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桂請辭。
這讓欲言又止的徐國公有些為難,因為他有些話還在心理,不知道該怎麽和代王說。
雖然徐膺緒的幾封信都向他說明了朱桂的轉變,可是他可不會因此就完全放下心來。
但要是不說,又怕代王又惹出什麽亂子來,到時候他的女兒就會被牽連了。
這時徐妙清說道:“爹,朱桂說的沒錯,我們這次是和商隊一起來的,還要找商鋪談合作等事情呢,您要是有事的話,再叫我們就好了。”
說著,她就拉著朱桂向外走去。
“這、這孩子、哎……”
徐國公一時語塞,臉上盡是無奈的神色。
朱桂和徐妙清坐上馬車,然後來到了大同商會所屬商隊的所在地。
這處地方是南京城的一位富商的祖宅,不過因為家道中落所以便變賣了這裏,朱桂讓商隊負責人用一千兩百兩買下了這裏。
以後這裏可以作為商隊的倉庫。
至於商鋪他還需要另外聯係。
不過南京城的情況顯然和其他地方有些不同,作為大明都城,城內的每家商鋪後麵幾乎都有後台,並不是有錢就能做到一切的。
好在朱桂這個藩王的名頭顯然要更大一些,而且南京城的大部分人對這位小王爺的‘惡名’都有些畏懼。
所以朱桂隻花了半天的時間,就花出去了兩萬兩銀子盤下了五間商鋪。
這些商鋪專門用來銷售來自大同的貨物。
而為了更快的打開銷路,朱桂更是使用了一係列來自後世的營銷策略。
其中最讓人瞠目結舌的是,隻要在這些商鋪內購買貨物,就會附贈精鹽。
對,你沒有看錯,價格昂貴的精鹽竟然成了隨贈品。
這讓很多第一次來的人都以為自己看錯了。
很快,這五家商鋪前就排起了長隊,商隊的護衛都變身成為‘保安’開始維護起秩序來。
僅用了兩天的時間,朱桂的商鋪就做到了其他商鋪花了幾年才經營起來的口碑和名氣。
這讓京城內的其他商鋪都看傻眼了,甚至他們都親自跑來看看是怎麽回事。
直到他們看到這五家商鋪真的拿出精鹽作為贈品以後,全都傻眼了。
因為他們都看出,這五家商鋪中很多商品的價值都沒有這些附贈的精鹽的價值高。
而很多顧客多次往複前來購買商品,就是為了這些食鹽。
真就有一種‘買櫝還珠’的感覺。
可是這匪夷所思的一幕卻是真實的發生了。
這讓南京城的商人都都覺得這位代王是瘋了,哪有這樣虧本做買賣的?早晚會賠的底朝天。
可是讓他們失望的是,這種情況一直持續了整整三天。
直到大同商隊的二十輛馬車的全部貨物全都銷售一空為止。
而在這五家商鋪門口還聚集了大量的百姓。
他們已經都知道了這五家商鋪的背後老板正是代王。
雖然他們不知道代王是不是腦子抽風了,但是畢竟這是確確實實的利益,他們也就暫時放下了對對方的恐懼心理。
甚至當這五家商鋪關門以後,他們都開始抱怨起沒有早點抓住機會了。
不過當他們看到商鋪大門上貼著‘明天下午’正常營業的告示以後,又都歡呼了起來。
而南京城的其他商人本以為代王是因為難以為繼才選擇關門的時候,都還在取笑對方根本不懂做生意。
可是當他們聽說對方明天繼續營業的消息也都有些傻眼了。
代王是真的瘋了嗎?
當然沒有。
此時的代朱桂正在和徐妙清在王府內數銀票。
而旁邊的下人都在用箱子把一遝遝的銀票裝進箱子裏。
此時旁邊已經堆了十幾個箱子了。
半晌之後,徐妙清終於放棄了。
“不行了,我不幹了,我第一次知道原來數錢會這麽辛苦。”
徐妙清坐到了朱桂的身後,把她的工作交給了商會的會計。
朱桂也放下了手頭的工作。
本來他也是不會經手這些‘小事’的,這次隻不過是因為徐妙清有興趣,他在陪她而已。
“朱桂,你哪裏弄來的那麽多精鹽?來的時候我都注意過了,商隊的馬車上並沒有裝精鹽啊。”
徐妙清喝了一杯茶之後,看向朱桂問道。
朱桂早就對這個問題有所準備了,他拿出一封文書說道:“本王早就和南京周遭的鹽販子約定好了,他們不用再冒險販賣私鹽,而本王也可以大同商會的銷路。”
“這樣啊,原來南京也有鹽販子啊,你還真聰明。可是商隊的貨物都已經賣完了,明天我們要賣什麽啊?”
徐妙清對朱桂的答案不疑有他,這也是朱桂對她非常放心的原因之一。
“當然是和南京城的其他商人溝通一下了,他們手裏很多有滯銷的貨,我們可以幫他們脫手,下一隊大同商隊應該在三天後差不多就到了,南京距離大同府還是太遠了。”
朱桂有些感慨的說道。
“是啊,要是能把那些作坊都開在南京附近就好了。”徐妙清也點頭說道。
朱桂突然眼前一亮,然後拉過徐妙清的手就在她手背上親了一下。
“你真是太聰明了。”
“你幹什麽?”
徐妙清被朱桂的動作嚇了一跳,立刻紅著臉抽回了手。
朱桂卻不以為意的說道:“是啊,我怎麽忘了這個辦法呢,既然大同商會能在南京城開設分會,自然也可以讓大同府的商人在南京建立作坊甚至是工廠嘛。”
其實這種後世跨國公司的經營模式朱桂早就見怪不怪了。
隻是這次他沒想到他的營銷策略竟然這麽輕易的就打開了南京城的市場。
當然,這主要是由於大同府的商品確實有價格優勢,而且再加上他附贈精鹽這一手段,已經打的其他對手沒有任何還手之力。
“可是要是皇上知道了怎麽辦?這不會觸犯大明律吧?”徐妙清揉著手問道。
“這確實是個問題,看來還是得和皇上說清楚,拿到特許權才可以。”朱桂托著下巴說道。
以朱桂對朱元璋的了解,要是他不認可的事,一句話就可以把朱桂打回原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