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把握國情明道路

國情主要是指一個國家的社會性質及其所處的社會發展階段。隻有準確把握中國發展的階段性特征,才能更好地從國情出發,製定正確的方針政策,促進經濟社會又好又快地發展。

第一,把握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這個最大國情。正確認識國情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首要問題,這既是黨的思想路線的根本要求,也是製定和執行正確路線、方針和政策的基本依據。當今中國最大的國情是什麽?那就是仍處於並將長期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

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是全局性、總體性判斷。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是我們黨在20世紀80年代從社會性質和發展階段上對中國國情所作的全局性、總體性判斷,這一判斷涵蓋的時間範圍根據社會主義生產力發展而變化,仍然是當前把握我國發展曆史方位的出發點。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內涵有兩個方麵:我國已是社會主義國家,我們必須堅持而不能離開社會主義;我國的社會主義還處在初級階段,我們必須從這個實際出發,而不能超越這個階段。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是社會主義的初級階段與初級階段的社會主義的辯證統一,是從社會的製度性質及其發展程度兩個方麵,對我國社會所處曆史方位、時代坐標的準確界定,構成當代中國的最大國情即最大實際,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總依據。

正確把握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國情至關重要。這是在新的曆史條件下正確製定和貫徹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的前提和基礎,是科學謀劃和推進改革發展各項事業的關鍵和根本。回顧曆史,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之前,我國社會主義建設出現嚴重失誤的根本原因之一,就是因為提出的一些目標、任務和方針政策脫離、超越了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由於沒有很好地把握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這個最大國情,結果在社會主義建設中吃了苦頭,遭受損失甚至嚴重挫折。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社會主義各項事業蓬勃發展,取得了巨大成功,根本原因之一是糾正了那些超越發展階段的思想觀念、方針政策,對那些不符合社會主義初級階段要求的體製、製度逐步進行根本性的改革;同時,堅決抵製了拋棄社會主義基本製度的錯誤主張,堅持和發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把握社會主義初級階段要堅持五個堅定不移。堅定不移集中力量發展生產力。社會主義的根本任務是發展社會生產力。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尤其要把集中力量發展社會主義生產力擺在首要地位。這是由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主要矛盾決定的。隻有大力發展生產力,才能為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提高全體人民生活水平提供雄厚物質基礎。因此,要始終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以科學發展為主題,以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為主線,全麵推進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堅定不移推進改革開放。改革開放是當代中國發展進步的強大動力,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必由之路。全麵深化改革,包括推進經濟體製、政治體製、文化體製、社會體製、生態體製的改革,是加快我國社會主義製度自我完善和發展的根本出路。堅定不移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按照馬克思主義關於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上層建築反作用於經濟基礎的基本原理,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通過調整政治關係、結構和活動,推動政治觀念更新、政治製度完善、政治行為進步,實現政治文明和現代化,不僅是生產力發展的必然要求,也是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必須按照社會主義生產力發展和實現現代化對民主政治建設的要求,擴大社會主義民主,加快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發展社會主義政治文明。堅定不移促進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文化建設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五位一體總體布局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完善社會主義上層建築的重要內容。要堅持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方向,紮實推進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堅定不移在改善民生和創新管理中加強社會建設。保障和改善民生,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質量,是有效化解社會矛盾的治本之策,維護公平正義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內在要求。必須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千方百計增加

居民收入,加快健全基本公共服務體係,解決好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在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上持續取得新進展。

第二,把握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這個實際。經過改革開放30多年的發展,中國取得了舉世矚目的發展成績。中國的快速發展,不僅使13億中國人民脫貧致富,也為世界各國創造了發展機遇。同時,中國經濟保持平穩較快發展也麵臨不少挑戰,中國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

經濟實力顯著增強,同時結構性矛盾和粗放型增長方式尚未根本改變。經過改革開放30多年來的努力,中國經濟實力大大增強。國內生產總值已經躍居世界第二位,主要農產品和工業品產量都位居世界第一,成為世界第一大貨物出口國和第二大貨物進口國,國家外匯儲備達到近2.4萬億美元,糧食總產量從3億噸增加到5億多噸,成功解決了占世界近1/5人口的吃飯問題。同時要看到,中國的生產力總體水平不高,自主創新能力不強,長期形成的結構性矛盾和粗放型增長方式尚未根本改變。突出體現在三個方麵。經濟增長主要依靠工業帶動,農業基礎薄弱,基本還是“靠天吃飯”,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隻有51%,比發達國家低了約20個百分點,服務業增加值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僅為40%,低於世界平均水平約30個百分點,同法國相比更是差了近40個百分點。經濟增長過於依賴物質資源的投入,依靠土地、勞動力等要素的低成本優勢,單位國內生產總值能耗是世界平均水平的2.78倍,勞動者報酬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不到40%,比世界平均水平低了10%至15%。自主創新能力不強,缺乏核心技術,缺少知名品牌,中國產品的增加值率隻有日本的4.37%、美國的4.38%、德國的5.56%。也就是說,雖然很多產品標注為中國製造,但研發設計、關鍵部件和市場營銷都在國外,隻有加工、封裝等勞動力密集型環節在中國。

