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堅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係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係包括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習近平總書記係列重要講話精神等在內的、不斷發展的科學理論體係。這是堅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的理論基礎。

第一,堅信鄧小平理論。鄧小平理論是在和平與發展成為時代主題的曆史條件下,在我國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實踐中,在總結我國社會主義改造勝利和挫折的曆史經驗並借鑒其他社會主義國家興衰成敗曆史經驗的基礎上,逐步形成和發展起來的,是馬克思列寧主義同中國實際和時代特征相結合產生的第二大理論成果,是當代中國的馬克思主義,是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發展的新階段。它第一次比較係統地初步回答了什麽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的問題,是貫通哲學、政治經濟學、科學社會主義等領域,涵蓋經濟、政治、科技、教育、文化、民族、軍事、外交、統一戰線、黨的建設等方麵比較完備的科學體係。在社會主義的發展道路問題上,強調走自己的路,不把書本當教條,不照搬外國模式,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以實踐作為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尊重群眾的首創精神,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在社會主義的發展階段問題上,作出了我國還處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科學論斷,強調這是一個至少上百年的很長的曆史階段,製定一切方針政策都必須以這個基本國情為依據,不能脫離實際,超越階段。在社會主義的根本任務問題上,指出社會主義的本質是解放生產力,發展生產力,消滅剝削,消除兩極分化,最終達到共同富裕。強調現階段我國社會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後的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必須把發展生產力擺在首要位置,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推動社會全麵進步。判斷各方麵工作的是非得失,歸根到底,要以是否有利於發展社會主義社會的生產力,是否有利於增強社會主義國家的綜合國力,是否有利於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為標準。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經濟建設必須依靠科技進步和勞動者素質的提高。在社會主義的發展動力問題上,強調改革也是一場革命,也是解放生產力,是中國現代化的必由之路,僵化停滯是沒有出路的。經濟體製改革的目標,是在堅持公有製和按勞分配為主體、其他經濟成分和分配方式為補充的基礎上,建立和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製。政治體製改革的目標,是以完善人民代表大會製度、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製度為主要內容,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同經濟、政治的改革和發展相適應,以“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為目標,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在社會主義建設的外部條件問題上,指出和平與發展是當代世界兩大主題,必須堅持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為我國現代化建設爭取有利的國際環境。強調實行對外開放是改革和建設必不可少的,應當吸收和利用世界各國包括資本主義發達國家所創造的一切先進文明成果來發展社會主義,封閉隻能導致落後。在社會主義建設的政治保證問題上,強調堅持社會主義道路、堅持人民民主專政、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堅持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這四項基本原則是立國之本,是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健康發展的保證,又從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獲得新的時代內容。在社會主義建設的戰略步驟問題上,提出基本實現現代化分三步走。在現代化建設的長期過程中要抓住時機,爭取出現若幹個發展速度比較快、效益又比較好的階段,每隔幾年上一個台階。貧窮不是社會主義,同步富裕又是不可能的,必須允許和鼓勵一部分地區一部分人先富起來,以帶動越來越多的地區和人們逐步達到共同富裕。在建設社會主義的領導力量和依靠力量問題上,強調作為工人階級先鋒隊的共產黨是社會主義事業的領導核心,黨必須適應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需要,不斷改善和加強對各方

麵工作的領導,改善和加強自身建設。執政黨的黨風,黨同人民群眾的聯係,是關係黨生死存亡的問題。必須依靠廣大工人、農民、知識分子,必須依靠各民族人民的團結,必須依靠全體社會主義勞動者、擁護社會主義的愛國者和擁護祖國統一的愛國者的最廣泛的統一戰線。黨領導的人民軍隊是社會主義祖國的保衛者和建設社會主義的重要力量。在祖國統一的問題上,提出“一個國家、兩種製度”的創造性構想。在一個中國的前提下,國家的主體堅持社會主義製度,香港、澳門、台灣保持原有的資本主義製度長期不變,按照這個原則來推進祖國和平統一大業的完成。這些理論,奠定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初步基礎。堅信鄧小平理論,也就奠定了堅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的基礎。

