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嶽國師文進之編著的《太極拳劍推手各勢詳解》一書,在談到太極拳的起源時有記:“張三豐生於遼東懿州,身高七尺,能日行千裏,洪武初,至蜀大和山修道,二十七年入湖北武當山誦經。wWw、QuAnBen-XIaoShuo、COm一日,有鵲雀急呼於院中,張氏聞之,由窗中窺見樹上有雀,其目下視,地下幡有長蛇,其目仰視,二物相鬥,曆久不止,每當雀上下飛擊長蛇時,蛇乃蜿蜒輕身搖首閃避,未被擊中,張氏由此悟通太極以靜製動、以柔克剛之理。”

太極者,無極而生,動靜之機,陰陽之母也。動之則分,靜之則合。無過不及,隨曲就伸。人剛我柔謂之走,我順人背謂之粘。動急則急應,動緩則緩隨。雖變化萬端,而理為一貫。由招熟而漸悟懂勁,由懂勁而階及神明。然非用力日久,不能豁然貫通焉。虛靈頂勁,氣沉丹田。不偏不倚,忽隱忽現。左重則左虛,右重則右杳。仰之則彌高,俯之則彌深,進之則愈長,退之則愈促。一羽不能加,蠅蟲不能落,人不知我,我獨知人。英雄所向無敵,蓋皆由此而及也。斯技旁門甚多,雖勢有區別,概不外乎,壯欺弱,慢讓快耳。有力打無力,手慢讓手快,是皆先天自然之能,非關學力而有為也。察四兩撥千斤之句,顯非力勝;觀耄耋能禦眾之形,快何能為。立如秤準,活似車輪,偏沉則隨,雙重則滯。每見數年純功,不能運化者,率皆自為人製,雙重之病未悟而。欲避此病,須知陰陽;粘即是走,走即是粘,陽不離陰,陰不離陽;陰陽相濟,方為懂勁。懂勁後,愈練愈精,默識揣摩,漸至從心所欲。本是舍己從人,多誤舍近求遠。

所謂差之毫厘,謬之千裏。學者不可不詳辨焉。是為論。

翻譯成白話大意是:自然規律的運行是不停頓的,所以萬物得以生成;帝王之道的運行是不停頓的,所以天下歸向;聖人之道的運行是不停頓的,所以海內賓服。明了天然,通達聖道,**四時暢達於帝王之德的,任各物自動,萬物無不靜悄悄地自生自長。聖人的清靜,並不是說清靜是好的所以才清靜;萬物不足以撓擾內心才是清靜。水清靜便能明徹照見須眉,水平麵合於規準,可為大匠所取法。水清靜便明徹,何況乎是精神呢!聖人的內心清靜,可以作為天地的明鑒,萬物的明鏡。虛靜、恬淡、寂寞、無為,乃是天地的本根和道德的極致。所以帝王聖人便休止在這境地上。心神休靜便空明,空明便得充實,充實便是完備。(心境)空明清靜,清靜而後活動,活動而無不自得。清靜便無為,無為便任事各盡其責。無為便安逸,安逸的人不被憂患所困擾,年壽便能長久。虛靜、恬淡、寂寞、無為,乃是萬物的本原。明白這個道理來做君主,便像堯為君主;明白這個道理來做人臣,便像舜為臣子。以這個道理處於上位,便是帝王天子的常德;以這個道理來處於下位,便是玄聖素王的原則。以這道理來隱居閑遊,江海山林之士便遵從,以這個道理來進而安撫世界,便能功大明顯而天下統一。清靜則為玄聖;行動則為帝王,無為則為萬物所尊崇,樸素則稱美於天下。明了天地常德的,便是大根本,大宗原,便是與天冥合;用此來均調天下,便是與人冥合。與人冥合的,稱為人樂;與天冥合的,稱為天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