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 宮裏的人()

語詩進宮快一個月了,她在宮裏又認識了很多人,這讓她的心情好了許多,畢竟以前在晉王府,即便是自己對自己說怎麽樣都無所謂,可是心中總是籠罩著深深的陰霾。

自從那次在皇上麵前救了那一幫太醫,太醫院的人都對她很客氣,還有那個名叫柳惠之的左院判,年紀輕輕的,也就30歲左右,在那幫很正統的太醫裏頭,他是個另類。很多人說因為他是太後的外甥,鎮國公的二兒子,否則就他這個資質是絕不可能做到太醫院二把手的。話雖是這麽說,語詩和他接觸比較多,覺得他還是很有水平的。他是本朝最年輕的院判,而且當年他入太醫院時也是以第一名考進來的,就這些已經足夠讓語詩對他刮目相看了。各宮娘娘都很喜歡他,不僅是因為他天生就長了一副『迷』死人的相貌——雖然也很男子氣,而且,他對人態度親切,從不仗著自己和太後的關係目中無人。他指導語詩對太後的理療,有空時,語詩還會向他請教一些問題,他也是傾囊相授。肖貴妃卻對語詩說:“惠之在對付女人方麵經驗十足!”後來她才聽說他時常出入青樓『妓』坊,家中也沒有娶妻,雖說有著殷實的背景和姣好的麵容,好人家的女兒還是不敢嫁他的——他可以說是“豔名遠播”!對於別人的這些評價,語詩也隻是將信將疑,畢竟對她而言,柳惠之是個並不相關的人。他的風評與自己毫無關係,完全是這樣。

除了太醫院的人,語詩和宮裏的一些妃嬪也慢慢的熟絡起來,其中就包括太後的侄女、皇上的寵妃肖貴妃。在後宮諸多的佳麗中,肖貴妃雖不算是最漂亮的,但卻是最有風韻的一位。她身材嬌小,麵似桃花,柳葉彎眉,一雙丹鳳眼,口若櫻桃,行似輕風撫雲,就連同為女人的語詩都會被她『迷』住,更何況是皇上呢!從她12歲進宮以來,一直深受皇上的寵愛。她曾經懷孕5次,有三次是流產了,有一次早產,是一個男嬰,還有一次終於生下了一位公主,可是孩子剛2個月就夭折了。至於肖貴妃這麽多次的意外,她始終耿耿於懷,她深知事情絕對不會那麽巧合,可是卻從不向外人提起。至於那次小產,據說是與皇後有關,後來這流言也就沒了。雖說一直沒有孩子,可皇上對她的寵愛從未減少。她與皇後之間的鬥爭從未停止,可能是因為年紀大了,皇後近年來對皇上似乎沒有任何的吸引力。除了剛開始那幾年的恩愛,他們夫妻之間已經沒有任何的感情了。而肖貴妃的魅力從沒有因為時間的推移而減退,雖然這些年總有年輕貌美的女子被選入後宮,她的恩寵猶在。

肖貴妃對語詩很是關照,總是會送她一些禮物,雖然以前偶爾和晉王一起進宮時也曾見過肖貴妃,這回兩人之間開始熟悉,竟以姐妹相稱。肖貴妃知道語詩和晉王的關係並不融洽,時常勸語詩多打扮打扮。語詩實在是不注重自己的外表,她的標準是隻要幹淨整齊就行了,沒必要特意去收拾什麽的,肖貴妃時常為了這種觀念教育她。這反而讓語詩覺得開心,因為自己從小到大幾乎就沒什麽很要好的同『性』朋友,她時常不能理解為什麽女人要將自己的一切希望放在一個男人的身上?可是,直到自己嫁入晉王府開始,她終於明白了這一點,她終於明白一個女人活在這個世上,不會因為你有才華就會幸福,你的幸福全部要來自那個被稱為“丈夫”的人的恩賜,而她,就從來沒有被恩賜過這種幸福。她活著的意義,全部都是為了皇上的皇權、為了那些和父親擁有相同誌向的人的政治前途。這時,她反而有些羨慕那些把所有指望都放在“丈夫”身上的女人,比如說肖貴妃,隻要被丈夫寵愛,便得到了一切。可是,她根本變不成那種人。——這就是容語詩悲劇的根源,她不屬於這個世界。

既然如此,那為什麽還要強迫自己變成那種人呢?做好自己就行了,何必在乎別人怎麽看待自己?她正是抱著這種想法,在晉王府待了兩年,如今到了這皇宮,她也是這樣。她本想就這樣平平靜靜的生活,等到太後病好,自己還是回到晉王府。可是,皇上經常會找她下棋,兩個人在一起聊天,聊起來沒完沒了,感覺時間都是飛著流逝的。兩人都不明白,為什麽在一起能說那麽多話?盡管她告訴自己,絕對不能和皇上之間發生什麽,但是感情是不受人控製的,對她而言是這樣,對皇上而言也同樣。如果說愛情如同洪水猛獸,也有一定的道理,一旦發生,任誰都沒有力量將它熄滅。明知是錯誤,明知是沒有結果的,可是他們還會像飛蛾一樣撲向那自己所認為的光明,哪怕最終灰飛煙滅、魂飛魄散!

平日裏,語詩要很早起來為太後針灸,等到太後用些早膳,就看著宮女為太後煎『藥』,並喂太後服『藥』。因為太後基本是癱瘓在床,太醫說未免太後失去行動能力,要人每天為她按摩,而負責這個的也是她。至於為太後洗漱、擦拭身體、換衣等事,則由杜明月帶著諸位宮女完成。

皇上每日看著她那麽辛苦地照顧太後,心中也有些不忍。如果早上不過來,皇上必定會在下午過來探望母親,老碰見語詩為太後按摩,太後也憐惜她,對皇上說:“這孩子真是太辛苦了!”皇上略帶笑意的望著語詩,語詩對太後說:“兒臣應該的!”

太後笑道:“皇上啊,當初把她嫁給寧兒,薛愛卿辦了件好事,不過呢,這也是皇上你英明啊!要不是把語詩賜給寧兒,母後哪裏會有這種福分呢!”這句話,現在聽來是那麽不舒服了。

“哀家沒了一個女兒,上天又給哀家送來了一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