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0章設想

一直以來張爺爺都在尋找怎樣回報家鄉的方法,義診隻是其中一個方法而已,但更多的他還是想為家鄉的父老鄉親多做一點實事,有用的事。他這次來村裏,覺得自己能做的真的太少了,心裏一直不得勁,所以真心實意的想留在村裏,哪怕為村民治病送藥呢,不也是他的一份心麽。

“張爺爺,您說成麽?”巧蘭有些激動,這是利在千秋的事啊。

“我覺得可以幹成,你忘了,你李爺爺在縣裏閑得磕牙呢。我找他他肯定樂意幹。”張爺爺擼起袖子,覺得自己瞬間年輕了二十歲,還能再幹二十年呢。

“那我們琢磨琢磨,在哪幹合適?要是窮家的農家子想讀書認字出不起錢該咋辦?您要知道就算是免費讓他們讀書,很多人家還是不願意孩子出來的,因為一個孩子就是一個勞動力啊,少了一個人幹活是不一樣的,會少很多收入啊。”巧蘭越想越覺得還有很多困難。

“嗯,你說得對,我要好好的想想,你先別說出去,這就是咱們的想法,我在和老頭子商議一回,要是能找到讓窮人家的孩子認字不多的情況下也能得一點收入,那麽他們也許就會同意孩子來上學了,哪怕不為了考科舉,認了字可以做學徒,找活幹的幾率也就大得多了。”張爺爺比巧蘭更認同讀書識字的重要性。

“是呢,這家裏的收入要考慮進去,好像我們家當年情況都算可以的,但我哥還是選擇了放棄,支持我二哥去學醫,因為一家一戶出不去兩個孩子同時去幹這個,家裏供不起,您明白我的意思麽?”巧蘭似乎感受到了原身在身體裏殘留的那份深深的遺憾,那是他們曾經共同經曆的苦難,難免會影響到巧蘭。

“我懂,我懂啊孩子,我們家也是兄弟二人,我大哥為了我出頭也是放棄了機會,待我有能力時,他卻早早地去了,家鄉受了災,一家子都沒能跑出來,陸續得病都走了。”張爺爺說到這捂著臉,心裏的傷悲無人能懂。

“爺爺,您別難受,您做的已經夠好了,我相信就是您的父母高堂健在,也一定會為您驕傲的。您幫我們想想,如何讓更多的窮人家孩子去書院讀書啊,我們該怎麽做這件事呢。這可是好事啊。”巧蘭趕緊岔開話題,避免老人傷心難受。

“對對,我想想,我琢磨一回啊。”張爺爺別開臉偷偷擦擦眼淚。

“先吃飯,先吃飯,你這丫頭不能等吃完飯再說啊。”李母吆喝著圓場,讓大家繼續吃飯。

“吃飯吃飯,今兒太高興了,我明兒去李家去一趟,這是要商議一回的。”張爺爺一下找到了事幹,精神頭都不一樣了。

吃過飯後張爺爺就坐在院子裏開始琢磨了,一邊想一邊就拿了紙筆開始寫,並拉了巧蘭一起想。

“你覺得如果免費入學,孩子們有多少能去的呢?”張爺爺開始逐條逐條的想問題,爭取落到實處,而不是搞花架子。

“有三分之一吧。”巧蘭想了想,根據自己這幾年在李家村生活後得到的一些實際的情況預測。

張爺爺皺了眉頭,“免費還那麽少麽?”他顯然很不滿意,免費入學不是應該盡量把孩子都送去讀書麽?

“我知道您的想法,你要知道男孩子是家裏的頂梁柱,我們家這樣的清剛幾歲就能給家裏幹活了,別的幹不動,但撿個柴火割豬草是沒問題的,再大一點到地裏幫著幹點小活也是可以的,少個人就多了活,再大點到傳威這麽大,幾乎就是家裏一個整勞力了,走了一個人地裏的活誰幹?這部分錢怎麽辦?少一個重勞力就意味著少了近乎一半的糧食產量,這都是錢啊。”巧蘭根據實際情況開始給老人家分析,農村不比別的地方,糧食代表著人命啊。

尤其是李家村即便富裕些也沒有到完全脫貧的地步,還是有困難戶需要接濟呢。

張爺爺眉頭緊皺的點點頭,顯然很認同巧蘭說的這些實際問題,他認為很有用,不能搞華而不實的東西,要做就做好,實用一些。

張爺爺拿筆認真的記錄下來,一條條的把實際困難都寫的很清楚,便於自己將來綜合考慮。

“還有呢,你再說說。”

“家裏少了個人幹活,這錢就少了一部分,即便是免費入學,仍然需要花費銀錢,筆墨紙硯需要自己掏錢吧,您知道我家清剛和清遠一個月光花費這些基本的東西需要多少銀子麽?這還算少的了,我家清遠因為考中了童生也算有點小能力的,有不少富裕的孩子讓清遠幫著抄書,會給一些銀錢作為補償,有時候夫子也會要求清遠抄一點書增加書籍的使用率,這對清遠自身也是有好處的。

不管怎麽說,一個月也能混個幾十個大子,好歹也算錢不是。清剛入學不久字不行,自然沒有這個機會,光出不進。這些錢從哪裏來?就算家長有心,也得有這個力啊。我家人都會認字,村民沒有不羨慕的,他們真的不懂認字後的好處麽?不是的,他們懂啊,可是供不起。爺爺,既然您有這個心,我求您,一定想周全些,多考慮實際情況,不然就別弄了,別給人希望最後卻是濃濃的失望,那種滋味他們承受不起啊。”巧蘭聲音有些哽咽。

每回在院子裏教清遠清剛背書的時候,有些上不起學的孩子們都會悄悄的在門口默默的張望著,眼裏的渴望讓人心酸的厲害,她能做的就是把孩子們叫家裏來能教幾句是幾句,可大孩子們不是每日都能來,他們還要為家裏幹活的。

張爺爺沉默了。“我知道了,丫頭,你是個好的,放心吧,我會盡量想周全些,不會冒進的。”

“嗯,我的意思是你要給家裏年輕的夫婦們一個幹活掙錢的機會,能供得起孩子們上學,他們也許會搏一把,沒有不願意自己孩子好的家長,隻是他們沒有這機會啊。如果有了這樣的機會,我們這裏也和城裏一樣繁華,好找活幹,機會也多,那麽上學不是不可以啊。”巧蘭幾次進城裏,都有這樣的感覺,城裏的孩子上學率比村裏要高的多,雖然不是全部都能讀得起書,但不少困難的也都節衣縮食讓孩子讀書認字,這和城裏活好找,能掙到一些散錢有很大關係。(未完待續)(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