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侯,各郡國下麵的百姓,都強烈要求州牧府把學堂開到他們的村鎮!”

豫州州牧府正堂,專司教化的幕僚和屬臣正在詳細匯報,一臉喜色顯然心情相當不錯。

“嘿,看到好處想得了!”

林沙一點都不意外,輕笑道:“隻是他們能保得住村鎮裏的學堂麽?”

一邊翻看手中詳細資料,他的心情同樣不錯。

曆經大半年折騰,近百所設置在黃巾俘虜營中的蒙學館,已經開始出效果了,百姓看到別人家的孩子受了教訓,無論氣質還是見識都大有提升,自然羨慕萬分想要讓自家孩子也跟著受益。

按照林沙之前強行定下的教學方案,蒙學館除了教授學童認字識字之外,還有算學和簡單農學,都是能在實際生活中發揮作用的門科。

不少天資不錯,或者學習刻苦的蒙童,已經可以幫著家裏簡單的計算盤理帳目,還有田地裏的套種之事了。

話說林沙自然知曉套種,以及建立簡單以田地和農莊為主的生態循環,在黃巾俘虜營地做了實驗,效果有好有壞起碼有了參照。

學童在蒙學館學習時,還有實際的動手課程,自然對裏頭的門道有大海了解,然後回家之後就想在自家田地搬弄一番。

黃巾俘虜所在田莊附近的百姓,其實早就對黃巾俘虜營的套種技術,以及各種田間地頭的養殖方向垂涎三尺了,可惜黃巾俘虜營地並不對外公開,州牧府有重兵把守就算地方官府也無可奈何,更別說普通百姓了,看到持刀挎劍的軍漢都雙腿發抖,哪有勇氣溜進俘虜營地一探究竟?

再說,上頭說的那些,都是一整套田地係統,單純偷瞄幾眼根本看不出什麽名堂,非得有懂其中原由的人親自教導才弄得明白。

本來因為這事,俘虜營地附近的百姓心存不滿,盡管這幾年有州牧府提供的水利設施幫助,年年豐收日子比以前好過許多。

可相比有魚有肉又有油腥的俘虜營,附近百姓的生活狀態無疑是相當差勁的,特別是那幫可以到俘虜營享受一頓免費午膳的蒙學學童,回家之後一說把家裏父母親戚羨慕得不行。

而這其中,由州牧林沙親自指導弄出來的套種之法,還有田地養殖之術,以及配合整個田莊的循環體係起了巨大作用。

俘虜營地附近百姓雖然弄不清具體情況,卻也知道俘虜營肯定學會了某些他們不知曉的耕種以及養殖技術,日子才這日紅火好過。

他們不平衡了,憑什麽一幫俘虜的日子,竟然過得比他們這些清白百姓還要好,這還有沒有天理了?

不要說俘虜營附近的百姓,就連地方豪強都坐不住了,再次起了某些不該有的覬覦之心,不僅想要學到俘虜營所會的耕種和養殖技術,還想要將已經被俘虜營整理得相當肥沃和充實的田莊也掌控在手。

當然,以前有過慘痛的前車之鑒,地方豪強可不敢亂來,要是被州牧府給盯上,不死也得脫層皮。

不過他們可以鼓動地方官府,向州牧府提要求啊,州牧府不是鼓勵地方官府為了民生,多多跟上頭交流麽?

所以,林沙的案頭上,擺了不少這方麵的公文。

內容相當簡單,就是請求州牧放開俘虜營的限製,甚至把俘虜營的管理權移交地方。

這樣的事情,是絕對不可能答應的,尤其還是這等即將天下大亂的時候。

都不用派下的探子回稟,他知曉其中肯定少不得地方豪強的影子,不過他並沒有生氣或者發火,人家使的是正常的套路,他直接駁回就是。

再有,俘虜營蒙學館教授簡單的算術和農學,這種貼近生活的實際課程,很受蒙童們的歡迎。

他們發現隻要學會了課程中的內容,便可以幫到家裏不少芒。

比如越來越繁盛的商業交流,不時便有商販到鄉村裏收購土產,隨著次數越來越頻繁,百姓的收入和日子越來越好過不假,卻也出現了經常被商販蒙騙,或者計算不清受了損失的情況。

百姓的日子才剛剛有了起色,對於銀錢自然是斤斤計較不肯放鬆,可是他們又算術不精,很容易就會吃虧。

蒙童在蒙學館所學算術雖然簡單,卻是能在這種時候幫上大忙,起碼在計算銀錢的時候不會出現漏子。

還有,他們見識過了俘虜營的一切,又經常跟有官府背景的蒙師打交道,在隨父母趕集或者出售家中大牲畜的時候,可是發揮了大用處,那些收稅的稅吏一聽這家有蒙童在側,頓時熄了盤剝蒙騙之心,替家裏省了不少麻煩和額外負擔。

