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桂說完,一向麵無表情的王勝這次終於皺起了眉頭。

“代王這是什麽意思?是信不過晉王,還是覺得太原城太小了?亦或是代王一直是在戲弄晉王而已?”

王勝的聲音有些冷,聽起來似乎並沒有把眼前這位小王爺放在眼中的意思。

朱桂冷哼一聲道:“晉王的打算難道本王不知道嗎?不要忘了錦衣衛的事情,本王和晉王還有一筆賬沒有算清楚呢,來人,送客。”

王勝的臉色越發陰沉,不過在聽到‘錦衣衛’這個字眼的時候,就已經明白了,雙方的交易一開始就不可能達成,眼前這位小王爺隻是在戲弄他而已。

可笑他竟然還當真了,差點耽誤了晉王的大事。

好在一開始王勝就沒指望通過正常途徑完成晉王的任務,所以麵對朱桂的話,他不僅沒有轉身離開,反而向前踏出一步。

就是這一步就讓朱桂察覺到了危機,他立刻就從懷裏想要把手槍掏出來。

可是他還是晚了一步,王勝早就有這個打算,所以有心算無心之下,再加上他本身的身手就十分了得,竟然在朱桂掏出槍之前,就已經控製住了他的雙臂。

“代王,得罪了,晉王交代給小人的任務,就算是豁出去這條命,小的也要完成。”

王勝說完,掰過朱桂的手腕,把他手裏的手槍給拿在了手裏。

“這就是火器嗎?竟然如此精巧。”

王勝看著隻有巴掌大小的手槍,露出了一絲訝然之色。

不過他知道這裏不是久留之地,代王府的府兵在甘州一代可是立下了赫赫威名,他可不想和他們硬碰硬。

於是他三步化作兩步便逃出了代王府。

“來人,有刺客。”

片刻之後,朱桂像剛反應過來一樣,大喊了一聲。

代王府內的府兵立刻開始行動起來。

不過朱桂不僅沒有生氣,反倒是依舊坐在原地繼續喝著茶,隻不過臉上多了一絲凝重之色。

這時徐妙清從外麵走了進來。

“朱桂,你沒事吧?”

她走到朱桂麵前,把他拉了起來,渾身上下檢查了一遍之後才放下心來。

“本王沒事,不過手槍被晉王的人搶走了一支。”

朱桂苦笑著說道。

“手槍?”

徐妙清也嚇了一跳。

片刻之後她又說道:“隻搶走了一支嗎?”

朱桂白了她一眼道:“一支還不夠嗎?”

“我不是那個意思,一支手槍隻有十顆子彈嘛,應該做不了什麽事情的。”

徐妙清坐在朱桂旁邊勸慰道。

“有時候,隻需要一顆子彈就能改變曆史。”

朱桂苦笑著說道。

“哦?是嗎?”徐妙清一臉不信的樣子。

朱桂隻好把他知道的一些曆史事件編成了故事講給了徐妙清。

其中就有一段關於後世一戰的起因,薩拉熱窩事件。

……

王勝搶到了一把手槍,完成了晉王交給他的任務,於是便直接離開了大同府,回到了南京。

終於在十月八號這一天把手槍交到了晉王朱棢的手裏。

朱棢把玩著手中精致的火器,臉上都是驚喜的神色。

“朱桂就是靠這個小東西殺了那麽多錦衣衛的?”

“正是。”站在一旁的王勝回道。

“可是它要怎麽用呢?既然是火器,還是需要彈丸的吧?這個隻能打一次嗎?”

朱棢研究了半天,甚至把槍口對準了眼睛,想要看看怎麽填彈,可是半天都沒有結果。

最後他還是讓王勝從監造司找來一位製造鳥銃的工匠,才對火器有了進一步的了解。

隻是朱棢手中的手槍讓工匠也露出了疑惑之色。

這位工匠可是從來沒有見過這麽小的火器,甚至都懷疑它是否是火器。

於是朱棢就讓王勝在院子裏試驗了一下。

‘砰’。

五米外的一個花瓶應聲而碎。

朱棢和工匠都露出驚訝的神色。

隻不過朱楧是驚喜,工匠則是驚恐了。

“哈哈,果然是好東西,有了它,還有何人敢和本王爭奪儲君之位?”

朱棢把玩著手槍,臉上的喜悅之色已經溢於言表。

不過他馬上看向一旁的工匠,似乎想到了什麽。

那工匠也立刻反應了過來,當即就跪了下來。

“王爺,小的什麽都沒聽見,求王爺饒小的一條小命啊。”

朱棢臉上露出殘忍的笑容,接著扣下手槍扳機。

結果工匠的腦袋如西瓜一樣爆開,濺了朱棢一臉。

可是他不僅沒有生氣,反而更加高興了。

“後天就是皇上的壽辰,這把火器足以讓本王重演唐太宗當年的玄武門之變。”

朱棢的眼睛中露出瘋狂的神色。

一旁的王勝對此依舊是麵無表情的樣子。

……

朱桂並沒有隱瞞手槍丟失的事情,而是寫了一封奏折和兩封信。

信是用信鴿傳遞的,所以要比奏折快一些。

其他人他可以不管,但是朱棣一定不能有事。

朱棣在收到朱桂的信以後,態度卻是有些將信將疑,他不能肯定朱桂心中所說的那手槍是否真的有那麽大的威力。

而且就算有,他也懷疑朱棢是否有那麽大的膽子。

最後他還是壓下了這個消息,就算是皇上的壽宴上有變故,隻要他做好了準備便可,說不定還能化危機為機遇。

徐國公也收到了朱桂的信件,他立刻就進宮把這個消息告訴了朱元璋。

但是讓他沒想到的是,朱元璋不僅沒有怪罪朱棢,反而是覺得朱桂不務正業。

而且他也不覺得一把小小的火器能改變什麽。

朱元璋正打算在這次的壽宴上頒布詔書,宣布讓朱允炆作為儲君的順位繼承人。

這麽做也是因為他感覺到了最近南京城中的一些風聲,這麽做也是為了讓其他皇子不再勾心鬥角。

於是,犯了錯的朱棢隻是得到了口頭責備,而朱桂卻又被扣了半年的俸祿。

這讓徐國公也有些無奈,看來朱桂在朱元璋的心理的地位確實是非常的邊緣化的,他有些後悔把這個消息向朱元璋匯報了。

而他不知道的是,朱桂早就猜到了這一點,之所以還會這麽做的原因,隻不過是想一旦真的出事後,避免朱元璋的怪罪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