協調發展成績顯著,同時城鄉、區域、經濟社會發展不平衡問題突出。改革開放30多年來,中國的城鎮化率從17.9%提高到53.73%,每年有1000萬左右的農村居民轉為城鎮居民。西部大開發戰略實施10年來,西部地區生產總值年均增長達到12%,高出全國同期平均水平1.8個百分點,城鄉基礎設施建設取得突破性進展,生態環境保護得到顯著加強。同時要看到,中國仍處在城鎮化加速推進的過程中,城鎮化水平遠低於世界平均水平,與法國相比更是差了30個百分點。農村居民年人均純收入隻有5153元人民幣,還不到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1/3,不少農村地區行路難、飲水難問題尚未解決。雖然區域發展不平衡在世界許多國家都存在,但在中國這一問題更加突出。西部內陸最不發達地區的人均國內生產總值隻有沿海地區的1/10左右。這些年經濟快速發展,但社會事業發展和社會領域改革相對滯後,念書難、看病難、就業難等關係老百姓切身利益的問題比較突出,社會保障、醫療衛生等公共服務不僅起步晚,而且起點低。在城鎮,每年有2400多萬人需要解決就業問題,其中大學畢業生近700多萬人。在農村,有2.3億農民進入城鎮務工,還有近兩億富餘勞動力需要轉移就業。實現城鄉、區域、經濟社會全麵協調發展的任務艱巨繁重。

人民生活總體達到小康水平,同時貧困人口和低收入人口數量龐大。從1978年到2009年,中國城鎮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8倍,農村居民年人均純收入增長7.6倍,城鄉居民人均住房麵積分別由6.7平方米增加到30平方米、由8.1平方米增加到33.6平方米,彩電、冰箱、洗衣機等家用電器廣泛進入普通家庭,汽車也開始走進尋常百姓家,貧困人口減少了近2.4億人,九年義務教育全麵普及,成人識字率達到93%以上,人民生活總體達到小康水平。同時要看到,中國有13億人口,經濟總量被這一巨大的人口數一除,人均國內生產總值隻相當於法國的1/12,僅排在世界第99位,人均國民總收入更是排在世界100位之後。我們現在實現的小康,還是低水

平的、不全麵的、發展很不平衡的小康,仍有1.5億人每天生活費不足1美元,相當於法國人口總數的兩倍多,還有4000多萬農村人口沒有解決溫飽問題,有2300多萬城鎮人口靠領取最低生活費過日子。就從一個側麵說明了這一點,要讓13億中國人民都過上富裕美好的生活任重道遠。

第三,把握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個發展道路。習近平強調:“我們在改革開放上決不能有絲毫動搖,改革開放的旗幟必須繼續高高舉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正確方向必須牢牢堅持。”既不走封閉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幟的邪路,堅定不移地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中國共產黨人向世界作出的莊嚴宣示,是中國人民作出的曆史抉擇,也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中國夢的必由之路。

深刻把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科學內涵。黨的十八大強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就是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立足基本國情,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改革開放,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建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社會主義生態文明,促進人的全麵發展,逐步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建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這一界定包含著一切從實際出發、理論聯係實際、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中國共產黨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堅強領導核心,“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的基本路線,解放和發展社會主義生產力的根本任務,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五位一體”的總體布局,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總目標等要義。黨的十八大關於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科學概括,全麵總結了新中國成立後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們黨領導人民探索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的重要成果和基本經驗,集中體現了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和客觀規律,深刻揭示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豐富內涵和關鍵要素。

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曆史的必然人民的選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近代以來中國曆史發展的必然結果,是中國共產黨領導全國人民披荊斬棘、開拓創新取得的偉大曆史成就。這條道路是在對中華民族5000多年悠久文明的傳承中走出來的,是在對近代以來170多年中華民族發展曆程的深刻總結中走出來的,是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60多年的持續探索中走出來的,是在改革開放30多年的偉大實踐中走出來的。這條道路承載著近代以來中國人民不懈探索的光榮與夢想。我們黨以巨大的政治智慧和政治勇氣,領導中國人民走上了改革開放新的曆史征程,開創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道路。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強調,改革開放最主要的成果是開創和發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提供了強大動力和有力保障。事實證明,改革開放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抉擇,是黨和人民事業大踏步趕上時代的重要法寶。正如鄧小平同誌曾經指出的:“把馬克思主義的普遍真理同我國的具體實際結合起來,走自己的道路,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這就是我們總結長期曆史經驗得出的基本結論。”這就是曆史的必然、人民的選擇。

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實現中國夢的唯一途徑。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係是實現中國夢的理論指南。中國共產黨的堅強領導是實現中國夢的組織保證。中國共產黨有著其他政治力量無可比擬的諸多優勢,能夠正確認識所處時代環境和國內外形勢,從容應對各種各樣的風險和挑戰,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不斷開創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新局麵,是帶領中國人民為實現中國夢而奮鬥的主心骨和領路人。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是實現中國夢的精神動力。愛國主義將中華兒女維係起來,萬眾一心地踏上逐夢之旅;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則使我們永遠保持開拓創新的鬥誌,永不停息、永不止步。人民群眾是曆史的創造者,是曆史發展和社會變革的決定性力量,是實現中國夢的根本力量。隻有全國各族人民萬眾一心、眾誌成城,民族複興才能夢想成真,個人才有實現夢想的廣闊空間。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