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呼,終於完本了,曆時346天不斷更寫完了這一個悠長的故事。除了第57章固定五千字之外,餘下章節文控固定三千字。
全文分為上、下兩部,每一部細分五卷,除最後一卷多一些章節之外,其餘九卷文控固定70章。
首先,作者君小大毛感謝平台與編輯,感謝完本時的唯一一個全訂哥:謎團兒。(脫帽、敬禮)
因為傳武是冷門,魏晉南北朝又是冷門朝代,原本想著男頻女主(無CP)另辟蹊徑,結果小眾中的小眾就變成微乎其微,撲街必然。
這個故事加入了傳統文多視覺寫法以及加入不少國學中的獨自見解,內容確實深沉了一點,作者君小大毛也是一個老書蟲,看書廣而雜,估計很難互相get到爽點。
明人不說暗話,在第一卷的時候被人噴過,所以從第二卷開始,文風略有小改動,全是幹貨。
作者君小大毛預計在12月中的樣子繼續開文,會換一種文風與大家一道去架空世界裏窮開心。
若是以訂閱論,準備這一係列故事的《二十四史》、《中華經典藏書》(係列54本)等的書錢都還沒掙回來。確實需要更努力!
關於這一個故事,在不透劇的前提下多說幾句,當初叫我改書名,擔心沒有突破的讀者大大,看完了故事,應該不會再擔心。
故事中形形色色的人,各自閃亮登場,悲歡離合都是那一段曆史中的一朵浪花,被曆史大潮拍打在沙灘上,成了“沙雕”,有的人被史書洗白;有的人被史書抹黑;也有的人在史書中被抹掉。
魏晉南北朝有許多雷點,作者君小大毛隻得另辟蹊徑,寫另類的佛道之爭,包括佛道內部也相爭。官府定格魏晉南北朝為最黑暗的時代,故事就成了“酸爽文”。
其實,在魏晉南北朝發生過的許多奇葩事,春秋戰國也都一一發生過,有興趣的大大可以去讀《東周列國誌》。不過,那一段曆史被洗白成“百家爭鳴”(褒義詞)!
上部可命名為“錯負”,下部可命名為“輪回”,又以主角錯負輪回劍相連,權且就叫它“輪回流”吧。
不知有多少人看過西幻電影《貝奧武夫》,那是悲劇。此故事上部重在楔子“萬念皆空”,下部重在楔子“驚起英雄”,是正能量。
都知道南北朝“劃江而治”,要說劃長江而治,確實不準確。在南朝劉宋最強盛時期,長安、洛陽以及山東半島都是南朝地盤。
最弱小的陳朝,長江下遊以北很多地盤也屬南朝,所以文中架空了一條孟婆江。
有了孟婆江就有孟婆郡,就有孟婆廟,之後就有了諸如南山郡、東山郡。當然,東山、南山、西山、北山又不同於《山海經》。
文中對發生在那一段曆史的文獻諸如《敕勒川》《宋定伯捉鬼》《木蘭辭》《桃花源記》《道德經》有一些獨特的見解。
對於墨家、越女劍、五鬥米道、白蓮社(白蓮教)、鬼軍、黃金八部、一門分三宗也有一些獨特的見解,這裏不多透劇。
魏晉南北朝是一個拚了命也看不到希望的混亂年代,史書中到處可見殺人屠城與造反,所以有很多人被背了鍋,比如賈南風、比如“五胡”、比如門閥士族!
女人亡國就不用多說了,夏是妹喜、商是妲己、周是褒姒!
這裏說說五胡中的匈奴、鮮卑、羌,其它二族無言以對。
劉淵建立的漢,又稱趙,或者漢趙,是漢初匈奴和親之後。而且,匈奴有黃種和白種之分,同為黃種匈奴人就能和炎帝、黃帝、蚩尤扯上關係。
羌族,史書翻到夏商周,羌族明白寫著是炎帝的一個分支,包括大名鼎鼎的薑子牙也是羌族。
在劉邦之前主體叫華夏族。
鮮卑族在史書記載了幾個大分支,比如西南黨項後來熬到北宋建國史稱西夏;北鮮卑為拓拔一族立國,為北周、隋、唐前身;東胡鮮卑其中著名的一門三分宗,宇文氏建北周、段氏在北宋為大理國、慕容氏被拓拔魏國滅亡後,不要說《天龍八部》中的慕容複,就連安史之亂,安祿山也是以燕人自居。
“燕人張翼德”沒有人反駁這一個稱號,後來為何燕地沒有張飛這樣的漢人出現,罪在司馬懿!有興趣的可以去看史書,司馬懿發兵殺光了燕地大多數漢人。
後來拓拔魏國統一北方,又殺滅不少燕人,北魏分裂為東魏(後來北齊高家)、西魏(後來北周宇文家)內鬥不斷,高句麗再一次趁機壯大,後來李世民感歎道:“高句麗不滅,後世必為大患!”
