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救亡者公會的犧牲數字統計完畢後的第二天,燕京基地也公布了他們統計的華國職業者總損失。

具體數字就不用逐一列舉了,一個比例足以說明所有的事。

47%!

截止到最終統計的六個小時前,戰死、失蹤者的總人數,超過了開戰時燕京基地內職業者的47%。

平均每兩個職業者中,就戰死了近一人!

不得不說,這短暫的兩三天時間,對華國的職業者勢力圈來說是一段無比殘酷難熬的日子。更麻煩的是,很多職業者的屍體已經在連番的大戰中被徹底破壞,無法辨認。那些不幸被亡靈天災轉化的死者,更是如此。

無奈之下,燕京基地和各大勢力的高層,隻能在簡短的公祭後,將所有無法辨認的戰死者屍骸統一火化,並設立一座公墓,永祭他們的英勇事跡。

也是到了這一刻,短暫的勝利喜悅後,幾日來悲傷凝重的氣氛才稍稍宣泄散開。

但逝者已矣,幸存者們卻還要繼續走下去!

隨著公祭和火化結束,大勝的消息飛一般向華國各地傳開。原本團結一致共同抗擊墮星教派的氣氛,也在不知不覺間消散大半。取而代之的焦點,是戰後華國職業者勢力的整體走向,以及利益的分配!

利益分配的問題很好理解。

墮星教派近兩萬信徒,雖然給燕京帶來了災難,但被全殲的他們也遺留下了大量戰利品。不止一位的黃金階神官身上,更是有保存還算完好的稀有級、乃至傳說級的高階裝備。

而人類這邊,數以萬計的戰死者中,同樣也有不少無主裝備散落各地。

甚至於,還有人聯想到了先前方錦等人,偷襲第六大教區駐地總部的事。

當然,第六大教區已經被毀滅,戰利品也被方錦和聖淵高手搜刮,想讓他們吐出來那是不可能了。而且,親眼見過救亡者公會和方錦的強大後,也沒人敢開這個口。但問題是,不是還有一個第五大教區的總部麽!

由於主力盡數被殲滅,第五大教區總部肯定空虛無比,危險係數比先前方錦帶隊偷襲還要低!

這樣一個寶地的搜刮……哦不,是攻打權利,也非常引人垂涎呢。

如此三個方麵,林林總總的利益加在一起,能夠引發的爭執就可想而知了。幾乎每一家勢力,都在強調自家的慘重犧牲和英勇作戰,試圖能夠多拿到一些利益補償。到後來,就連鐵山團的殘存成員也加入了進來。

他們認為鐵山團的覆滅,才是墮星教派南下大軍的首戰,理應算在燕京基地大戰的序曲中。

既然如此,付出了慘重犧牲的鐵山團,也有資格分一些利益,以便進行勢力重建。

有他們帶頭,墮星教派一路南下途中的那些中小勢力,也紛紛跳了出來。雖然他們有自知之明,聲索的東西並不多,但加在一起卻也不是個小數。

也虧得三江盟的毀滅發生的時間更早,再加上殘存者實在太少,撐不起一個架子。否則照這個勢頭下去,搞不好這次超級大戰的起源就要算到幾個月前了!

“我們公會可是戰死了近三百人,要一千件不低於四階的裝備,不過分吧?”

“關於戰死者的撫恤,你們燕京到底有沒有拿定章程啊?”

“請問,墮星神官有掉落傳說級的匕首嗎?有的話能不能給我們會長留一把!”

“咱們團好歹也為這一戰出過力、流過血好吧,你們不能翻臉不認人啊!”

各種各樣的要求,吵的燕京基地和各大勢力高層不厭其煩。其中有合情合理的聲索,也有過分貪婪的條件。

若是換個時候,有中小勢力敢這麽跳,說不定在場的大勢力高層已經有要拔刀子砍人的衝動了。

但這次還真不太行。

一來,燕京的勝利畢竟是各勢力合力贏下的,也的確付出不小的犧牲;二來,整個華國的職業者勢力也都在盯著這邊,萬一有什麽流言傳出去,對各大勢力的聲望打擊還是很大的;再者,雖然威脅被解除,但並不代表華國職業者就真的沒有威脅了。

分散在地球其他地方的墮星教區、乃至不知何時就會入侵地球的上古邪物大軍……

甚至,古老神秘的星界,有朝一日都未必不會出現新的強敵。

雖說後者還很遠,但其他墮星教區的威脅可是就在地球上,算是實實在在的。

幾方麵的因素加在一起,注定各大勢力不能真的翻臉不認人。但是,巨大的犧牲麵前,有限的利益實在不夠這麽多人份,而且他們還要為聖淵的援助和三位長老的犧牲分攤一筆巨額開銷。拋除這些,如何製定一個合理的、在大勢力能夠接受的前提下兼顧小勢力要求的利益分配方案,就成了當務之急。

製定的好,這場注定要銘記史冊的大戰,就能有一個完美的收尾和結局。日後若是還有類似機遇,華國職業者也能再次團結一致,公抗外敵。

但若是弄出的方案大家都不滿意,甚至最後付諸刀兵才能解決,那在場的首領們少不得要背上一個汙名。將來想重複類似的合作,難度也會大大增加!

於是,在當天傍晚,燕京舉行一場盛大的歡慶宴會後,各位大勢力的高層,被秘密邀請參加了一場會議。

一些大致的方案,總要他們先過目、達成一致,才能拿出去對外公布,跟那些中小勢力詳談。

由於幾天前的大戰,燕京基地內被打的天翻地覆,內城區更是被夷為平地,此刻的會議,是在一處臨時重建的簡易板房中舉行的。條件雖然不算好,但經過倉促的布置,再鋪上地毯,已經是燕京基地內現存少有的待客地了。

包括方錦、汪絕平、蕭九舟、上官參謀長在內,幾大超級勢力的高層,連同十多家次一級的勢力代表,總人數不到三十人,參與了這次會議。

臨來前,一些交好的勢力已經私下交換了看法,自己心裏也都有計劃。按座次坐定後,不約而同將目光投向了上官雄和蕭九舟兩人。

身為地主和會議的發起方,參與會議的各家勢力代表相信,他們倆一定已經有完善的初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