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二百一十八章 長安亂

城中的百官都有點驚慌失措,本來有董卓的製約,他們隻要順著董卓,就不會出事,現在董卓死了,涼州軍變成了野獸,如果破城,那可是要出事的,自己的小命恐怕不保。

不過當李傕和郭汜打出隻為董卓報仇,隻殺王允和呂布之後,王允就成了文武百官的眼中釘了,所有人都埋怨王允對董卓黨羽斬盡殺絕的命令,要不是這樣,李傕和郭汜也不會狗急跳牆,所有人全然沒有當初王允誅殺董卓之後,百官喝彩的樣子,這讓王允心灰意冷。

王允不是董卓,沒有辦法做到喪盡天良,如果他是董卓的話,一定會讓呂布殺光朝堂上那些指責自己的聲音,不過王允是做不出這樣的事,隻能夠想其他的辦法。

長安城一天比一天危急,朝中大臣都要派人去關東叫諸侯來勤王,可惜關東諸侯正在忙著相互征伐,擴大地盤,哪有功夫去管一個傀儡皇帝,把你接回來,不是在自己的頭上弄了一個大帽子帶著,沒有人自找沒趣。

無法請來諸侯勤王,長安城也是一天比一天的危機,王允終於站出來了,他向漢獻帝道別之後,就從長安城的城牆上一躍而下,結束了自己的一生,而呂布可不會束手就擒,直接帶著自己的並州騎衝出了長安,直奔關東而來,他才不要死在長安呢。

王允死亡,呂布逃脫,長安城就好像是拔光了衣服的女人一樣,展現在李傕和郭汜麵前,李傕和郭汜的大軍直接占領了長安,漢獻帝這個倒黴蛋又落入到李傕和郭汜手中。

孫陽每天都看著這些情報,還真是精彩,孫陽特別注意到情報裏的一個人,毒士賈詡,李傕和郭汜這麽做都是他教唆的,因為他也算是董卓黨羽一員,如果王允清算,總會清算大他的頭上,這個毒士為了自保,可是能夠出各種無良計謀的。

漢獻帝落入李傕和郭汜手中,恐怕沒有什麽好日子過,為了安撫李傕和郭汜,李傕升為車騎將軍、開府、領司隸校尉、假節、池陽侯,後李傕又升為大司馬,郭汜為後將軍、美陽侯,樊稠為右將軍、萬年侯,張濟被封為鎮東將軍、平陽侯,外出屯駐在弘農,這些人都被封了大官。

孫陽知道,長安的局勢會平靜兩年,現在該做自己的事情了,那就是和曹操一起對付袁術,曹操已經和謀士商量好了,願意和孫陽一同攻擊袁術,並且把豫州給分了一下,曹操要了陳國和梁國兩郡之地,剩下汝南、潁川等地都交給孫陽,孫陽同意。

在呂布掏逃出了長安之後就投靠了袁術,這讓袁術欣喜若狂,呂布可以說是天下第一武將,有了袁術,自己征伐各地就更容易了,尤其是徐州,當知道徐州被孫陽占領之後,袁術就一直想要找孫陽麻煩,誰讓孫陽在討董會盟的時候,居然一句話就罷免了自己的督糧官一職,雖然這個職位不大,但是代表了麵子,自己沒有麵子,就一定要讓孫陽沒有麵子。

結果還沒有等袁術動手,孫陽倒是先動手了,而且還拉上了曹操,這讓袁術氣的大罵曹阿瞞,居然敢對自己動手,他立刻寫信給袁紹,讓袁紹幫自己,同時命令呂布去阻攔孫陽,但是呂布有點猶豫,他對孫陽可是記憶猶新,孫陽那一擊瞬間教他做人,他寧願麵對關羽、張飛和趙雲的圍攻,也不要麵對孫陽,因為他有感覺,孫陽想要殺他,輕輕鬆鬆。

可惜袁術才不管這麽多呢,孫陽兵力強盛,必須用最強的力量去抗衡才行,現在呂布就是自己手下最強的力量,正好拿來用。

既然投靠了袁術,就算再不願意,也要遵循袁術的命令,隻能夠帶兵去阻攔孫陽,而袁術又命令手下大將紀靈去阻攔曹操的軍隊。

袁紹接到袁術的求援之後,雖然很不滿袁術在信中那種居高臨下的姿態,好像他這個嫡子已經成為了袁家的家主了一樣,但是袁紹還是打算幫袁術一下,要不然袁家就真的隻剩下自己一個了,雖然袁家的資源都會傾斜到自己的身上,但是自己會變得勢單力薄。

“報,白馬關羽、陳留顏良、濟北張飛,率兵壓境。”

就在袁紹準備點兵對付曹操的時候,斥候來報,這讓袁紹大吃一驚,沒想到孫陽居然還有餘力來對付自己,難道孫陽想要兩麵開戰嗎?

不會的,孫陽不會是打算兩麵開戰,他是要牽製自己,如果自己南下對付曹操,那麽他一樣可以南下對付自己,這是陽謀,讓自己不得不中計,而且還要配合孫陽,按兵不動,防範北邊的關羽、顏良和張飛三人。

曹操知道了孫陽已經有了動作,就可以放心的攻擊豫州,不用再擔心袁紹炒了自己的家,就算是抄了自己的家,恐怕袁紹自己也會被抄家,相互交換,看看誰更劃算,大不了自己再聯合孫陽,把自己的地盤搶回來。

呂布的軍隊和孫陽在芒碭山附近相遇,呂布眯著眼看著對麵的軍隊,看到為首的孫陽之後,他的身體就不由得哆嗦了一下,自己在麵對孫陽時的那種無力感再次出現在身上,這讓呂布身邊的健將有點詫異,自己主將的氣勢怎麽突然弱了那麽多。

短暫的失神之後,呂布重新振作起來,這次自己可是帶了八萬大軍,孫陽隻有三萬軍隊,自己完全可以到人數壓倒對方。

相遇之後,呂布就立刻讓人安營紮寨,也不著急著對付孫陽,他心裏還是覺得,能夠越晚和孫陽交戰就越好,這樣自己就有更多的選擇空間。

孫陽也一樣的是安營紮寨,自己帶的三萬士兵其中一萬是從冀州帶來的精銳,而剩下的兩萬是剛剛進行初步整合的徐州士兵,戰鬥力和戰鬥意誌都有待提高,孫陽不確定如果兩軍交戰,這些徐州士兵能不能夠堅持到最後不潰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