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7章同學情深(1/3)

“何止是想見啊。”九斤頗為惱怒的說道,“他是想見全班的同學!我前年就聽說他家的生意越做越大了,現在手裏有個幾千萬。他電話說下周是我們小學畢業十周年紀念日,他特地回來,想組織一次同學會,把當年的謝師宴補上,還通知了當年咱們全班的每個同學。”

“謝師宴?你不是說他上到小學就走了嗎?”

“是啊,所以才說這孫子是憋著壞水呢,肯定是外麵掙了大家,回來裝逼唄。一個破幾吧小學畢業,還紀念個屁啊!對了,他電話裏說,知道以前咱倆關係好,讓我想辦法務必通知到你,下周一一起參加。誰要不去的話,以後就別當安馬小學的人了。”

我哭笑不得的說道:“他連我都沒放過啊,不過說真的,自從當年被人送走後,我剛進道觀那幾年,還真得挺懷念咱們那幫同學呢。反正最近也不忙,去看看也無妨啊。”

九斤苦笑道:“你呀,還不知道他的套路嗎?”

“什麽套路?”

“同學會的套路啊。你以為都想去,去的都是現在混得好的,說是同學會,其實就是個裝逼會,讓咱們這些沒出息的同學們看看,人家混得有多好。我們去是當背景的!”

一聽這話,我更加有興趣了:“那更去了,我倒要看看他們能混成什麽樣子,正好咱們也好有個追趕的目標。說實話,就算被人秀一臉我也願意,隻要能見到那些老麵孔,讓我童年的遺憾也能少一點。而且,你一說同學,我還想起了咱們當年的班花呢,好像叫什麽曉紅吧?”

“周曉紅。”九斤想都不想便回答了出來,“人家現在更不得了,據說在往影視方麵發展,你小子還是別抱什麽念頭了。”

我笑道:“我就是想見見人家嘛。說定了,下周咱們一起去參加同學會。”

九斤聳了聳肩,隻好答應下來。

之後,考慮到孫公子的事情已經結束,我和九斤便直接來到山哥店裏,給鬱之打了電話,讓他從湖南回來。

可是沒想到等了兩天後,鬱之回來的第一件事,竟是打算回家看看。

鬱之的老家

在雖然也在安馬市,但卻是在我們市的最北邊山腳下,是個較為偏遠的小山村。

看到他剛從火車下來疲憊的樣子,我頗為不忍,於是勸道:“你剛回來,不妨再休息幾天,何必急於一時呢?”

誰知鬱之竟一臉焦急的說道:“不瞞你們說,我父親前天就給我打電話了,說是我們村中出了一件大事,要我趕緊回去幫忙處理。所以你們就是不給我打電話回來,我也得讓你們找個人去替我了。”

我驚問道:“何事如此緊急?”

鬱之搖搖頭說:“父親電話沒說,但是聽他的語氣,似為頗為緊急,否則他也不會給我打電話。”

我一聽這話,心中暗自思忖:鬱之在我們道門圈內也頗為出名,被稱作“安馬王家”,常年從事靈異活動,其家族中也常有極具靈根之人,被送往各大道觀修習道術,稱得上道門中的名門旺族。

要知道,在現今的社會,哪個家族裏能出一個靈根較好的弟子,已屬難事。安馬王家近年來卻連出五人,可見其家族底蘊之深。

但是能讓這樣一個底蘊極深的家族都覺得緊急的事,會是什麽事?

我心裏浮起一層疑問,於是便自告奮勇道:“不如這樣吧,我陪你一起回老家,怎麽樣?”

鬱之猶豫道:“我自家的私事,麻煩你們不太合適吧?”

我笑道:“有什麽合適不合適的?咱們現在同為戰友兄弟,你家的事就是我家的事。咱們人多力量大,越快處理完,你越快回來忙店裏的事,不是正好嗎?”

九斤聽了我的話,立即喊道:“對!所以,你們一定要帶上我一起回去。”

我忙勸道:“你小子就別跟著去了,店裏隻有倩雯一個人怕她應付不來,而且你還得準備叔叔生日的事,你怎麽脫開身?”

九斤思慮一陣後,隻好點頭同意,問道:“那你呢?什麽時候趕回來?能趕上下周的同學會嗎?”

我無所謂的笑了笑:“這個可沒準,能趕上就去,真趕不上了不去也行,反正這麽多年沒見了,沒事的。”

九斤沒再說什麽,隻好囑咐我們萬事小心,辦完

事了盡快回來。

鬱之心中焦急,沒有再做過多停留,我倆便立即啟程往他老家趕。

鬱之的老家位於我們安馬市最北邊的三槐山,遠離市區,王氏族人生活其中,不常與外人接觸。

三槐山,並非是說山上有三棵槐樹,而是取自“三槐世第”一說。

在古代,槐樹通常是宮廷官府裏吉祥、富貴、尊優的象征。在《周禮》中曾有“麵三槐,三公位焉”之說,意思是在彰廷門外栽植三株槐樹,借以象征司馬、司空、司徒三公的品位。周朝廷還在左右各栽九棵槐樹,稱“九棘”,以分別大臣的品位,左九棘則象征孤卿大夫的品位,群士在後,右九薪象征公侯伯子男的品位,群吏在後。世人庭院多種槐,目的就在於討個吉兆,祈願子孫位列三公。

公元969年,已是大宋開寶二年,有人密告魏州節度使符彥卿謀叛。魏州即大名(大名縣亦名魏縣),宋太祖乃派王祐權知大名府。那個時候,莘縣一帶歸屬大名府,宋太祖要王祜衣錦還鄉,許以“便宜”行事,並以趙普相位相許的真實用心在於除符,王祐自是心知肚明。但王祐至大名接任後,明察暗訪,卻查無實據,數月無聞。宋太祖乃驛召麵問,王祐直言稟報,符彥卿無謀叛事實,並以自己全家百口性命擔保。甚至直諫太祖吸取晉、漢(五代)皇帝因猜忌而濫殺無辜的教訓。太祖聽後很不以為然,乃把王祐改派知襄州。如此以來,王祐升遷宰相的許諾當然是落空了。

俗話說“長江後浪推前浪,一浪更比一浪強”,王祐做宰相的願望落空了,那麽和現代人想法一樣,由子孫來幫助自己願望實現,因此在其赴襄州任前在其宅院內,手植槐樹三棵,曰:“吾子孫必有為三公者。”以我們今人的思想揣度王祐當時的心情,很可能對自己當不成宰相有點生氣,可能是“別看我不能位列三公,我的子孫一定有能擔任宰相,位列三公的”氣話。

所以說,三槐王氏是王氏子孫繁衍最大的支派,而人們也常以“三槐世第”來指代王姓。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