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理論指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

摘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形勢下的高校學生思想政治工作,應以鄧小平同誌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理論為指導,作者通過學習《鄧小平文選》、聯係並分析當前高校學生思想政治工作出現的新情況和新問題,提出了新形勢下加強和改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幾點思考與建議。

關鍵詞: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思想政治工作

中共中央《關於加強黨的建設幾個重大問題的決定》指出:“1992年鄧小平同誌視察南方的重要講話和黨的十四大,開創了我國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新階段。十四大確定鄧小平同誌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在全黨的指導地位,提出用這一理論武裝全黨,宣告堅持黨的基本路線一百年不動搖……,闡明了加強黨的建設和改善黨的領導的曆史任務和指導原則”。因此,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新形勢下的高校學生思想工作,必須以鄧小平同誌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為指導,全麵理解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基礎上,積極探索新形勢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新路子。

一、重視學校教育和思想政治工作,培養德、智、體全麵發展的“四有”新人是鄧小平同誌的一貫思想

早在50年代初鄧小平同誌就明確指出:“學校教育工作搞不好,關係重大……學校是教育機構,在學校裏是宣傳教育第一。學校裏的任何工作,包括黨、團、行政工作都必須注意這一點”(《鄧小平同誌論教育》第1~2頁《黨要過問學校教育工作》)。小平同誌在《在全國青年社會主義建設積極分子大會講話》中指出:“青年應當有遠大的理想。”同時要求“青年應當努力學習”,要求青年要學習和掌握科學和技術,重視馬列主義學習,不斷提高自己的政治覺悟。這是鄧小平同誌關於培養“四有”人才的較早論述。

進入80年代以來的改革開放時期,隨著黨的工作重心轉移,小平同誌在思考我國的發展戰略時指出:“不僅著眼於本世紀,更多的著眼於下一個世紀”。“要加強各級學校的政治教育、形勢教育、思想教育、包括人生觀教育、道德教育”(《鄧小平文選》第二卷第369頁)。在科學總結我國社會主義建設的經驗教訓和思想、文化建設的客觀規律的基礎上,小平同誌於1980年明確提出了培養“四有”新人的目標:“要努力使我們的青少年成為有思想、有道德、有知識、有體力的人”(同上)。後來又多次指出:建設社會主義的精神文明,最根本的是要使廣大人民有共產主義的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這既反對了過去長期存在的空談政治的“左”做法,又反對了離開正確的政治方向片麵追求文化知識的錯誤主張。這是對毛澤東同誌關於德、智、體全麵發展,培養又紅又專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教育思想的繼承和發展,是培養跨世紀人才的根本要求,把理想教育、道德教育、紀律教育對人才培養的重要作用,上升到一個新的高度來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