門閥士族始作俑者是漢武帝與董仲舒“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必然結果,包括唐朝淩煙閣二十四功臣,那一個與門閥士族無關?
不同的是,漢與唐的統治者駕馭住了門閥士族,司馬晉朝沒駕馭住門閥士族,處處都是小山頭,故而處處受製於人,就如《三國演義》三讓徐州,徐州可以讓給劉備,自然曹操和呂布可以明搶!
門閥士族這一個大鍋,司馬家不得不背,想甩給前麵的漢武帝、後麵的唐太宗,史官還要吃飯,也不敢這麽去寫。唐末黃巢起義終結了門閥士族,這是史官定論,其實後世各朝宗族勢力依然還在。
關於劉裕(文中劉一穀),文治武功被埋沒,歸咎於那一個混亂的時代。史書記載,劉裕很多時候以一己之力殺敵反敗為勝,在曆代帝王裏麵,是獨一無二的!
在熟知的《永遇樂·金口北固亭懷古》一文中,南宋詞人辛棄疾對劉裕大加讚賞,反而不提當朝諸如嶽家軍、韓家軍、吳家軍。
關於魏晉南北朝時的佛教,眾人皆知的就是達摩入梁。
不過,關於佛教,在《愛因斯坦文集》,還有馬克思、恩格斯的著作中,都是積極和肯定的。
有人說佛教出自阿三,但自從印度孔雀王朝覆滅之後,印度隻信印度教,不信佛教了。
反而,華人地區佛道儒三教九流,合成了如今的傳統文化。
唐代杜牧諷刺詩: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台煙雨中。說的是南梁佛教鼎盛時期,建康(今南京)有四百多寺廟。
可在北魏《洛陽伽藍記》記載,洛寺廟鼎盛時達1367所,長安僧尼過萬。這還是魏國拓拔燾滅佛之後。細思極恐。
提到佛教一定會有人搬出《西遊記》,但這隻是一部小說。佛經記載,釋迦牟尼在秦漢就圓寂了。有一些佛經裏也記載彌勒佛(布袋和尚)在五代十國也圓寂了。
《西遊記》如來以大乘佛教打壓小乘佛教,大乘佛教講過去、現在、未來三佛,小乘佛教隻講如來佛。這無非是為了怕河蟹而生的一本古典小說。整個《西遊記》講的就是:一場蘿卜招聘引發的一場瞞天過海而又皆大歡喜的政治走秀!
如來左手倒騰右手,是政治手腕;交代觀音布滿九九八十一難為走秀;金蟬子,自然就是蘿卜。有違這一次走秀,借孫悟空之手一棒子打死;參加這一次走秀的妖怪多數未受懲罰,有的還高升得道。
道家本是土生土長的宗教,很多又會想到《封神演義》,那也隻是一本怕河蟹的小說。
道家稱之為“黃老之術”,說的是黃帝與老子;還被稱之為“岐黃之術”,說的是岐伯與黃帝。
在魏晉南北朝之前,先有太平道“黃巾起義”,後來天師道起義被北府軍鎮壓。對,就是淝水之戰得勝的那一支北府軍。後來北朝寇謙之為北天師道;南朝陸修靜為南天師道;陶弘景自成茅山派。
至於五代十國的陳摶老祖,才是張三豐的真正師傅。在《西遊記》中,玉帝殿前有四大天師,也有各自派別的始祖。
在馬王堆出土的《道德經》就有甲、乙兩種版本,所以今天看到的《道德經》通行版本一定不出自老子之手,一定被人改過。
至於是寇謙之、陸修靜這樣的“磚家”所為;還是宋代司馬光與清代紀曉嵐這樣的“磚家”所為;又或者唐代與明代“磚家”所為,一時確實不好說,也說不好!
《封神演義》架空的人教、闡教、截教之爭,道家經典裏是沒有的,其實說的是階級固化。闡教講根正苗紅;截教講“有教無類”。
其實,“有教無類”的集大成者應該是儒家的孔子。在商周之戰,沒有孔子,自然架空到通天門下。
截教作為寒門弟子,自然幹不過根正苗紅的闡教,最後千軍萬馬也沒有幾人能上封神榜。
最後,寒門弟子隻有“背井離鄉”加入西方教,後來又生出“老子化胡為佛”,無非是想一碗水端平,安慰寒門弟子罷了。
……
閑話少說,作者君小大毛感謝所有讀者!如果可以,用贈幣訂閱也是對作者君的莫大支持!
作者君小大毛,拜上!
書:荒ゾ:網 www.15Hǔаиɡ.cǒмゾ
【正在手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