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剛才發出的是氣功治療中治療寒邪的氣,怎麽會這樣,雖然會發熱,但是怎麽會那麽誇張呢……”老人喃喃私語。

“爺爺,你的氣功好嚇人啊,好強的功力啊。”易龍把咖啡倒在手臂上,立刻蒸汽滾滾,手臂上的熱終於消失了些。

“我也不清楚,更我意料的不一樣,也許和你特殊體質有關吧。”老人道。

我連熔漿都不怕,為什麽被爺爺一發功就感到熱,這氣功好神奇呀。易龍心中暗歎道。

“爺爺,什麽是氣功呀,那麽厲害?”易龍好奇問道。

老人被易龍一問,看著易龍,嚴肅道:“龍兒,你真的想了解氣功嗎?”

“恩,是的,爺爺,我聽過氣功,但是對氣功有種將信將疑的感覺,聽著就玄乎,但是當我知道有修煉功法的時候,我想,氣功也一定是有的,爺爺,你可以幫我解釋一下嗎,什麽是氣功,其原理是什麽,雖然我意外地得到一些功力,但是還是不知道為什麽,心中總是有種模糊感。”易龍也說出了心中對自己意外得來的功力的疑惑,看到爺爺會氣功,便有了求知之心。

“很好,龍兒,你能有這樣的心態,爺爺感到很高興,既然你想知道,我就給你解釋一番,能不能理解就要靠你自己了,要認真聽,不可兒戲知道嗎?”

“知道了爺爺。”

“氣功,即是練氣的法門,達到人體精氣神合一,調整人體的機能,發揮人體的潛力的一種方法,看似玄乎,但是說起來並不難理解,龍兒隻要好好聽,相信你的悟性,一定可以明白一些東西的。”

“恩,爺爺。”

“氣功是以調心、調息、調身為手段,以防病治病、健身延年、開發潛能為目的的一種身心鍛煉方法。調心是調控心理活動,調息是調控呼吸運動,調身是調控身體的姿勢和動作。這三調是氣功鍛煉的基本方法,是氣功學科的三大要素或稱基本規範。

原始的氣功沒有名稱,以後一部分稱為“舞”,如《呂氏春秋》所說的“筋骨瑟縮不達,故作為舞以宣導之”。春秋戰國時期,氣功被概括於“導引按蹺”之中,如《素問-異法方宜論》的“痿厥寒熱,其治宜導引按蹺”,而散見於曆代名家著作中的靜坐、坐忘、禪定、胎息、行氣、服氣、調氣、周天、內丹等也都屬於氣功的內容。至於“氣功”一詞,最早見於晉代道士許遜所著《淨明宗教錄》一書,即使這是後世托名之作,那麽最晚也在隋唐時期。在隋唐以後才出現的《中山玉櫃服氣經》記載:“氣功妙篇,氣術之道略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