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染坐了這麽久的車,舟車勞頓,也確實有些渴了,所以在王慧遞水過來時,接過以後咕嚕咕嚕幾口,喝的一滴不剩。
一杯水入肚,喬染頓時覺得舒服了不少。
方才坐車,一路顛簸的著實有點難受,現在可算是緩過來了。
喬染道,“嫂子,我出差不在家的這段時間,麻煩你了!
看得出來,你幫我把這個家照顧的很好!”
王慧聽了喬染的話,頓時覺得受寵若驚。
“喬廠長,您這話就言重了,我也是收了你的工錢的,肯定得幫忙把事情辦好啊。”
話雖如此,但很多時候即便你給了錢,也不一定能碰到一個盡心盡力給你辦事的人,所以說王慧這樣踏實做事,還是比較難得可貴的。
既然做得好,那就必須得誇一誇。
說了幾句,喬染道,“嫂子,我現在回來了,晚飯我打算自己做給孩子們吃,你回去忙你的吧,今天的工錢照常給你。”
喬染尋思著,自己這一走也有好些天了,孩子們還有江衛國肯定沒少惦記她做的菜。
王慧體恤的問了句,“喬廠長,你這大老遠的回來,累不累呀?不用休息嗎?”
喬染不以為然道,“沒事,我不累,路上休息的還可以。”
喬染都這麽說了,王慧便點頭應了一聲,“那好,喬廠長,我就先回去了。”
“嗯,嫂子,這幾天的工錢,我給你結了。”
說著,喬染便從口袋裏掏出錢,按照王慧做的時間計算,給王慧發足了工資。
王慧接過來數了一下,隨後同喬染道,“喬廠長,您給的工錢多了兩塊,是不是數錯了?”
王慧說著,將多出來的兩塊錢給喬染還了回去。
喬染卻道,“沒有數錯,這多出來的兩塊錢,是給你的額外獎勵,你收著吧。
交代你的活兒幹的不錯,這兩塊錢就當是感謝費了。”
王慧聽了後,覺得不成,“喬廠長,不用多給的。我做的都是自己本份內的事情,哪能要什麽獎勵呀?這錢您還是拿回去吧!”
“嫂子,拿著吧,工資是工資,獎金是獎金,托給你的活兒幹得好,給獎金那是應該的。”
王慧實在磨不過喬染,隻好接受了這兩塊錢。
她的家庭不是特別富裕,對於喬染多給的錢,王慧心裏還是非常感激的。
王慧走後,喬染開始準備起了晚飯。
這麽長時間,江衛國和孩子都沒吃上她做的飯菜,怎麽著也得多做幾個好菜。
喬染拿出一隻雞,兩斤羊肉,一斤牛肉,還有一斤五花肉,在廚房裏忙活起來。
晚飯,喬染打算燒一盤板栗燒雞,燉一鍋羊肉湯,炒一份黃豆燜牛肉,孩子們喜歡吃五花肉,那就再燒一盤香噴噴的紅燒肉。
素菜做的不多,喬染隻炒了兩三個。
想著這麽多菜,一家人不一定能全吃完,開始炒菜前,喬染去了一趟秦芳那兒,讓他們兩口子晚飯也一道過來吃。
正好,幫忙消滅飯菜,要是吃不完,這天氣,隔一夜就會餿了,實在浪費。
過去秦芳家之前,喬染還捎帶了一些水果。
蘋果,梨子,提子,葡萄,哈密瓜……
加起來,又是滿滿一箱子。
另外,還給秦芳拿了兩罐孕婦奶粉,就借口是從京都買來的。
知道喬染回來,秦芳好一陣激動。
因為不上班這些天,秦芳天天悶在家裏,都快悶死了。
喬染在的時候還好,她還能去找喬染說說話。
喬染不在,她連個說話的人都沒有。
現在見喬染出差回來,能不高興嗎?
而且人家一回來就惦記她,又給她送了這麽多水果,秦芳一時間感動的都快哭了。
有一個這麽好的朋友,何其榮幸啊?
“染染,你對我可真好!
這麽久沒見你,我都快想死你了!”一瞬間,秦芳哭的稀裏嘩啦的。
喬染被秦芳這架勢給嚇到了,“看到我回來,你既然高興,咋還哭了呢?
小心點,情緒不要波動的太厲害,不然對肚子裏的孩子不好。”
秦芳這才努力控製住自己的情緒,吸了吸鼻子,同喬染道,“染染,我就是看到你太激動了。
你大老遠的出差回來,還記著給我送東西,我真是不知道說什麽好了。”
“行了,都是朋友,說這些客氣話幹嘛。
這水果還有孕婦奶粉你拿著。
今晚去我家吃飯,你們自己就別做了,我準備了許多好菜。
等江濤下班回來,你和他打聲招呼。”
秦芳點頭應了一聲,“好啊!”
她想過去喬染家吃飯,倒不是因為喬染做的飯菜好吃,主要是因為好些天沒見著了,想聊個痛快。
再沒個人陪她說話,她真的要無聊死了。
喬染打好招呼,便趕緊回去做飯了。
秦芳趕忙跟上,“染染,你一個人忙不開吧?我給你幫忙打下手!”
喬染道,“不用,你這大著肚子呢,還給我幫什麽忙?
萬一有個閃失,我可擔待不起!
你還是好好歇著,別折騰!”
秦芳還是嬉皮笑臉的跟了上去,“染染,那我不折騰,過去和你說說話總行吧?聊天肯定不會累著!”
喬染瞧著秦芳那眼巴巴的樣子,估計這女人在家裏是真悶的厲害,很想找個說話聊天的人。
於是便點了點頭,“行,那你去我家坐著歇息,順便陪我說說話。”
“好!”
喬染忙著晚飯,秦芳在旁邊嘰裏呱啦的聊東聊西。
多數問的還是喬染去京都的事。
秦芳長這麽大,也沒去過京都,隻在廣播裏聽說過,書上也瞧見過一些照片,但還是所知甚少,所以心裏也非常好奇京都到底是什麽樣的。
喬染大概描述了一番京都的樣子。
無非就是比市裏還要來的大很多,繁華許多,樓高一點,看起來更氣派。
最印象深刻的就是人多,路上的車也比市裏,縣城多很多。
然後就是百貨大樓的物品種類多,還能在友誼商店買到很多外國貨。
秦芳聽的津津有味,不知不覺對京都多了一層向往。
“等我生完孩子,孩子長大了,有時間和機會,我也要去京都瞧一瞧,看一看,開開眼界,看看那裏到底是什麽樣的。”
聽的再多,那也不如自己親自去瞧一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