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譽回到館驛,越想越覺得,投獻大齊,是個超級英明的決策。

和所有皇帝一樣,段譽對大理百姓的未來,遠不如自己家族的未來關心。試想,如果大理並入大齊,朝廷怎麽著不得給他封個能世襲的爵位?還不能太低,否則不合禮法。一旦有了爵位,子孫的富貴算是有了保證。

做大齊的爵爺,遠比做大理皇帝優越,不服來辯。

首先,安全。大齊勳貴沒實權,但也不用擔心被皇帝迫害呀,坐吃等死毫無問題,權益還受大齊保護。若是出個優秀子弟,大齊也不禁止勳貴子弟讀書做官。

做大理皇帝就不一樣了,得罪了大齊會倒黴。就算不得罪大齊,像上次高麗一樣,莫名其妙被契丹侵略,即使後來大齊出兵支援,損失卻已經無法挽回了。擔驚受怕的,何必呢。

其次,省心。除了大齊皇帝,哪個國家的帝王敢隨便不理朝政?一個不小心,被臣子架空,嚴重點謀朝篡位,一點都不稀奇。

做大齊爵爺就又不同了,就算有爭鬥,也是家族內部奪權。對段譽來說,都是他的子孫,誰做家主無所謂嘛。外人謀奪他段氏的爵位?朝廷根本不承認好不好。

最後,悠閑。這主要是針對段譽自己,他不是不喜歡權勢,但他同時也喜歡遊山玩水。如果擁有無上皇權的代價,就是每天悶在皇宮中批閱奏折、處理朝政,那麽權勢到底有什麽吸引人的?

非得等老了傳位給兒子,裝模作樣剃度出家,才能跟父皇一樣,偷偷溜到大齊找樂子……段譽總覺得,這充滿悲涼色彩。

當初段譽對秦行之感慨,做大理皇帝,還不如做大齊官員。今天段譽一分析,不,他甚至不需要做官,隻要大齊皇帝看他順眼,封他個夠意思的爵位,子孫後代的福祉就妥妥的。

況且,段氏貴為皇族,名下財富產業絕對是大理頭一份。他是投獻,不是被征服,這些東西大齊沒理由奪走,都還是他自己的。

段譽心中忍不住呐喊:祖先啊,你們浪費了多少寶貴時光?我們早該把大理送給大齊了!

其實如果大齊軍力和從前一樣,段譽不見得會這麽想。說到底,飛船部隊橫空出世,受影響的何止高麗、契丹,也不僅僅是大理,周邊任何一個國家,都會產生一些以前從沒出現過的想法。

孫蒙不接受大理,段譽決定找敬愛的恨天伯幫忙。

秦行之聽了段譽的想法,沉默了好一會兒。

“段兄,你何必想不開呢?”

段譽正色道:“不是想不開,這叫識時務者為俊傑。小道長,如果小王是倭國皇帝,海島和陸地隔離,別人要打我先得渡過大海,我也願意當皇帝作威作福。”

“你不會的,你不是那種人,大理百姓也和倭國人完全不同。”

“好吧,小王承認,即使我是海島皇帝,仍然希望能到大齊來,見識一下真正的文明國度,拜訪各位高僧大德。但其實這並不重要,因為大齊有神奇的飛船,隻要你們願意,隨時可以攻打任何一個海島。”

“段兄,當初你說過,大理和大齊中間隔著叢林瘴氣,來回一趟很不容易……”

“小王確實說過,但那時大齊沒飛船呀。”段譽打斷秦行之,“有了飛船,距離已經不成問題。小王以為,這就是天意!”

毛的天意,飛船是道爺為胖子發明的玩具好不好。

秦行之沉吟道:“大理,和契丹、吐蕃一樣,自古以來就是華夏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大齊不要,不代表外人可以隨便拿走。當然,大理百姓和大齊同宗同語,你們不算外人。按說呢,貧道應該勸陛下接受大理。”

段譽大喜:“請小道長成全。”

“您這是得有多不願當皇帝?”

秦行之吐槽一句,繼續道:“段兄,如果說攻伐某個國家,距離對大齊來說,確實已經不是問題。但大理要成為大齊的一個州,就需要和中原互通有無。這不屬於軍事行動,飛船沒有任何用處,除非有民用飛船。然而民用飛船是不可能出現的,不僅因為朝廷不允許飛船民用,更重要的是,飛船的發動機是道門手段煉製,它並沒有普及的基礎。”

段譽不服:“大理和大齊一直有貿易往來……”

“兩國間的貿易,利潤多豐厚你是清楚的。上次段兄來大齊,向陛下求取貿易優惠,正是因為大齊開放幾個貿易項目,對大理來說,享受的就是獨家代理資格。如果大理成了大齊的一部分,這些一本萬利的好東西,你們可就沒權力隨便往外賣啦。”

段譽默然不語。

這是事實,大齊給大理貿易優惠,最受益的肯定是段氏皇族,隨後才是權貴。至於普通百姓,抱歉,能吃飽飯就已經是太平盛世、聖天子在位了。

縱觀古今中外,基本差別不大。

“段兄,大理流行佛教,你們這些皇帝啊,接觸和尚時間太長,都快讓他們忽悠瘸了。你確定,你真的願意放棄自己的利益,做一個大齊閑散權貴?”

