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天驕嘿嘿一笑道:“小兄弟不許客氣。”眼睛一番,看見血衣婆婆,低聲道:“這老婆子也要帶進那地洞之中嗎?”

風冷情道:“這個倒無所謂,咱們隻要救出我嬸娘,這婆婆倒也不必為難於她。”

成天驕嘿嘿笑道:“風兄弟真的是仁慈的很,隻怕那將風二娘擄掠而走的那個人未必有什麽好心。”

風冷情一時之間倒也想不出如何處理這血衣婆婆的辦法。

成天驕眼珠一轉道:“交給我吧。”說著上前,牽過那條拴在血衣婆婆腳上的鐵鏈,將血衣婆婆拽進屋中,而後把那鐵鏈繞在那供桌一腳之上,死死縛住。隻給血衣婆婆留下一尺來遠的地方能夠活動。而後乘那血衣婆婆不注意,伸出一指,點了血衣婆婆的穴道。血衣婆婆立時昏暈過去。成天驕右手掏出一個黃色小瓶,輕輕打開,而後小心翼翼的灑在那血衣婆婆的身上。

鐵中堅一呆,道:“這是什麽?成前輩?”

成天驕詭秘的一笑,道:“這是碧蠶卵。大家千萬注意,莫要再沾這血衣婆婆。”

碧蠶卵?這三個字一說出口,風冷情和鐵中堅,水靈都是臉色微變。

這碧蠶卵乃是天下十大奇毒之一。

這天下是大奇毒都是厲害無比。舉凡孔雀膽,鶴頂紅,番薯芽。蝮蛇誕。斷腸草……等等都是世間極毒之物,而這碧蠶卵更是毒中之毒。這碧蠶卵曬幹之後,磨成粉狀,而後用時撒於人身之上,無色無味,中者無知無覺。而後倘然有人觸到這中毒之人身上的衣衫肌膚,便也會中這碧蠶卵的奇毒。三日三夜之後,渾身奇癢,肌膚潰爛,最後不治而亡。

這碧蠶卵可說是劇毒無比。

這成天驕在那血衣婆婆身上下了這奇毒碧蠶卵,那就無異於送這血衣婆婆上了黃泉路。

風冷情臉色微變。成天驕卻是若無其事,道:“咱們走吧。”說著當先走到那供桌跟前。掀起那供桌的簾布,向那供桌底下望去,隻見那供桌底下果然有一塊四四方方的木板翻了起來,露出下麵一個黑漆漆的洞口。

洞口裏麵,一條石階緩緩向下延伸。

成天驕取出一根火折子,迎風一晃,點亮火折子。當先走了下去,程小秋,水靈,風冷情,鐵中堅四人緊隨其後。五個人沿著石階一路向下,數十級石階過後,眾人來到一處甬道之中。

這甬道並不甚寬,甬道地上鋪著厚厚的青石。眾人沿著這青石甬道慢慢向前。拐過兩個彎,眼前便出現一間巨大的石室。石室之中空無一人,隻有中間擺著一座足足有五六米方圓的巨型方鼎。這方鼎成長方之狀,有一米來高。四麵雕滿了各式各樣的走獸飛蟲。看上去古樸而又神秘。

鐵中堅沉聲道:“看這四方鼎,似乎有幾百年之久了。”

成天驕看到這一尊方鼎之後,臉色慢慢變了,變得有些不安起來。此刻聽到鐵中堅說話,不由得反駁道:“這一尊四方鼎,最少有兩千年了。而且這不是一般的鼎,而是昔年楚國巫師所用的祭神鼎。”

其餘四人都是微微一怔。鐵中堅喃喃道:“祭神鼎?那是什麽東西?”

成天驕麵有憂色,望著那一尊大鼎,緩緩道:“祭神鼎,又叫聚靈鼎。”

風冷情,水靈,鐵中堅三人聽到這聚靈鼎,都是臉色一變。似乎這聚靈鼎之上有些什麽讓人感到恐懼至極的事情。

因為這裏麵的人都知道這聚靈鼎是什麽東西。——聚靈鼎就是蠱具。也就是各種蠱術所用的器具。

這蠱術之道由來已久,自古便和痋術,降頭合成雲南三大邪術。

蠱術更為三大邪術之首。

蠱是一種以毒蟲作祟害人的巫術。孔穎達《十三經注疏》曰:“以毒藥藥人,令人不自知者,今律謂之蠱毒”。《本草綱目》裏說:造蠱的人捉一百隻蟲,放入一個器皿中。這一百隻蟲大的吃小的,最後活在器皿中的一隻大蟲就叫做蠱。可知蠱本來是一種專門治毒瘡的藥,後來才被人利用來害人——“取百蟲入甕中,經年開之,必有一蟲盡食諸蟲,此即名曰蠱。”

古籍記述或民間傳說的蠱的種類繁多,有金蠶蠱、蛤蟆蠱、蜈蚣蠱、水蠱、羊蠱、魚盅、牛蠱、犬蠱、雞蠱、鵝蠱、草蠱、菌蠱、虱盅、蠍子蠱、鬼蠱、馬蜂蠱、大象蠱、螞蟻蠱、豬蠱、蜘蛛蠱、等等。不僅種類繁多,而且善於變化以至無窮,讓人防不勝防,晉幹寶《搜神記》所說:"盒有怪物,若鬼,其妖形變化,雜類殊種.或為豬狗,或為蟲蛇,其人皆自知其形狀。常行之於百姓,所中皆死。是為蠱。

蛇蠱又是這其中較為厲害的一種。據古書上記載:彝人有養蠱者,其術秘,不與人知。或雲養大蛇而取其涎,****為末,投食物中,人誤食之,七八日即病,不治則死矣.雲南白族更有傳說,養蠱人是祖傳的,蠱藥放在放蠱者的拇指指甲縫內,在別人吃飯喝水時,趁人不各把藥彈進碗裏,吃到蛇蠱的人總覺得肚子氣鼓氣脹,吐出像蛇一樣的吐沫。

虱子蠱也非常厲害。吃著虱子蠱的人全身奇癢,用手一抓便到處起泡,泡抓破就有三五成群的虱子爬出來。

而這金蠶蠱則是這諸多毒蠱之中至為厲害的一種——清張混《滇南新語》中說-蜀中多薔蠱.以金蠶為最,能戰人之生,掇其魂而役以盜財帛,富則遺之,故有嫁金蠶之說。民間傳說,金蠶盅性喜潔淨,凡養蠱人家家中塵埃絕無。中了這金蠶蠱的人,胸腹攪痛,腫腹如甕,七孔流血而死。蠱在苗疆俗稱“草鬼”,相傳它寄附於女子身上,危害他人。那些所謂有蠱的婦女,被稱為“草鬼婆”。

《隋書·地理誌》曾經記載草鬼婆如何製蠱:“其法以五月五曰聚百種蟲,大者至蛇,小者至虱,合置器中,令自相啖,餘一種存者留之,蛇則曰蛇蠱,虱則曰虱蠱,行以殺人,因食入人腹內,食其五髒,死則其產移入蠱主之家。”

眾人眼前看到的這一尊祭神鼎就是一尊養蠱的器皿。隻不過尋常養蠱的不過是小鼎而已,那有這般龐大的蠱鼎?看這祭神鼎上的紋飾,似乎是春秋戰國時期的古物。想不到卻在這一個義莊的地洞之中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