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是真小人,偏做偽君子,裴少淮自知,與謝嘉之間已無再聊下去的必要。

轉身欲走。

“若是能夠,誰不願意為民請命當聖人,誰不願意看到天下皆富足?隻是這個世道裏,不是誰都能如裴大人一般,駕著大船乘風而來。”謝嘉仍在嚐試著。

說服裴少淮似乎是他的一個任務。

裴少淮停住腳步,未回過頭,再次表明心跡,應道:“豈不知,有人身居茅屋之中亦求廣廈萬間避寒士,有人羸臥病榻之上亦求眾生皆得飽,又豈不知‘身既死兮神以靈’、‘位卑未敢忘憂國’……有心為民,何須大船?”背影身正如青鬆。

這片土地上,就從未短過愛國愛民之大義,周而複始的農耕雖遲緩了一些,可正是田畝才能孕育出了天下大同。

“裴大人今日邁出望江樓,可知意味著什麽?”

“是敵非友。”

言罷,裴少淮徑直離去,未再理會。

身後的雅房裏,瓷片飛濺,茶水灑地,實在不雅。

……

大船從泉州港返航雙安州時,行至半途,夜色已降。

弦月如鉤,星辰落海,今夜雙安灣風平浪靜,若非大船推瀾而去,隻怕夜裏分不清,是星辰映入海,還是船從天際過。

謝嘉的話,裴少淮並非全無感覺,他穿行在這海上夜色中,心間滿是那句“裴大人的船真的夠大了嗎”。

靠著帝王的大船去推翻帝王之治,這本就是悖論。

一代明君是天下之幸,已是難得,豈敢奢求代代出明君?哪怕是明君賢臣治國,也總有無可奈何、無能為力的時候。

不能奢求,便隻能選擇。

閩地的這般狀況,當今皇帝會不知道嗎?不會。皇帝讓裴少淮南下開海,也大有“讓年輕的伯淵去試一試”、“曆練曆練”的意思,關懷備至,成也是功,敗也是功。

精挑細選新上任那位布政使,是苟且之徒、無能之輩嗎?未必。皇帝肯派他接手福建布政司,自有幾分信任在的。新官上任,他的任務不是破開局麵,而是保持局麵不生亂。

一人之力太過微弱,裴少淮似是在一夾縫中艱難穿行,他隻能寄希望於那句“水能載舟,亦能覆舟”。

想要把未竟的事業做下去,裴少淮到了做抉擇的時候,他不知道下一位明君會是誰,但他知道絕不是謝知府背後那位。

……

回到府上已是深夜,還沒入府,昏黑朦朧中,裴少淮注意到隔壁牆上立著一道矯健的身影。

敢在此地如此囂張的,除了咱們的燕指揮還能是誰。

裴少淮望高抬了抬燈籠,朝黑影說道:“燕少俠,要不咱們先從牆上下來,再細說?”他皺皺眉頭為難道,“畢竟裴某也沒這爬牆的本事。”他上不去,隻能是委屈燕指揮下來了。

燕承詔一邁而下,衣袍生了些風息,平穩站在裴少淮麵前。

“和燕指揮當鄰居,這條街上,連夜貓都少了。”

裴少淮曾聽燕承詔說,他年少時,夜裏睡不著,為了練飛簷走壁的功夫,常常穿街走巷“抓拿”夜貓。後來,京城一帶的貓,稍稍聞見燕承詔氣息撒腿就跑。

“趕走而已,她們娘倆睡得淺。”燕指揮應道,轉入正題問,“今日去見謝嘉,可聊出些什麽來?”

裴少淮神色不變,心中暗想,果然,燕承詔隨行南下,是“任務繁重”的。他畢竟出身南鎮撫司,是少有的、深得皇帝信任的燕姓子弟。

裴少淮歸來途中已經做出了選擇,自然也想好了一番話術,遂原原本本複述了今日的對話,又將自己的猜測說了出來,道:“閩地貨物全由泉州市舶司而出,一個布政使吃不下這份銀兩。”背後的背後,還有人在操縱。

“我省得了。”燕承詔會細查的。

事關重大,兩人皆未多言,以免有失,又都心知肚明。

夜裏春風寒,燈籠裏燭火搖曳,暗了些許,裴少淮說道:“開了春便是第二年了,該來的都會一起來,燕指揮準備好了嗎?”

