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鶴年沉吟半晌,終於在其他講師殷切的目光中點了頭,在場眾人爆發出一陣歡呼聲,隻有白鶴年和朱桂還能鎮定。

而他們不知道這將意味著什麽。

當天,代王以及代王妃參加了白鹿書院的百年慶典,共有幾百名學子穿著整齊,以古典的方式演出了一場大戲。

其中不乏其他州縣甚至府郡慕名而來的高官和豪紳。

可是朱桂卻是快睡著了。

他找了個借口擺脫了這些人,帶著兩名親兵獨自走在應州郊外。

這一天天氣晴朗,是連續暴雨之後難得的好天氣。

田中有不少農夫還在辛勤勞作。

他們並沒有眼前身著便服的少年就是代王。

不過這樣悠閑的時光並沒有持續多久,很快徐妙清就找了過來。

“喂,朱桂,你這樣離開很不禮貌知道嗎?會被人議論的。”

徐妙清身為大家閨秀,從小就對理解這方麵非常的了解。

可是朱桂卻不以為然的說道:“那種消耗精力的場麵不適合本王。”

“那這裏就適合你了?”徐妙清負氣道。

“不錯,你看這些良田,還有農夫,這才是大明的根本,而他們對這個國家也沒有太多的需求,隻要能滿足他們的生活所需,他們就會向著誰,能做到這一點的就是明君。”

朱桂一時間有感而發,不禁侃侃而談起來。

“你小聲點,你身為藩王,妄議國事是不得體的。”

徐妙清提醒道。

朱桂點了點頭,沒有繼續說下去,不過他的目光卻越過了眼前的土地,飄到了草原之上。

那裏才是大明的未來。

當天下午,代王便返回了大同府。

送徐妙清回去以後,他來到了大同商會,讓人把大同府內的諸家作坊的老板和師傅都請了過來。

一炷香之後,約莫有五十人聚集到了商會大廳中,不少人隻能站在門外。

不過這絲毫不能影響他們眼神之中對屋中唯一坐著的那人的崇敬之情。

朱桂也沒有擺譜,而是叫人搬來箱子,站在上麵大聲說道:“諸位,大同府能有今日之成就,多虧了各位這段時間的辛苦勞作。”

“不過,大家不能滿足於眼下之成績,本王在這裏還有一事相求,那就是各位作坊請派出數位手藝精湛的匠人師傅,到學堂之中向學生授課。”

朱桂說完,原本還非常激動的一屋子人立刻就**了起來。

“什麽?我沒聽錯吧?讓我們這些匠人去給學生授課?”

“是啊,我們能教什麽啊?教他們木工活還是怎麽養蠶嗎?”

“那可不行,我這手藝可是祖傳的,絕不外傳。”

要不是朱桂這個王爺還站在這裏,恐怕這些人聽到這番話早就轉身離開了。

朱桂對眼前的場景似乎早有預料。

他等眾人討論的差不多之後才重新說道:“大家不要誤會,讓你們派匠人師傅去給學生授課,是為了發展工商業,這樣才會有更多熟練的工人,諸位的作坊也可以提高效率。”

這時,有一位瘦高駝背的老者走了出來。

“王爺,小老兒打斷一下,我們這些人都有學徒,既然在作坊內就能培養,為什麽一定要去學堂呢?”

“是啊,少了幾個匠人師傅會耽誤我們作坊的生產的。”

“我們這個月的訂單還沒有完成。”

眾人聽到那老者的話,又開始議論起來。

“肅靜。”

朱桂身旁的親衛大聲喊道。

眾人這才停止了議論。

朱桂說道:“問得好,可是作坊內培養學徒畢竟人數有限,而且學徒的資質也是良莠不齊,本王在這裏做出承諾,派出匠人師傅的作坊都可以得到補貼。”

“同時如果匠人師傅能把自己所會的藝能寫成書,代王府額外有商,而且日後如果其他作坊使用書中的藝能,可以收取一定的費用。”

朱桂想借此提出‘專利’的概念,進而讓那些擁有獨門絕活的匠人不再藏私,也能提高他們的積極性。

果然,朱桂說完,眾人再次討論起來。

不過他們這次討論的是要是按照代王的說法,他們的手藝到底能拿到多少好處。

而且討論的結果還讓他們發現,有些技能是越早寫出來越好,這樣才能搶占先機。

隻不過這些匠人不少連字都不會寫,更不要說寫書了。

有人提出這一點,朱桂也給了完滿的解決方案,那就是有需求的人可以向代王府提出來,代王府將和白鹿書院合作,在審核之後,出專人為想要寫書的匠人提供服務。

這次集會之後,雖然還有不少匠人不想公開自己所會的藝能,但他們也沒有拒絕代王府的其他方案。

於是在等級之後,這些作坊竟然提交了一份超過百人的名單。

朱桂對此非常滿意。

他叫人找來郡守張茂,和他談及推廣學堂的事情。

張茂不敢怠慢,立刻答應會派人選址。

至於製定相關的學堂製度,以及作坊匠人的工籌等事,就都得朱桂自己一個人完成了。

整整花了三天時間,朱桂才走出書房。

“啊,終於完成了,不知道學堂那邊準備的怎麽樣了。”

朱桂剛要去叫人給自己收拾一下,就看到了王管家匆忙的走了進來。

“王爺,您終於出來了,朝廷派來賑災的禦史已經等您一天了。”

“賑災禦史?他現在在什麽地方?”

朱桂想起來張茂似乎和自己提到過這件事。

“張郡守正在陪著他在視察田畝,這位禦史的脾氣不太好,揚言半日之後如果見不到王爺,就要去其他州郡了。”

王管家解釋道。

“嗬,好大的脾氣,本王到時要看看,誰敢在本王的地盤給我臉色看,命人去把他們叫過來吧。”

朱桂心中有些不爽。

半柱香後,朱桂已經梳洗完畢,恢複了往日的神采。

正好那位賑災禦史也在張茂的陪同下進入了大同府。

“代王何在?”

這位禦史剛進門,就扯著嗓門喊了起來。

這可把張茂和王管家都嚇了一跳。

朱桂走到門口,向外看去,一個麵白細肉的文弱書生,穿著一身紅色官府,束手而立站在院中正看向他這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