段譽斷然道:“願意,又不耽誤享樂,朝廷也不禁止權貴做生意發財,我為什麽不願意?”

段譽並不傻,為逍遙自在而主動放棄皇帝寶座,就算他願意,段氏其他人、大理權貴還不一定願意呢。

可他參觀過武學院後,越分析越覺得,大齊正在高速發展,未來必然把所有國家遠遠拋在身後。假以時日,大理、高麗這些自詡文明的國度,怕是在大齊人眼裏,也會和契丹一樣,淪為野蠻人。

現在抱大腿,總比以後被逼無奈投獻強。

可惜,在這種國家大事上,小道士永遠很業餘。他當初敢建議耶律宗全搞集權製,就是明證。要知道,那對大齊可不是好事。

他可以和朝廷大佬胡攪蠻纏,也能搞出飛船部隊、武學院之類在別人看來十分神奇的東西。但是實話實說,玩政治,小道士就是個菜鳥。

後世大理是華夏的一部分,按說他該促成此事。

可後世的吐蕃、契丹也是華夏一部分呢,文良純等人對契丹也許還有點興趣,對吐蕃向來是嗤之以鼻的。這應該不僅僅是眼光局限問題,一群老奸巨猾的文臣,肯定有他們的考慮。

因此秦行之決定藏拙。

“好了段兄,有機會我跟文大人他們說說,但貧道不保證一定能說服他們。你也別有思想負擔,先忍耐點,勉為其難做著皇帝……”

……

冊立太子,完全屬於皇家內部事務。

理論上,除非和禮教相悖,朝廷大臣都無權幹涉,頂多通知他們一聲。因此,正常的做法是皇帝直接下旨冊立太子,並不需要舉行什麽儀式,更不會請周邊國家派使節過來觀禮。

要知道,隻要皇帝沒死,太子隨時可以更換。你大張旗鼓搞什麽冊立太子儀式,以後看太子不順眼,想換都不好換,這豈不等於給自己挖坑?

再私密的家事,也擱不住太祖皇帝喜歡熱鬧。

當初太祖冊立太子,人選他根本無所謂。兒子多,可惜都不像他那麽“幽默風趣”,隻能隨便拉出長子,反正大家都一個鳥樣。

但儀式必須足夠隆重,否則哪來的熱鬧?

太祖不見得就希望後人跟他一樣玩法,這點小道士可以作證。但他是開國皇帝,任何一個不起眼的舉措,都有可能成為所謂的“祖宗法度”。於是冊立太子儀式隆重盛大,就成了大齊傳統之一。

當然,曆代皇帝一般不會像孫蒙一樣,這麽早就冊立太子。即使那些遺傳了太祖不著調基因的皇帝,也會選擇等皇子們長大一點,再確定最合適的人選。雖說大齊也講究立長立嫡,但並不是特別嚴格。

我們有理由懷疑,不著調皇帝的目的,是希望老天爺給麵子,兒子中間能出個同樣不著調的人才。這樣才能真正繼承自己的衣缽,把鬧騰發揚光大。

可惜,不著調這種天賦,也是可遇不可求的。

和當初皇帝大婚差不多,今天紫宸殿外的廣場上,聚集了大量大臣、勳貴,還有各國派來的使節。皇帝寶座上,孫蒙和兒子孫思道並排而坐,接受臣子的膜拜。

孫思道年齡太小,說話都隻能吐單音節,這關係到他終身幸福的大事,對他來說,還不如父親手裏冒出的小火苗有意思呢。

他好奇的伸出小手去抓火苗。

孫蒙一抖手,火苗消失不見,取而代之的,是一條由水組成、活靈活現的微縮版飛龍。這家夥懶得出類拔萃,但隻要是好玩的東西,他從不吝嗇下苦功。比如現在的水龍,能塑造得這麽逼真,就是他不厭其煩改進的結果。

孫思道小手用力一抓,水龍應聲破碎。

“噠噠噠!”孫思道不高興。

孫蒙攤開手掌,一個泥土做的小人兒緩緩冒出來,然後在他的掌心翩翩起舞。

“噠噠噠!”孫思道興高采烈。

大臣和使節離得太遠,視力有限,看不清皇帝在幹什麽。可同樣站在遠處的“道門來賓”卻看得清清楚楚,李奉常忍不住看了眼旁邊的小道士。

秦行之報以微笑:“陛下百忙中不忘練習法術,果然是個合格的道祖苗裔,值得讚揚,貧道很欣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