官、寇、賊、紳,會一齊施展“神通”,少不了三頭六臂去抵擋。

“嘉禾衛已經準備好了。”

“那便好。”

兩人略作揖,轉身各回了府邸,一個走門,一個走牆。

……

偏房裏的燈還亮著,裴少淮剛換下外衫,楊時月便端著一盞薑湯進來了。

“夜裏海上濕氣重,官人喝盞薑湯去去寒。”

薑湯爽辣,裴少淮身子頓時暖和了不少。

裴少淮放下碗盞時,看到桌上仍擺著幾本孩提啟蒙書,想來是小南小風白日裏學認字,入夜時忘了收起來。

最上頭是一本宋時《三字經》,翻開的那頁寫著“爾小生,宜立誌”,孩童認字所用,字寫得格外大一些。

楊時月見丈夫看得出神、有些怔怔,解釋道:“今日正觀問什麽是‘誌’,妾身便沒將這一頁合上,想著待官人得空時跟他解釋。”

君子立長誌——君子之誌當自幼而立,隨誌而長,向誌而行。

小南小風還在繈褓時,裴少淮便曾想過,要引導兒女立什麽樣的誌向。

他兩世為人,站在巨人之肩,遇見了明君,想要在這世道裏為民做些實事,尚且如履薄冰,困難重重。

而小南小風生於此、長於此,且先不論天賦如何,他們沒有裴少淮腦中的見識、學識,裴少淮又不可能全然盡數教給他們,若叫他們如自己一般,這也太凶險了一些。

保全自身,才能實現誌向。

身為讀書人,裴少淮敬佩、敬仰那些超出時代的文人誌士,但身為父親,他又有些私心在。若是能夠選擇,他希望小南小風不是江上潮頭——看著波瀾壯闊,但終究會平落下來。

裴少淮希望他們是涓涓細流,積小流成江河,立後世之功。

“官人在想什麽?”

裴少淮回過神來,隻是方才所想,無法同妻子坦白,隻好笑笑說道:“我方才在想,隻要他們心間存有‘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往後立什麽誌向都是好的,隨他們的喜好。”

門外忽傳來沙沙響聲,夜雨三更至,隔窗知春寒,裴少淮起身,關緊了虛掩的窗戶,想到那句“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遂叮囑妻子說道:“春末夏初易變天,後邊這段日子恐怕不甚太平,娘子在家中,萬萬要多謹慎一些。”

即便層層護衛之下,裴少淮也怕有所疏漏。

“妾身省得。”自打隨丈夫南下開始,楊時月便謹慎著,她麵帶些憂色,亦叮囑丈夫道,“官人在外頭做事,也要緊著自己。”

