏篷船又前行片刻。

大湖的另一側卻又現出了一座竹林環繞中的道館,和大名鼎鼎的靈隱寺相比,這道館便十分冷清了。

不但沒什麽香客,甚至上山的路都淹沒在雜草中,處處都散發著斑駁古舊。

“停船。”

隨著沈烈一聲吩咐。

船靠岸邊。

沈烈便瞧著那竹林中的神仙去處,奇道:“這是什麽道館?”

本地的船家撓了撓頭,想了想才道:“好似是叫……對啦,是叫抱樸道院。”

沈烈點點頭,便下了船,帶著常念秀與十餘個護兵向著那樹林遮掩下的山門走去。

沿著一條羊腸小路,鑽過了齊腰深的雜草,經過了一排綠油油的菜地,一行人才進了山門。

其實也隻是一座拱門,針對這一座巨大的青銅香爐,還有一座照壁,一繞過這照壁,麵前卻是豁然開朗。

山門內竟別有洞天,依山傍水之處,成群的古舊建築依山而建,風格十分古樸獨特,有一些與大明江南水鄉的特色相似。

有一些顯然是前代所遺留,那一座座大殿上蒼勁的有力的字跡依稀表明了年份。

“至少得是東晉了。”

向著常念秀笑了笑。

一行人沿著半個人影也見不到的道館,悠閑的踱著步子,依次經過了葛仙殿、紅梅閣、抱樸廬、半閑堂,牌樓和靈官亭。

終於在牌樓前遇到了幾個正在醃鹹菜的道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