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又從朱桂這裏敲了一百萬兩銀子,心情大好,所以就沒有繼續和朱桂計較,便放走了他。
朱桂如蒙大赦,馬上回去就會見了大同商會的代表以及南京的幾位重要商界代表,然後和他們說明了他自己此時的情況。
雖然朱桂最近這段時間經常有進賬,但是也架不住朱元璋這麽頻繁的敲詐他,所以他打算把銀子都運回大同府,同時派人去上海縣勘察一下那裏的情況。
不過南京這邊的人就不要指望了,他們雖然是商人,但是地方意識非常的強烈,明顯是看不上來自大同府的人,更不要說是一個小小的上海縣了。
所以朱桂隻能把來自大同府的商隊派往了上海縣,並且給他們部署了幾個重要的任務,其中之一就是要建造一個造船廠,當然他們做的都是前期工作,剩下的還要等朱桂打完這場仗回來之後才能繼續進行。
因為有朝廷的支持,所以大同商會這段時間的擴張非常順利,很順利的把生意做到了附近的幾個鄰省,每天都有大把的流水。
也許這就是朱元璋會敲詐朱桂的真正原因吧,不過這同時也讓出櫃意識到了,就算是在商人社會地位低下的明朝,他們還能有這般利潤,可以說明重農輕商的國策還是有其道理的。
但朱桂還是不想一直被朱元璋這樣敲詐,於是他隻能趁著現在有錢的時候,先把將來要做的事做好鋪墊。
好在現在大同商會的運轉已經相當成熟了,隻要他給出具體的任務,就會有商隊會去完成。
同時朱桂也發布了一係列的采購任務,主要是針對軍隊的後勤保障以及武器鎧甲等。
本來這種事情需要在作戰之前等一個月就要準備好的,而現在朱桂卻要在一周之後就出發了,朝廷卻沒有給他提供任何保障,所以這些就要需要他自己來完成了。
好在朱桂手裏有係統,所以他並不慌張,但表麵工作還是要做出來的,不然會惹人疑心的。
就這樣,大同商會開始了,在南京城周圍的采購工作,一時間南京城及其周遭的物價開始飛漲,有不少大臣開始向朱元璋上奏抱怨此事,但都被朱元璋給按了下來。
朱元璋也知道這是沒有辦法的事,因為三萬大軍可不是一股小的勢力,更不要說還這些都是騎兵了,而朝廷卻沒有給朱桂提供任何的後勤保障。
不過朱元璋還會時不時的派人去軍營視察朱桂那邊的訓練情況,好在一切進行的有條不紊,這讓朱元璋也頗為驚訝。
他都在懷疑,是不是有人在背後默默的指點朱桂了,隻不過他把大明的名臣能將都數了一遍,除了藍玉之外沒有人有這個本事,可蘭玉已經和朱桂撕破臉了,他會這麽做嗎?
藍玉也知道了朱桂那邊的訓練情況,這讓他氣得牙根癢癢,但卻沒有任何辦法,因為現在朝廷的目光都已經集中到了朱桂那一邊,就算是他想有些小動作,也不敢做的太明顯。
可是朱桂又非常的謹慎,藍玉的幾次小動作都被對方給防住了。
終於,三天後,負責押送物資的後勤隊伍已經開始上路了,而大軍還需要兩天才能上路。
而這兩天就是皇上和滿朝文武檢閱大軍的時間了。
三萬騎兵在南京城南的平原上一字排開,經過這幾天的訓練,雖然還沒有達到朱桂想要的效果,但已經能做到命令的有效傳達了。
這主要是因為朱桂簡化了之前的旗語,然後又在千戶之下設置了很多小旗官,他們的任務隻有一個,就是向底層軍官傳達朱桂的作戰命令。
而這套旗語是專門用來在作戰中進行指揮的,隻有幾個簡單的關鍵命令,這也大大提高了軍隊的反應速度。
於是乎,在朱元璋率領文武百官前來檢閱軍隊這時候,朱桂隻是個小小的露了一手,就把包括藍玉在內的所有人都鎮住了。
三萬騎兵竟然能保持整齊的隊形依次在朱元璋的鑾駕前經過,而且連抽刀的動作和呼喊的口號都是一致的。
“大明必勝!”
“大明必勝!”
“……”
……
“好好好。”朱元璋滿意的連說了三個好。
他身後的文武百官見狀,也不敢再議論其他的,隻有藍玉的表情陰沉不定,顯然對眼前的情況非常不滿意。
這一切的榮耀本來應該是屬於他的,但現在卻被這位小王爺給奪走了,讓他如何能不恨?
但他現在也無計可施,連他麾下的部隊都被對方訓練的服服帖帖的,他又能怎麽辦?
不過藍玉知道,無論朱桂玩得多麽花哨,隻要他贏不了這場對蒙古人的戰爭,那一切都是沒用的。
對於戰場來說,隻有勝利者,才可以奪取所有榮耀,失敗者將失去一切。
而這就是藍玉的機會,沒錯,藍玉已經完全瘋魔了,為了要出一口氣,他竟然忘了他自己身為大將軍的身份,想要置大明的利益於不顧。
就連此時的朱桂也沒有想到這一點。
大閱兵之後,朱元璋大宴群臣,一連兩天,整個南京城像過節一樣。
不過鮮有人知道,這一切竟然是和朱桂有關,畢竟他以前在南京的名聲實在是太壞了。
而朱桂也不在意,他還在準備著各種東西,同時用信鴿和徐膺緒保持聯係,並且收集著來自前線的各種情報。
雖然朱桂覺得他不會輸,但戰爭就是戰爭,他從來不會輕視任何敵人。
更不要說根據情報來看,這次的敵人的實力和規模都遠超他上兩次遇到的蒙古人。
這次的蒙古人是來自一個是北元中的大部落中的準噶爾部落。
這個準噶爾不作可不簡單,曆史上他們曾經差點兒統一了整個西藏地區,直到清朝仍然是一股非常強大的勢力。
而這次他們竟然也因為天災來襲擾大明的邊關,這是朱桂也沒想到的。
不過要是能擊潰了準噶爾部落,也許可以提前解決了瓦刺和察哈台汗國,那大明的版圖可以一下子擴大了將近五分之一的麵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