第二,堅信“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即始終代表中國先進生產力的發展要求,始終代表中國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始終代表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在科學判斷黨的曆史方位的基礎上提出來的,是對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和鄧小平理論的繼承和發展,反映了當代世界和中國的發展變化對黨和國家工作的新要求,是加強和改進黨的建設、推進我國社會主義自我完善和發展的強大理論武器,是全黨集體智慧的結晶。“三個代表”重要思想進一步回答了什麽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的問題,創造性地回答了建設什麽樣的黨、怎樣建設黨的問題。一是解決了執政主體的合法性問題。中國共產黨最初並不是作為民眾與公共權力的橋梁而出現的,而是要與民眾站在一起對抗國家。等到民眾取得國家政權後,再來考慮政黨作為聯結民眾與國家的橋梁地位。中華人民共和國是在以毛澤東為核心的中國共產黨人的領導下,帶領億萬勞苦大眾經過28年的艱難困苦的浴血奮戰而締造的。毛澤東因打下江山而坐擁江山、治理江山,沒有任何疑義和問題,這既是曆史的選擇,也是人民的選擇。“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且作為全黨的指導思想並先後寫入黨章和憲法,使得中國共產黨的執政擁有了政治學意義和憲法學意義上的雙重合法地位。中國共產黨之所以能夠成為執政黨,是因為中國共產黨立黨為公、執政為民,是因為中國共產黨是中國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的代表。二是解決了執政能力卓越性問題。曆經改革開放30多年的努力鑄就了黨的亮麗風采、共和國的璀璨輝煌!中國共產黨以全新的姿態站在一個全新的曆史起點上。回首昨日,黨走過了一段極不尋常的曆程。審視眼下,黨正處在極為重要的關鍵時期:經濟快速發展的同時,資源環境的代價過大。政治穩定的背後,危機的隱患始終存在。中國共產黨必須擁有超常的執政能力,才能妥善應對、有效解決。這種執政能力使得中國共產黨能夠代表中國先進生產力的發展要求,能夠代表中國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這種執政能力,就其所處的空間而言,是宏觀意義上的能力,是高品位、高水準、高層次的能力。這種執政能力,就其功能作用而言,是能夠代表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的超凡卓越的能力。中國共產黨的執政能力是綜合的、集大成的、與時俱進的,是順民心、合民意、能夠引領時代發展潮流的。三是解決了執政結果有效性問題。中國共產黨既然代表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就必須時時強化宗旨意識、服務意識,就必須想人民之所想、急人民之所急、解人民之所憂,就必須始終堅持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來共享的執政理念。所有的黨員幹部必須清醒地認識到,無論何時何地人民的利益始終高於一切,黨員幹部沒有任何特殊的個人利益。黨的所有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都必須是為了最廣大人民的利益。衡量所有工作好壞的、帶有根本性的尺度標準隻有一個,那就是人民高興不高興、人民支持不支持、人民滿意不滿意。隻有當執政的結果是有效、高效的,是足以讓人民認可、信服和稱道的,中

國共產黨才有可能長長久久地掌權執政,才能夠有機會、有可能履行好執政職責、完成好執政使命。堅信和堅持“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堅持與時俱進,堅持黨的先進性,堅持執政為民,就能奠定堅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的政治基礎。

第三,堅信科學發展觀。科學發展觀,第一要務是發展,核心立場是以人為本,基本要求是全麵協調可持續,根本方法是統籌兼顧。標誌著中國共產黨對於社會主義建設規律、社會發展規律、共產黨執政規律的認識達到了新的高度,標誌著馬克思主義的中國化,標誌著馬克思主義和新的中國國情相結合達到了新的高度和階段。一是科學發展觀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科學發展的理論。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關於發展的思想,是科學發展觀的基本理論依據和理論來源。但應該特別指出的是,科學發展觀更主要的是直接繼承和發展了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中關於發展的思想。鄧小平理論強調發展才是硬道理,要抓住機遇、加快發展;中國社會是不是安定,中國經濟能不能發展,首先要看農村能不能發展,農民生活是不是好起來;真正的社會主義道路,就是逐步消滅城鄉差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要求我們黨要代表先進生產力的發展要求、用發展的辦法解決前進中的問題,發展要有新思路;科學發展觀著眼於豐富發展內涵、創新發展觀念、開拓發展思路、破解發展難題,在發展道路、發展模式、發展戰略、發展動力、發展目的和發展要求等方麵提出了一係列新的思想觀點,初步形成了馬克思主義關於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的係統理論。二是科學發展觀是和平發展的戰略思想。20世紀末21世紀初,麵對中國國內外局勢同時出現重大轉折,黨中央作出了“21世紀頭20年是我國必須緊緊抓住並且可以大有作為的戰略機遇期”的判斷。戰略機遇期的認識、把握和運用,是一個創造性的實踐過程,其間挑戰與機遇並存且相互轉化。在和平與發展的時代主題下,中國已經確立了和平發展的戰略。堅持走和平發展道路,就是中國抓住戰略機遇期、順應時代潮流而提出的以國內全麵、協調、可持續發展為基礎,以對外經濟關係發展戰略的調整為重點,廣泛涉及內政外交、政治經濟和社會文化發展的長期的、全方位的重大戰略。科學發展觀是我們擺脫曆史上大國以武力擴張實現國家複興、民族發展的老路,在現有國際環境下運用和平的手段、走和平的道路,走出一條發展中國家實現工業化道路的全新戰略思想。三是科學發展觀是和諧治理的精神支柱。進入21世紀以來,在全球化和信息技術的推動下,世界範圍內人類政治生活的中心正在從統治走向治理。治理是一種由共同目標支持的活動,這些活動的主體未必是政府,也不一定必須依靠國家的強製力量來實現。也就是說,治理的內涵比統治更加豐富,它既包括政府機製,也包括非正式的、非政府的機製。在由統治走向治理的過程中,中國政府確立了科學發展觀,對內努力構建和諧社會,積極推進祖國和平統一;對外奉行以鄰為善、和平共處的睦鄰友好和平外交政策,努力建設持久和平、共同繁榮的和諧世界。在用科學發展觀統領各項工作的過程中,逐步形成了以科學發展觀為精神支柱的中國特色的和諧治理模式。發展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想信念的支撐。堅信和堅持科學發展觀,就可以增強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的物質基礎。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係是一個向實踐開放的不斷發展的科學體係。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誌為總書記的黨中央,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係與實踐和時代相結合,提出了中國夢、群眾路線教育實踐、全麵深化改革、全麵推進依法治國等一係列重要觀點,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係的新的組成部分。堅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係,也應該堅信習近平總書記係列重要講話精神,特別是堅信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中國夢。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