胖胖的身軀,穿上絲綢,蠢笨無比,配上那副惡心的表情,看了就讓人倒胃口。

杜五郎陰沉著臉,眯著眼盯著劉桂花,如果可以,杜五郎畢竟想揍劉桂花一頓,甚至還想殺了她。

杜九妹拉著五哥,嬌聲喝道:“我們有娘生,也有爹養。我們爹沒死,活的好好地!你們欺負我,當我們爹回來,會給我們出頭的,你們等著吧!”

杜九妹不知道杜大山在西北到底是什麽職位,但現在也管不了那麽多,吹牛誰不會,最好能嚇住他們。

眾人一愣,杜大山還沒死?哎呦,還有這八卦啊!

杜婆子,杜長順的臉色最是精彩,有為難,有疑問,就是沒有高興。兩人相視一看,心裏沉甸甸的。若是大山回來,知道事情始末,以後在三兒子麵前就直不起腰了。

杜九妹觀察到杜長順,杜婆子的表情,心裏一涼,臥槽,不會杜大山真的是杜婆子和杜長順撿回來的吧。

如果是親生的,即使再不受寵,再不喜歡,但聽到已死的兒子還活在這個世上,都是應該高興啊,根本不可能有這樣的表情。

以前杜九妹對李大嬸和孫婆子說的八卦,持懷疑態度,不過現在有幾分相信了。

隻是現在不是追究父親身世問題,而是要和五哥一起直麵劉桂花等人,覺得有兩個臭錢,就想欺負他們,門都沒有,更沒有窗戶!

果真在杜九妹說完之後,正在吃瓜子的劉桂花一愣,旋即覺得不可能。哈哈大笑:“哎呦,笑死人了,這馬上是春節,不是中元節,你爹怎麽能回來呢?”

這劉桂花的話,十分刻薄,若是以前。杜五郎和杜九妹都受不了。不過現在父親沒死,這是大伯父杜清塵送來的消息,一定是真的。

“嗬嗬。這就不勞大伯母費心了,過段時間你就可以見到我爹了,到時候我會原話轉告我爹的,大伯娘說我們有娘生。沒爹養。”杜五郎剛才很憤怒,不過在看到眾人的神色之後。心裏卻有種暢快感。讓你們欺負人,讓你們亂說話!

趁著那些人還在發愣的時候,帶著杜九妹離開了,才不想繼續看那些人的表情。

若是以往。杜婆子一定會出言為劉桂花說話,可現在卻不吭聲。雖然她不喜三房的孩子,但卻知道這些孩子不會說謊。既然杜大山沒死。那她可要好好琢磨琢磨怎麽籠絡杜大山?

杜長和的心情更加複雜,若是杜大山回來。家裏必定又有一番變動。已經享受到甜頭的杜長和,不希望有波折變動。

若是杜九妹知道杜長和心裏所想,定會罵道,不是親生的,果然不心疼。

出了這個變故,一些來串門的人也坐不下去了,紛紛離開。哎呦,天大的八卦啊,杜大山沒死,而且還當了大官......

院子裏的杜大海,杜大河對杜大山死活不關心,但杜大湖卻有點高興,畢竟小時候杜大山作為哥哥,帶杜大湖一起玩,一起打獵,關係好不錯。當年楊氏在寄來過得不好,杜大湖曾經偷偷給楊氏錢,幾十文,上百文,隻是後來被閻荷花發現了,並且說了一些不好聽的話,類似“小叔子養活嫂子”,從那之後杜大湖就不敢繼續了。

不過家裏的活,杜大湖盡量多幹,這樣三嫂就可以少做一些。

杜五郎和杜九妹快步走到村口,沒有人追來,兄妹兩個哈哈大笑,今天雖然受氣,但看到那些變化多端的表情,非常高興,心情特別好。

兄妹二人回去之後,跟楊氏說了老宅的情況。

楊氏唏噓不已,哎,心裏再一次為丈夫不值。等丈夫回來,楊氏一定要轉變丈夫的觀念,定不能再讓丈夫和以前一樣。

杜九妹則是把父親身份的事情,放在心裏,等到父親回來,再查找也不晚。

送完了各家的節禮,楊氏母子五人關門過節。

說到節禮,不得不提李瑞,這次送的節禮別出心裁,不光有筆墨紙硯,還有兩匹粉色的絲綢。

這樣的顏色,杜七妹穿最好看了。

李瑞送了禮,楊氏細心準備回禮,價值差不多十幾兩銀子,和李瑞的禮價值相當。

李大地主看到杜五郎送來的年禮,很是好奇,貌似和杜五郎沒有禮尚往來啊。雖然兒子和杜八郎的關係不錯,那僅僅是孩子之間的,送禮並不重。

李瑞的母親戚氏,也很好奇,便讓身邊的丫鬟去查,一查便發現了兒子的蹊蹺之處。

“娘子,這杜五郎送來的禮品,差不多有十五兩銀子,來往不小。雖然杜八郎在我們學堂上學,但也交了束脩,沒必要再給我們送這麽多東西啊。”李大地主非常不解,晚上跟妻子一起琢磨這件事請。

戚氏掩嘴而笑,丈夫那麽聰明的一個人,居然沒看出兒子的反常,嗔道:“讓你整天看賬本,兒子長大了,你都沒注意到。”

“這是何意?”李大地主疑問道,兒子個子跟他一樣高,身板壯實,的確是長大了。

“我看了瑞兒給杜八郎家裏送的禮,除了點心男女都吃,剩下的東西全部是女子用的,比如布料和絹花。”戚氏解釋道,“若不是看上那杜家的閨女,你兒子會送這樣的禮?”

李大地主一愣,是啊,他自己的兒子,自己非常了解,笑道:“這個臭小子,居然也有愛慕的人了。娘子,你見過杜八郎家的姐妹?”

戚氏笑笑,道:“上次杜家村族長添了個孫子,我去吃滿月酒,見了那杜八郎的娘親楊氏,以及楊氏的小女兒,模樣不錯。還有個大女兒,過了年就十三了,所以沒出來吃酒席。不過看楊氏和她小女兒小九兒的容貌,可以看出那杜七妹容貌不會差了。不信,你套套兒子的話。”

李大地主聽了,嗬嗬一笑道:“行,我順便查查這母子無人如何。一把能回價值十幾兩銀子的禮,想必家底子不薄。”

“那楊氏一手好繡活,養活四個兒女,實在難得。”戚氏笑道,尤其是楊氏的回禮,讓她覺得楊氏為人處世周到。(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