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沈烈將這番憋在心中許久的話,暢快淋漓的說了出來。
回轉身。
才赫然發現這座司禮監一側的小院門外,不知何時早已站滿了人,正在用吃驚的目光注視著他。
烏壓壓的人。
有前來請安的太監,有串門路過的宮女,也有司禮監的高品級太監,五顏六色,花花綠綠的一大片。
而此時。
竟無一人發出哪怕是半點雜音,都被沈烈這番驚人之言震住了,不由自主的在心中琢磨了起來。
此時此刻。
便好似這方天地在這一刻停滯了下來,而這沉寂中好似醞釀著什麽熱烈的情感,幾欲噴薄而出!
再用眼角餘光一瞄,皇上不知何時怒目圓睜,握緊了雙拳,胸口劇烈起伏著,似乎被這番話激起了雄心萬丈。
“嗬嗬……哈哈哈!”
終究是李如鬆暢快的大笑聲,打破了這沉寂,身為遼軍李氏大公子的他,走過來一拳錘在沈烈的胸膛。
然後便罵罵咧咧起來。
“娘的……話都讓你說完了……痛快!”
這番話。
可是正對了李如鬆的脾氣,他眼睛眯了起來,喃喃自語著:“罪在當代,利在千秋,背一世之罵名,建子孫萬代之功業……哈哈哈,老子一介武夫,要這虛名做甚……幹他娘的!”
沈烈微微一笑,便向著馮保行了一禮,輕聲道:“前人種樹,後人乘涼,這些窮兵黷武的事我們不去做,我們的子孫後代便要遭殃,便要任人宰割,不知馮公以為然否?”
馮保早已啞口無言,隻是用一雙昏花的眼睛呆呆的看著沈烈,此刻,他心中早已是百感交集。
耳邊。
又傳來皇上低沉的聲音:“要說這千古罵名,自然由朕來背,朕雖不如秦皇漢武,卻也自有朕的擔當,朕都不怕……你怕什麽?”
話都說到這份上了。
執掌大明玉璽多年的內廷大總管馮保再也無法推脫,隻好咬牙道:“老奴……謹遵上諭。”
此話一出。
沈烈終於鬆了口氣,隻要馮保點了頭,這改革武舉,成立西苑講武堂的事就算辦成了。
難,太難了。
不過。
很快沈烈便打起了精神,將手中捧著的聖旨又塞給了馮保,看著馮保邁著沉重的腳步走向了司禮監。
而沈烈卻輕輕的呼出一口濁氣。
似乎,終於……
他在萬曆十年的正月裏,抓住了這個時代的脈搏。
片刻後。
慈寧宮。
一片安逸祥和之中。
六宮粉黛,燕瘦環肥,各色人等好似走馬燈一般在太後麵前轉來轉去。
從老一輩的太妃,到年輕一代的低階妃嬪,排著隊來給當朝太後請安,這也是大明規矩。
雖有些繁雜。
卻透著泱泱大國的忠孝禮義廉恥……
或許萬曆十年的這一天,便是這片土地上曾經出現過的皇朝之中,最強盛的時代之一。
王皇後盈盈俏立在太後身旁,每當有妃嬪來給太後請安,她便笑吟吟的將手中的一封紅包遞過去。
其樂也融融。
可王皇後心裏有事兒……
她在琢磨著皇上交給她的任務,該怎麽央求太後鬆一鬆手,從內帑中撥出一些銀兩給皇上建講武堂。
王皇後都盤算過了。
這些年。
她在坤寧宮中也攢了一筆錢,數目大概有幾萬兩,她將這筆錢拿出來,再說服太後拿出十幾萬兩。
這事兒不就辦成了麽?
於是乎。
好不容易等到了傍晚時分,來請安的人少了,王皇後便趁機上前,在李太後耳邊娓娓道來。
“母後容稟……”
李太後便關切的看了過來,輕聲道:“何事?”
對這個親自挑選的兒媳婦,李太後是真心喜歡,她這個兒媳婦又端莊,又得體,又善良。
李太後一向是當女兒來對待的。
王皇後心思電轉之間,便又柔聲道:“啟稟母後,女兒這裏有個不情之請,女兒與陛下商量過了,想要……從內帑支取一筆銀兩修繕西苑。”
李太後一聽這話,並未猶豫,當時便笑著道:“可。”
對於這個兒媳婦她是百分之一百的信任!
並且。
看著有些矜持的兒媳婦,李太後豐潤的嘴角微微上揚,輕聲道:“你和皇帝好好的,這內帑的鑰匙呀……本宮是早晚要交給你的。”
王皇後趕忙應是,仍是這般端莊得體。
其實。
她心中早就雀躍萬分了。
內帑的鑰匙她不想要,可是就這麽輕輕鬆鬆將夫婿交給的任務完成了,這一刻,王皇後好似看到了夫君的讚許,開心……
夫君開心她就開心,興許一開心還能多去幾次她的坤寧宮,再懷上一胎小皇子,那她的人生便圓滿了。
不多時。
拿到了內帑鑰匙的王皇後便盈盈起身,不動聲色的告退,然後帶著宮女急匆匆向西苑走去。
她和皇上越好了,事成之後在西苑會和。
隨著王皇後快步離去。
身後。
李太後奇怪的看著她急匆匆背影,心中不禁有些疑惑,卻很快將這疑惑從心中抹去。
這麽端莊賢惠的兒媳婦一定不會出什麽幺蛾子。
於是時間來到了半個時辰後。
西苑。
冬日裏的北海有些寂寥,湖中滿是枯萎的荷葉,沿著青磚鋪成的甬道,密密麻麻,層層疊疊的宮燈一眼望不到頭。
這般景象。
寂寥中又透著華美。
湖心亭中。
加蓋了玉璽的聖旨已經用檀木箱子封存了起來,朱翊鈞大咧咧的坐著,而沈烈,李如鬆則隨侍左右。
再外圍是大批挎著腰刀的護衛。
等的有些心焦了,朱翊鈞便站了起來,在亭中走來走去,還不時向著深宮大內的方向張望。
走動了幾圈便停下腳步。
朱翊鈞看了看自己的心腹愛將們。
卻欲言又止。
如今萬事俱備,隻欠東風,他的萬丈雄心都被沈烈的那番話激發了起來,並且越想越覺得激動萬分。
試想。
秦皇漢武,一個統一天下,修長城……
另一個傾舉國之力,打的匈奴倉皇西逃。
哪個不是落下了一身的罵名?
甚至於。
朱翊鈞還想到了自己的先祖永樂大帝,想當年,永樂爺不顧群臣阻攔,幾次三番的堅持北征,還派鄭和下西洋。
卻落下了一個什麽評語?
靡費國力,好大喜功……
“哼!”
想及此。
朱翊鈞發出了一聲冷哼,他已經迫不及待的等著大朝議,等著那些隻會講道理的清流言官來勸諫。
然後。
他便用這番道理狠狠的懟回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