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沈烈所部及時回援,藏兵於西山,手握五萬韃靼軍的俺答汗別提多難受了,這感覺便如同芒刺在背。
有一隻強大的明軍騎兵,就在不遠處的西山裏藏著,虎視眈眈,甚至……還堂而皇之的將那四爪龍旗亮了出來。
喧嘩中。
韃靼軍再也不敢全力攻城,而麵前似乎旦夕可怕的德勝門,此時便好似喉嚨裏卡著一根魚骨頭。
吞不下去又吐不出來。
這滋味……
讓麵色鐵青的俺答汗別提多難受了,不得已便隻好將麾下各部首領召集起來議事。
吵鬧,分歧中……
不多時。
便有幾個戰鬥意誌沒那麽堅定的小部落,趁著夜裏偷偷的調轉馬頭,帶著三四千人馬溜走了。
沈烈也懶得追。
“讓他走。”
嘴角噙著冷笑,此刻沈烈心中慢慢都是惡意,便好似看到了想當年兵臨城下的也先。
想必……
居庸關是不敢走的,鑽山溝去吧!
若是能讓你們這些外來戶,那麽容易便鑽了出去,又怎麽對得起這燕山天險和萬裏長城呐。
瞧著那高大城關。
沈烈眼睛轉了轉,趁著夜色便又派出了一隊輕騎,攜帶著自己的親筆信,走小路從西山溜出去,然後再繞一個大圈從東城門進京報信。
再派一隊人去天津左衛聯絡白廣恩,叫他在天津衛集結兵馬,不惜代價突破韃靼軍的阻攔,從東南方牽製敵騎。
午夜時分。
德勝門。
當沈烈的親筆信送到了城門樓,巨大的歡呼聲再次爆發,從太後,到海瑞和一幹武勳都鬆了口氣。
“皇帝無恙……正親率大軍回援。”
“居庸關已複。”
看著這一條條喜訊,明軍再次士氣大振。
而海瑞不失時機,啟奏皇太後,將這驚天的喜訊頒布了下去,讓人敲鑼打鼓的滿大街宣揚了起來。
而那不遠處的西山山坡上,飄揚的龍旗便是明證。
似乎在一夜之間。
不知從哪裏冒出來的青壯,家丁,護院成群結隊的登上了城牆,馳援戰場,牆頭草,投機的,鑽營的……
紛紛開始向著大明皇太後諂媚。
火把獵獵作響。
德勝門內。
侍衛環繞之下,恢複了端莊的李彩鳳矜持的坐著,皺著黛眉,用一雙威嚴的鳳目環顧周圍。
好嘛!
這都是打哪裏鑽出來的彪悍之士,這一個個虎背熊腰,滿手的老繭,一看就是極擅長拉弓射箭的。
皇親國戚,城內的富戶,商賈,官員雲集德勝門,讓原本看上去十分孱弱的守城力量,一下子變的空前強盛。
可這些人前兩天去哪了呀?
這時候都看出來了,她母子二人的大位又坐穩了,一場大捷已近在眼前,卻紛紛冒出來搶功勞了呀。
李彩鳳可不管那一套,隻是明眸一轉,便將肅立在一旁的沈烈之妻叫了過來,旁若無人的嘉許了一番。
“你呀……嫁了個如意郎君呐。”
皇太後若有所指,在全城人麵前毫不保留她的喜愛,對張靜修噓寒問暖了起來。
“傷哪了……叫李神醫看過了麽?”
張靜修在一旁低眉順眼的應著:“回太後的話,不過是皮外傷……不打緊。”
而眾人看在眼力,心中滿不是滋味,到了如今這個時候誰都知道,這位沈夫人隻怕是要飛黃騰達,成了慈寧宮的常客了。
妻憑夫貴,古來如此。
而眾人心中更是明白,這一戰過後,這大明的天要變了,隻怕是武勳崛起已成必然之勢,再也不可阻擋了。
耳中。
傳來了皇太後那輕柔嬌媚的聲音:‘陛下剛親政那會兒呀,太年輕,太單純,不知道那些讀書人的惡毒,如今他已經明白了,不會再被蒙騙了。”
這話從太後口中說出來。
真叫人心驚膽戰。
可這大明的皇帝都是如此。
人善被人欺。
總要先被官紳集團先蒙騙幾年,搞的無法收拾了才會清醒過來,開始重用武勳又或者能臣。
眼瞅著太後站了起來,捉著張靜修的胳膊輕聲道:“來……你隨本宮來,不必在此風吹日曬了,女兒家……還是要相夫教子的。”
德勝門無憂。
太後便起駕回宮了。
留下了一群人在風中淩亂。
翌日。
清晨。
一個激靈。
沈烈在一尊大佛下爬了起來,擦了擦眼睛,蹭蹭蹭登上了高坡,舉起了望遠鏡,但隻見……
這著名的西山,山清水秀之間宛如騰蛟起蟒,從西方遙遙拱衛著京城,因此,古人稱之為“神京右臂”。
永定河貫穿其中,將西山截為南北兩段。
與翠微山、平坡山、盧師山、香山以及西山餘脈荷葉山、甕山等相連,原本是踏青郊遊的好去處。
而如今。
卻成了最好的藏兵地。
隨著天色放亮,糾結了一個晚上的韃靼軍終於做出了選擇,一邊派出了馬隊防備著西山方向。
一邊硬著頭皮繼續攻城,這一次選擇的是彰義門。
大戰再起。
而明軍的戰術忽然變的聰明了起來,守在城門外的士卒劈裏啪啦的放了一陣槍,便亂哄哄的向著甕城退卻。
韃靼軍大喜,本以為絕處逢生了,卻不料,潮水般用上去的韃靼兵,紛紛踩中了明軍在彰義門內外布下的各種大小陷阱。
震天的慘叫中。
被陷阱困住後,瓦剌軍陷入了混亂,而兩側的民宅裏,城牆上,忽然出現了大批明軍伏兵,用各式各樣的火銃,弓箭一通攢射。
傷亡慘重的韃靼軍開始撤退,最後的努力化為灰燼,不出預料的,那支凶狠的騎兵再一次從西山中殺了出來。
戰馬嘶鳴中。
同時。
伴隨著一陣隆隆的鼓聲,德勝門忽然敞開了,明軍僅有的三千騎兵在海瑞指揮下,從城內忽然殺出,開始了反擊。
這些騎兵顯然是得到了海瑞的授意,在城防大炮的掩護下,追著韃靼人的敗兵不放,咬住了怎麽也不肯鬆口。
這下子。
可是要了韃靼軍的命,
麵對海瑞創造的戰機,便隻見,從西山方向衝出來的明軍輕騎,在戰場外圍繞了一個彎。
試探了一番,便在韃靼軍的側翼薄弱處找到了突破口,那成群結隊騎兵便好似利劍一般徑直刺向韃靼汗的金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