不僅如此,蒙童在蒙學館所學農學知識,也能指點家中父母耕種田地之時,不僅做到精耕細作,還能好好利用田地的剩餘空間。

套種不是那麽好學的,可就是如此,也能幫助家裏增加收入,讓家裏的日子更好好過紅火。

蒙童還會寫字認字,這在日常生活中也是非常有用的,無論是寫信看榜,又或者其它一些需要寫字的活計,都相當的方便。

最起碼,用筆記載下來的東西不易忘記,能幫家中張輩不少忙。

如此多的好處,家中的蒙童地位一下子起來了,不說當祖宗供起來,起碼也能跟家裏的壯勞力地位相當,甚至更有話語權。

俘虜營的蒙學館,可是男女學童都收的,盡管開始時受了不少指責和漫罵,時至如今依舊少不得那些出身地方豪強和寒門家族的所謂士人不恥。

可百姓卻是得到了實實在在的好處,他們也從之前的猶豫不定,不知該不該將家中小子姑娘送去蒙學館讀書學習,畢竟那裏可是俘虜營,關著的都是黃巾俘虜,一旦沾染上了可是不得了的麻煩。

再有宗族長輩的阻擾,其實第一期願意送自家孩子上蒙學的百姓人家還是少數,估摸著也就數千人吧。

不要以為數千人很多,散布在十幾個俘虜營,一下子就被消化幹淨。

要不是州牧林沙始終堅持蒙學館不搞大班,一個年齡段學童最多隻能有四十人。隻怕之前都不用手忙腳亂增加數十間蒙學館。

隻是,隨著時間推移,進入蒙學館學習的蒙童學有所成,開始幫助家裏的日子更進一步,讓旁的家庭看到好處坐不住了。

數千接受過大半年教訓的蒙童,分散在十幾個俘虜營周邊鄉鎮,每一個鄉村能有三兩個蒙童就不錯了。

如今這些蒙童一下子成了香餑餑,不僅自家看重,鄰裏和宗族也是相當看重的,地位水漲船高不說,在宗族和鄉鄰中的話語權也是越來越大。

最叫人哭笑不得的是,數千百姓人家的蒙童中,有數百女性蒙童,她們同樣受到了鄉鄰和宗族的重視,甚至已有那頭腦精明的,都開始為自家小子提早定親,想要娶回這麽一位宜家宜室的女蒙童回來。

不要說普通百姓動了心,就連宗族有地位的長輩家裏,還有鄉鎮的小地主小豪強們都心動了。

這年代,盡管紙張已經徹底傳開了,可讀書依舊是個很耗費錢財的事情,家裏要是沒個幾十畝好地,根本就不用指望能讓家裏的後輩有讀書習字的可能。

就是官學的學費也不少,除非自身底子厚實,能夠憑學識考進公學,否則那些關係戶隻能安錢砸開進學之門了。

能有這種關係和實力的家族,起碼都得是寒門之家,就是說村鎮級地方豪強才有可能。

至於更次一級的地主和宗族長老,就是心中再熱切也無可奈何,畢竟讀書是好切實花費銀錢的,他們實在支撐不起。

可是如今一見自家後輩還有另一條讀書上進之路,那就是進入州牧府主持的蒙學館,就算以後不能再進學,可從蒙學館學到的知識,對於家族和自身也是極有用處,他們自然對蒙學館突然有了興趣,更對那些可以娶回家裏的女蒙童同樣感興趣。

不過,俘虜營就那麽十幾座,而且地方就在那裏,附近百姓可以受益,可是距離超過百裏之後,就不好天天進學了。

這可是個麻煩,百姓們自然不甘眼睜睜看著同樣身份地位的人家就能享受蒙學館帶來的好處,他們卻隻能幹看著無可奈何,於是一封封請願書送到地方官府衙門,引起一陣軒然大波。

地方官府雖然不以為然,卻也不敢擅專,隻好把這些請願書都送到州牧衙門,順便再次提出將俘虜營下放地方管轄的申請。

對於百姓的自主要求,林沙自然十分樂意。

隻是,蒙學館要是開到尋常百姓所在村鎮,地方豪強會答應麽?

林沙深直,地方豪強對文化知識的壟斷相當嚴密,根本就不會允許能夠動搖他們根基的蒙學咖存在。

就是俘虜營中的蒙學館,要不是州牧府有重兵把守,還有如今時局幫助吸引了地方豪強的注意力,隻怕想要順利開課也是個麻煩事兒。

蒙學館在林沙心中可是擔負了極其重要任務的,甚至在他心中有撼動地方豪強根基的作用,可不能輕易出了差錯,特別是在開始階段……

大冬天熬夜實在難受,緩了一天才回神,抱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