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桂確實要在三天後進行賑災,而且還是以對外通告的形式發布的。
由於天災的緣故,雲州附近幾個州郡向這裏湧來了大批的災民。
他們的第一站就是應州。
按照胡世刀調查的說法,這些災民的最終目標正是大同府。
得到這個情報當天,朱桂就召集了大同府內的官員和大同商會的諸方代表。
他把這個情報告訴了眾人,在場的人無不惶恐失色。
在他們看來,災民就等同於洪水猛獸,隻會破壞大同府現有的秩序。
為此,他們不惜願意拿出一部分錢財,以大同商會的名義向災民進行救助,而想要的就是讓這些災民留在應州。
這其實就是朱桂的目的,讓這些商人掏腰包而已。
不過他對這些災民的看法卻和這些人截然不同。
人口就等同於生產力,等於軍隊。
而且根據商會目前掌握的情報,應州正是煤礦的重要產地。
要是把這些災民留在那裏,給他們提供一份有保障的工作就成了救災的重要部分。
不過朱桂自然也沒有忘了蒙古人的動向。
好在有胡世刀的幫助,他輕易的就洞悉了蒙古人的計劃。
於是在賑災會議的第三天。
代王朱桂就帶著王妃徐妙清以及五十名府兵和大同府商會的一些代表前往了應州。
隨行的還有衛所駐軍的一名百戶和他手下的兩百名士兵。
當然還有二十幾車的糧食等生活物資。
前麵五分之一的道路都是修葺一新的官道,相對好走一些。
不過後麵的道路到處都是溝壑,使得隊伍的行進速度一下就慢了下來。
朱桂縱馬來到車隊後方的馬車前,拉開了車簾走了上去,對裏麵的徐妙清說道:“天陰成這樣,看來又要下雨了,要不你先回去吧?”
徐妙清看了一眼馬車外麵,道:“我知道你一定有事瞞著我,所以我一定要跟著你。”
朱桂無奈的歎了口氣,他不知道徐妙清到底是怎麽發現蛛絲馬跡的。
就在這時,不遠處突然想起一陣鳥鳴聲。
這是他和胡世刀約定好的警報聲,這說明蒙古人就在附近了。
“有情況,你在馬車上不要下來。”
朱桂跳下馬車,讓親兵放飛信鴿,然後組織車隊在路上組成一個拒馬陣。
很快,不遠處傳來戰馬嘶鳴的聲音。
上百蒙古騎兵呼嘯而來。
他們圍著車隊開始狂奔。
不知道是不是畏懼隊伍中的火器,這次蒙古人的酋長並沒有現身。
朱桂指揮府兵護住車隊兩側,開始向蒙古人射擊。
雙方沒有多言語,戰鬥一開始就進入了白熱化。
不遠處的一處山坡上,蒙古人的幾個酋長正看向這邊。
“第一隊上去了,明人的反抗好像不是很激烈,不過他們的火器是真的很厲害。”
“明人的王爺在裏麵嗎?隻要抓住他,大同府就不攻自破了。”
這些人沒有一個見過朱桂,隻知道這位代王年紀不大。
隻是讓他們沒想到的是,這些明人在被他們突襲的情況下,竟然進退有據,連那些商人都沒有絲毫的慌亂。
他哪裏知道,這些商人其實都是代王府的府兵假扮的。
而他們此時沒有拿出武器,隻是擔心把這些蒙古人嚇跑了而已。
不過蒙古人的弓箭也是十分了得,朱桂身邊不斷有人倒下。
甚至他身上也插了兩箭,要不是有防彈衣護身,他也要掛彩了。
但就算這樣,他還在堅持著,一直維持著戰況的膠著狀態。
既不把蒙古人嚇走,也不讓陣線崩潰。
這區區一百人竟然和兩百蒙古人打的有來有回,這讓蒙古人的酋長終於決定,把預備隊都壓上去。
甚至他們也到了更近距離觀戰。
而這時,朱桂意識到時機一到,那些偽裝成商人的府兵立刻從車上拿出燧發槍,加入了戰團。
就連徐妙清也從馬車上跳了下來,站在了朱桂的身旁。
她從旁邊的府兵受眾群搶過燧發槍,對著黑木翰的方向就開了一槍。
這一槍打中了黑木翰的帽子,嚇得他直接從馬上栽了下來。
徐妙清氣的一跺腳。
“好了,看我的。”
朱桂掀開一輛馬車,他竟然把紅夷大炮都拉來了。
蒙古人還沒有反應過來。
隻聽一聲巨響。
馬車直接四分五裂。
不過對麵的蒙古人騎兵也被炸得七葷八素,立刻四散而逃。
這一炮打響了反擊的號角。
府兵們不再留守,子彈如同催命死神,不斷收割蒙古人的生命。
而那名百戶也終於完成了對剩餘蒙古人的包圍。
黑木翰還沒明白是怎麽回事,就被部落的一名騎兵拉到了馬上,向著遠方奔去。
最終,這五百多名蒙古騎兵,隻有一百多人跑回了草原。
朱桂沒有讓人追擊,迅速打掃戰場,前往應州。
這次短暫的交鋒隻持續了不到一個時辰,府兵也傷亡了十幾人。
這還是在他們有全身鐵質護具的情況下。
蒙古人的弓箭也十分了得。
“為什麽不追了?”
徐妙清跳上了朱桂的馬,主動問道。
“我們還有正事要辦,更何況,剩下的人交給你哥就可以了。”
朱桂說道。
“我哥?對啊,我還奇怪為什麽我哥沒有和我們同行,原來這是你們設計好的。”
徐妙清恍然大悟。
……
草原上,黑木部落。
此時的黑木部落,到處都是焚燒的痕跡。
當黑木翰帶著十幾名騎兵回到部落的時候,見到這一幕都傻眼了。
就在他跪在地上不知所措的時候,四下裏突然衝出來一群騎兵。
黑木翰大驚。
當他看清楚的時候,他的人都已經被製服了。
徐膺緒從人群中走了出來。
“你就是黑木部落的可汗?”
黑木翰怒目圓睜,恨不得吃了眼前殺害他族人的明人。
徐膺緒隻是揮了揮手。
“帶回去交給代王發落。”
經此一役,大同府周遭的十幾個中小部落被一掃而空。
這也是大同府衛所成立以來第一次主動出擊並斬獲的大捷。
很快,數封奏折便傳到了南京。
金鑾殿中,在沉悶的幾日後,終於傳來一陣暢然的笑聲。
“不愧是我朱家的子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