她不怕丈夫不夠聰明,隻怕丈夫疏心沒有考慮自己。

……

夜裏蛛絲纏,簷下結新網。

望江樓談崩以後,謝嘉那邊已經開始行動,隻是一時還未顯現罷了。

三四月裏,東北風未至,眾商船未歸,趁此閑暇的當口,裴少淮在同安城與嘉禾嶼之間選了一條水道,預備在此修建港口。

前有嘉禾嶼阻擋海浪,後有同安城為靠,此處常年風平浪靜,很適合商船歸航停靠。

隻不過,眼下此處仍是雜草叢生,亂石堆起,一片荒雜,要在此處建起新港恐怕要耗些人手。

首先,要在岸邊理出一片平地來,用岩石把海堤加固。

消息“走漏”了些風聲後,雙安州的三大姓急忙趕來應下了此事,說他們願意出銀子請人。

沒幾日便開始動工了。

裴少淮見到工地裏有不少老者,五六十的年歲,穿著麻衣搬石夯土,浸濕了後背。

他們是主動前來做工的,為了那點不算多的酬金。

裴少淮走過去,幾位老者停下鋤子,用當地話向官老爺問好,敬而不怯。

三大族請老者做工,不是壞事,是好事。這個世道裏,莫說五六十歲,便是七八十歲下地幹活也不足為奇,不怕幹活累,隻怕無活可幹,成了家中閑吃飯的。

不是誰都可如富貴人家一般頤養天年,奉行“幹活是一輩子,不幹活也是一輩子,能掙幾個銅板算幾個”的老百姓,才是世間常態。

便是這些景象,叫裴少淮小心翼翼不敢冒進。

他腦中確實有很多後世的奇思妙想,但不是什麽都可以掏出來,不合時宜、未經論證的產物,不是造福一方,它首先摧毀的,將是最底層、最脆弱的老百姓。

“大人,趕在六月南風上岸前,眼前所見的這一片都能填平。”齊族長上前稟道,又問,“大人,是不是要引一條路通往城裏?”

“可。”裴少淮點點頭。

時至今日,但凡腦子靈光些的,都能瞧出些端倪來——這位裴知州是鼓勵出海行商的。

朝廷派他來就任,似乎是別有意圖的。

可偏偏裴少淮遲遲不頒開海聖旨,而是一點點地“走漏”風聲,如蟻蟲撓心,讓整個閩東南的海商們不停去打聽、揣摩,不敢輕易做出決斷。

商賈謀利,從不會把所有雞蛋放在一個籃子裏,裴少淮目前作為“勢弱”的一方,陣線拉得越長,對他越是有利。

……

京都家書傳來,裴少淮展信。

少津在信中,滿篇都寫著一個“憂”字——朝中攻訐長兄的折子鋪天蓋地而來。

有人攻訐他執尚方劍南下,遲遲不幹開海的正事,不務正業,辜負了天子聖眷、期望;有人攻訐他一個朝廷官員,上香祭拜異姓宗祠,數典忘祖,與當地鄉紳結黨連群、朋比作奸。

甚至有人抹黑鳳尾峽一戰,說裴少淮一個文臣搶著立戰功,心思不純。

不怕文臣慧、武臣勇,隻怕文臣亦慧亦勇。

若說前邊這些是小吵小鬧,後邊蓋的這頂帽子,則不得不當心。

先是福建布政使上奏,言說閩東南海賊占島稱王,十分囂張,民間有傳王矗為“義王”、徐霧為“武王”。

又言,經過暗中查探,這些海賊中不少是前朝餘孽,蠱惑民心,光複元朝的賊心不改,不得不防。

這道折子引得朝廷廷議,天子跟前敢稱王,皇帝再是仁慈,又豈能忍下如此逆鱗。

廷議還未有結果,泉州府加急上奏,彈劾雙安州知州與賊同謀、狼狽為奸——裴少淮私下見了王矗,又與王矗合作了,此乃事實。

先是“文臣搶戰功”,後有“與賊勾連”,三人成虎,愈演愈烈,明明是擊沉幾十條船的抗倭大功,反倒被汙蔑成了“賊心”。

張閣老、徐閣老、楊大人等自然出言反訐、替裴少淮說話,可姻親關係、門生關係,又被眾多官員彈劾為“袒護”、“包庇”。

朝中彈劾、爭辯,本就是常態,隻要天子信任,就不足以為憂。

少津之憂,憂在皇帝態度不明,皇帝雖未定裴少淮的罪、也未說要嚴查裴少淮,但他把所有折子都存了起來,每一本都有細看。

禦書房裏談論此事時,又避開了張令義、徐知意等大臣。

就怕君臣間生了嫌隙。

少津在信末寫道“弟以為,脫兔留三窟,兄應謹慎為好”,裴少淮明白,少津指的是,單單靠天子聖眷、信任行事,還是太冒險了些,眼下情況不明朗,不妨先留一條後路。

自憑自力更為牢靠一些。

少津還說,自己打算先辭去給事中一職,暫且不插手韃靼議和的事,免得給兄長添亂,詢問兄長的意見。

裴少淮引火焚信,火光映照下,臉上並無憂慮。

這段時日,常常難以見到燕指揮的蹤影,已經給了裴少淮答案。

他知道的比少津多一些,所以在他看來,天子“神色陰晴”、“態度不明”不是因自己而起,皇帝沒有下令阻止,他便可繼續做下去。

裴少淮提筆,靜靜沉思片刻,這才落筆,在信中寫下四個字,回複少津。

“莫管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