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生了這樣的事,朱桂自然是沒有心思繼續遊玩了,於是他先把徐妙清送回了代王府,接著便連夜前往了徐府,找徐國公商量此事。
徐國公在聽說了朱桂的講述之後也是大驚失色,他沒想到大將軍藍玉就會如此失禮,甚至可以說是違反了大明律。
不過一想到藍玉有諸多戰功在身,就算是皇上對他的態度也是非常的和善,恐怕這這件事最後也會不了了之。
但朱桂可不是這樣想的,這次無論如何他都要搬倒藍玉,不能讓他這個禍害留到朱允炆上位以後。
更何況朱桂深知朱元璋的想法,這位功高蓋主的大將軍藍玉,顯然並不知道朱元璋已經把他當成,朱允炆上位的絆腳石。
而現在覺得就是一個合適的理由,而南京城外的那些駐軍就是一個契機。
朱桂之所以先來找徐國公,就是想讓他出麵彈劾藍玉,而不是由他自己出麵。
雖然動機是一樣的,但徐國公的麵子可要比他朱桂大多了,而且這樣做朱桂也可以置身事外,隔岸觀火。
可徐國公也是老謀深算,又怎麽看不出朱桂的那點小心思?
他雖然不知道朱桂為什麽對藍玉的態度這麽差,但卻知道此時並不是彈劾藍玉的最好時機。
因為現在邊關戰事又起,朝廷正是需要藍玉這樣的能臣去率兵打仗的時候。
於是徐國公便把他得知的一些情報告訴了朱桂,朱桂這才知道,在草原上蒙古人又來襲掠邊關了。
他這才想到,這是藍玉可以率部前來南京的真正原因,因為他知道朱元璋需要他去率兵打仗。
不過打仗這種事並不是隻有藍玉最擅長,朱桂馬上向徐國公說到,“國公,本王也可以去邊關擊退蒙古人,朝廷未必需要倚仗藍玉,何況此人狂妄自大,今天能做出這等事來,他日在打敗蒙古人後,不知道又會囂張到什麽地步。”
“你去打仗?這不是胡鬧嗎?你的封地在大同府,這不是你該管的事情,不行不行,絕對不行。”徐國公聽到朱隊的話立刻搖頭,拒絕了他的想法。
朱桂雖然知道徐國公這麽說是為了他好,但也覺得對方實在是太小看了他,不過這也難怪,畢竟今年他還隻有十四歲。
想來他是無法從徐國公這裏得到任何有力的支持了,於是便想進宮去麵見朱元璋。
可是此時天色已晚,如果沒有,非常緊急的事情,是無法進入皇宮的,所以隻能等到第二天再說了。
於是朱桂便回到了代王府,好在他今天得到了一條重要的情報,便可以展開針對藍玉的具體計劃了。
隻要讓這位大將軍失去倚仗,朱元璋自然會有手段去對付他,那就不是他需要操心的事情了。
回到王府的時間已經很晚了,不過這次徐妙清沒有要朱桂去做飯,而是已經從外麵準備了一桌豐盛的酒席。
這麽善解人意的王妃,有誰會不喜歡呢?可是最近的事情實在是太多了,朱桂除了抽出時間來培訓妙清之外,更是沒有其他想法了。
兩人之間雖然隻差一層被窗戶紙,但誰也不敢率先捅破,好在兩人的關係在正在持續升溫。
第二天一早,不等朱桂出門,就已經有太監來請朱桂去上早朝了。
這還是朱桂在這次來到南京以後,第一次被要求去上早朝,不過這次卻是個機會。
朱桂去皇宮的一路上,文武百官也聚集在皇宮門外,等待著大門開啟。
其中的大將軍藍玉正被大部分的官員包圍著,他的神態極其倨傲,儼然一副舍我其誰的樣子。
不過卻有幾位大員在旁邊冷眼旁觀著,其中就有徐國公,似乎昨晚朱桂的話對他還是產生了一些影響。
半柱香後,皇宮大門打開,文武百官分列次序依次進入了奉天殿。
片刻之後,朱元璋才在總管太監的攙扶下坐到了龍椅上。
根據剛才和徐國公的小聲交流,朱桂得知這是三天以來的第一次早朝。
朱桂心知這是朱元璋年歲太大了,而且今天朱允炆並沒有跟誰在朱元璋身邊,這就讓朱桂有些奇怪了。
在總管太監說完了固定台詞之後,便有大臣提出了邊關有蒙古人來襲掠的消息,朱元璋聽到以後隻是點了點頭,然後照例詢問百官對此的意見。
可是既然藍玉都已經來上朝了,那就說明朱元璋早就對此事有了定奪,現在不過是想走個程序而已。
不過還是有幾個文官走出來,慷慨陳詞,但是說的話卻一點營養也沒有,這讓朱桂嗤之以鼻。
最後藍玉慢悠悠的走了出來,然後象征性的跪在了地上說道,“吾皇萬歲,臣願意為皇上解憂,臣手下有精銳騎兵三萬,足可以擊破蒙古人。”
龍椅上的朱元璋點了點頭,不過卻沒有任何的表情。
就在他揮手要通過這個決議的時候,朱桂卻站了出來說道,“父皇,兒臣也願意為朝廷排憂解難。”
“胡鬧。”朱元璋竟然和徐國公的反應一樣。
百官對此也是議論紛紛,在他們看來朱桂就是個不學無術的人,隻是幸運地成為了藩王而已,至於他說的話,隻能嘩眾取寵。
朱桂對眾人的反應並不意外,不過他隻在乎朱元璋的態度。
“父皇,你應該看過甘州的奏折了,正是兒臣率領大同府的衛軍擊退了蒙古人,所以這次隻需要朝廷的一紙調令,兒臣便可以解決此次邊關之危,並且不需要朝廷出一分錢。”
朱桂信誓旦旦的說道。
不需要朝廷出一分錢?這句話就像一個石頭一樣,在朝堂之上炸開了鍋。
藍玉更是憤怒的指著朱桂說道,“王爺,打仗不是兒戲,也不是做生意,要是打輸了,我們大明的威嚴何在?”
顯然藍玉還是知道朱桂在南京所做的一些事的。
不過朱桂卻並沒有看他一眼,而是一直盯著龍椅上的朱元璋。
朱元璋這時候終於說話了,“真的不需要朝廷出一分錢?你可有其他條件?”
朱桂微微一笑,說起來還是朱元璋對他最為了解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