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叔,這是我最喜歡的書。”

朱允炆爬上書架,從上麵取下一本厚厚的《禮記》,一臉恭敬的對朱桂說道。

而此時的朱桂的注意力都被那紅色盒子給吸引了。

能放在這麽重要的地方的東西,會是什麽呢?難道大明寶船的設計圖紙就在裏麵嗎?

不會這麽簡單吧?

思索之間,他竟然沒有聽到朱允炆的話。

直到對方再次提醒道,朱桂這才抬起頭,然後從對方手中接過了那足有兩斤重的《禮記》。

他本來隻是想簡單翻看一下,然後就用其他想法糊弄過去。

孔子的《禮記》雖然在後世也非常有名,但很可惜朱桂也隻是聽過它的名字,知道一些皮毛而已。

如果真要‘就事論事’,恐怕他很快就會露餡。

相比這個時代的人,朱桂擁有的隻是更超前的思想以及大局觀,並不代表這個時代的人就都是傻子。

相反,因為沒有了後世那麽多娛樂設施和方式,古人在讀書一途上不知道要比現代人專心多少。

不過當朱桂翻開手上的《禮記》的時候,一股書香之氣撲麵而來。

他這才知道這本書如此之重的原因,原來是它的每一頁紙張都非常厚重,明顯是為了長久保存而特意製作的。

而上麵的每個文字也都飽含名家筆鋒,這要是能拿到後世,這本書肯定會成為無價之寶。

朱桂這才意識到了什麽。

要是他能把這些書拿回到後世,那後世對於整個華夏曆史的認知或許不會改寫,但絕對能更上一層樓。

可是他還能回到原來的世界嗎?就算是能,他還願意回到那裏,做一個普通人嗎?

這是之前朱桂從沒想過的事情。

就在朱桂再次神遊天外之際,朱允炆臉上露出了詫異的神色。

他雖然不知道朱桂在想什麽,但見到對方這種‘專注’的態度,還以為這就是父親朱標常和他說的‘專注’狀態,心中對朱桂的敬佩之情不由得更多了幾分。

而他自己則小心翼翼的又從架子上拿下一本書,開始研讀起來。

希望有珠玉在前,他自己也能領悟這種狀態。

過了一炷香的時間。

朱桂終於從自己的小世界中退了出來。

他還沒有忘記今天的任務,至於之前的那個想法,結果自然是無疾而終。

他還不能肯定對於這兩個世界,哪個對他更有吸引力。

但有一件事他是可以肯定的。

那就是就算他真找到了回到了原來世界的方法,而在那之前,他都要實現他來到這個世界的真正目的,那就是讓大明的旗幟插遍這個世界。

當朱貴回過頭的時候,就看到朱允炆正坐在書桌旁,捧著一本書在苦心研讀,一臉認真的樣子,不時還會在旁邊的紙張上寫下一行字。

那應該是他的讀書筆記了吧。

朱桂這才意識到自己剛才‘耽誤’了多長時間。

他走過去把《禮記》放在桌上,說道:“皇侄啊,看來本王以前確實錯過了很多東西,這禦書房對大明來說,真乃無價之寶,不過就讓它埋伏於此,實在是愧對先人。”

朱允炆在朱桂說話的時候已經抬起了頭,當他聽到朱桂的話以後,眼中閃過驚訝的神色。

因為他從來沒有想過這個問題。

“皇叔的意思是?”

朱桂淡淡道:“讓天下人都有書可讀,雖然大明如今的國力正在逐漸增強,但本王卻知道,讀書對於普通百姓來說還是非常奢侈的事情,所以隻有實現了人人有飯吃,人人有書讀,人人皆是人才,那才是真正的盛世。”

這也算是朱桂對於大明的另一種期待了,不過是更理想的版本。

朱桂的話讓朱允炆眼中大放異彩,他喃喃道:“人人有飯吃,人人有書讀,人人皆是人才,皇叔,你說的太好了,我從來就沒有想過這些。”

朱桂點了點頭,然後指著周圍的書架說道:“先賢古人所作的各種著作,各種思想,無不是為了追求這種世界,人人有飯吃這件事,本王已經有了一些思路,而人人有書讀,其實也非常簡單,那就是推廣學堂。”

朱允炆畢竟隻是一個十二歲的少年,他雖然看的書非常多,但是大都是理論知識。

現如今被朱桂這一番‘洗腦’,心中頓時就升起了一番豪情壯誌。

“皇叔真是憂國憂民之人,難怪父親時常提起您,甚至在他生病之後,還曾向皇爺爺提起過,想讓您接任太子。”

朱允炆激動之下,竟然說出了一個讓朱桂意想不到的事情來。

朱桂聽到之後,心中非常驚訝的同時,也對太子朱標的慚愧之情更重了幾分。

看來朱標確實是賢德之人,竟然沒有一點私心,這簡直是充斥著陰謀詭計爭權奪利的皇族之內的一朵蓮花了。

要是他沒有因積勞成疾而病逝,恐怕真的可能是一代賢君。

朱桂感慨道:“太子他言重了,本王雖然最近才悟得這些道理,但已然太遲了,以前做過太多有失皇室威儀的事情,已經無法挽回了。”

“而且皇侄你深得太子所傳,將來也必定會會是一代明君。”

朱桂嘴上雖然這樣說,心中還是有些遺憾的。

如果他不是‘聲名狼藉’的代王,或許有太子朱標的舉薦,他或許真的可能成為下一任太子。

但是就算如此,他能抵擋燕王朱棣的虎狼之師嗎?

一想到朱棣,朱桂就感到一陣頭大。

他可以通過悶頭發展的方式來打造一支無敵之師。

但是要是他真的倉促之間成為皇帝,不管是文武百官的桎梏還是大明律的約束,他可能都難逃和朱允炆一樣的命運。

不僅是因為神一樣的對手,更是因為還有一群豬隊友。

所以這個念頭他也隻是想想想而已。

接下裏的時間,朱桂向朱桂介紹了他的想法,甚至還拿出了一些鼓舞,其中就包含了玉米和紅薯等。

為的就是讓朱允炆明白,他並不是在吹牛,而是也在實踐。

之所以要這麽做,朱桂就是想通過朱允炆影響朱元璋,來在大明境地推廣這兩種作物來更快的增強大明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