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節課很快就上完,李塵也沒有和遊三多作交流,徑自離開了。

遊三見狀,不由得長長鬆了一口氣。

他在李塵麵前,還真不敢造次,因此盡管聽得腦子一團漿糊,仍然還是耐著性子,強迫自己端坐。

周圍那些同門的表現也起到了極大的示範作用,在別人都專心致誌,認真聽講的環境中,他一個人很難違逆集體,不顧他人目光。

這或許便是氛圍和風氣的作用。

遊三眼珠轉了轉,賊兮兮的竄到旁邊一名看起來年紀和他差不多大的少年身邊,手搭了上去:“嘿,老弟,你哪裏人?”

“我弗鋒郡的。”少年瞪了他一眼,卻是冷漠道,“別打攪我,我還得補上今日進度。”

“老弟啊,不就是九章算術麽,這有何難……難……”

遊三說著說著,就見那少年掏出一本大如臉盆的厚重書本,上麵寫滿了各種天書一般複雜難懂的符號和標記,一臉專注看了起來。

“道紋通識……”

“這他娘的也是偃者學徒要學的課程?”

遊三目瞪口呆,嘴巴張得簡直能塞下一個鴨蛋。

少年不理他,遊三一時覺得無趣,也不敢發作,隻好四處閑逛起來,但卻隻見,所有人下了課都不走,就在原座位上各自捧著書本自學,表現得津津有味。

百工之術涉及各類民生之術,包含農業,手工,機械,磚瓦,製陶,兵器,火藥,紡織,染色諸般技藝,李塵之前所教九章算術,不過其中基礎而已。

這些同門似乎多是高年資學徒,各自所看,也多是《乃粒》,《乃服》,《彰施》,《粹精》,《作鹹》,《甘嗜》,《膏液》……五花八門。

這些乍看起來,與修真問道毫無關聯,但實際上,乃是偃者之道格物致知的基礎,由此而衍生的“實證”,“心證”之法,更是修煉元氣,轉化法力的關鍵。

而且偃者道途崇尚學以致用,所謂“聖人之道,無異於百姓日用,天地大道,無異於造化神功”,便是言其回饋天地造化的至理,乃是探究天人的高深學問。

遊三一時有種想要撞牆的衝動,他悔不該自己答應了楊師匠,在這裏當甚麽學徒。

接下來的幾日,李塵連續出現,卻是神不知鬼不覺的換成了木兵傀儡,以攝形畫皮之法偽裝,讓天樞操縱代為授課。

他時間寶貴,才不會一直親自管教。

但他此時扮演之法登堂入室,便是修士當麵,也未必能夠識破,瞞過遊三,更加不在話下。

遊三無處可逃,隻能硬著頭皮聽他講課。

說也奇怪,遊三最初之時感覺這些數理,工藝之課,盡皆繁瑣枯燥,毫無用處,耐著性子去看,去學之後,卻又不由自主的熱愛起來。

沒過一段時間,他就逐漸沉迷於此。

此間有樂趣,好似每次一離開書本,不得知識,就會心裏發空,惶惶然不知所以。

而一旦沉迷其中,卻又樂此不疲,無法自拔。

一來二去,苦讀苦學,便成為了他在此間最大的樂趣,簡直比過去跟著那些地煞門的混子,打手之流調戲小娘子,偷窺街尾寡婦洗澡還要刺激和有趣。

“看來蜾蠃核心已經開始生效了,他現在不得閑下,一旦閑下,芯片就會刺激大腦,分泌與驚慌不安有關的激素,仿佛麵臨凶獸,不得安寧。”

“與之相反,卻是沉迷學習所能獲得的快樂。”

“此樂乃是模擬好色之性,偽作滿足繁衍需求而生成,少年血氣方剛,原本生理需求就旺盛,轉化為刺激因素,就會如同色中餓鬼,瘋狂癡迷於修煉上進。”

李塵暗自觀察了一陣,調整其核心運作模式之後,開始把管教任務全部交托給天樞,令其按照既定計劃執行起來。

……

遊三資質並非上佳,李塵亦無法一下使其見性明心,逆天改命,但卻因著通曉腦體運作原理,特別研製出係列糾正和治療。

首先是物質上的營養補充,運用特殊藥劑,模擬法道修士的還精補腦之法,使得其耳聰目明,腦力強健,從最基本的硬件層麵改變資質和悟性,堪比修士煉氣。

對於偃者道途而言,腦力,悟性,較之靈根資質,還要更加重要許多,但絕大部分人都是眾人之姿,唯有通過此法,恢複年少之時的聰敏智慧,方能有所成就。

然後是精心構設的進學環境。

人終究還是群居動物,未入修真之途,不宜過於孤獨,李塵擁有成年人的心智和定性,因此可以長居虛空,不見外人,但遊三卻不能。

而且,李塵也需要通過構造一個小型的人族聚落和模擬社會,對其言行舉止,習氣,秉性,進行潛移默化的改造。

索性一並創造出多個泥人傀儡,分別賦予精心策劃的虛擬人格,放在他的身邊。

遊三恐怕做夢也不會想到,整個魔方迷宮之內,真正的活人隻有他和李塵兩個,再無第三人!

此是為了模擬元神大道之中的至高幻術,“黃粱一夢”而設計。

除此之外,更有源自臥虎丘時期的優秀教材,智能程序的及時互動,解疑答惑,以及蜾蠃核心深入大腦的敦促和糾正……

種種因素,無不在使遊三朝李塵所希望的方向而轉變。

李塵在此期間,做著自己的事情,並沒有耽擱什麽功夫。

但越是觀察,獲得第一手實證資料之餘,他也越失望。

倒不是針對遊三本人,而是這種模式本身。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人的成才之路,走得實在太慢了!”

他這個時候才恍然驚覺,為何造化宗如此龐大的一個宗門,為傳道統,不惜代價,甚至刊行了《偃門全書》這麽一部優秀的通用教材,足以使得天資卓絕之輩自學成才,都無法把自己道統普及全東勝。

原因無他,成本太高而已。

李塵很快便確定,相較於遊三的精耕細作,反是臥虎丘時期的粗放耕耘,更具一些優勢。

不過還好,這次的試驗也使得他得到不少關於人腦和思維改造的第一手資料,倘若結合之前的經驗,必有全新收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