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砌牆小問題

第二天基礎驗槽很簡單的就通過了,或許是周總監跟其他部門打過了招呼,得知這基礎是在劉有墨指導下挖掘的,全都表示沒有意見。

驗槽通過,那麽就可以離開開始打基礎墊層按設計修建筏板基礎。

筏板基礎:由底板、梁等整體組成。建築物荷載較大,地基承載力較弱,常采用砼底板 筏板,承受建築物荷載,形成筏基,其整體性好,能很好的抵抗地基不均勻沉降。

筏型基礎又叫筏板型基礎,即滿堂基礎。是把柱下獨立基礎或者條形基礎全部用聯係梁聯係起來,下麵再整體澆注底板。

筏板基礎分為平板式筏基和梁板式筏基,平板式筏基支持局部加厚筏板類型梁板式筏基支持肋梁上平及下平兩種形式。一般說來地基承載力不均勻或者地基軟弱的時候用筏板型基礎。

而且筏板型基礎埋深比較淺,甚至可以做不埋深式基礎。

筏板基礎施工,混凝土澆築完畢,應灑水養護的時間為(底板混凝土為抗滲混凝土,養護周期不少於14天)

建築物采用何種基礎型式,與地基土類別及土層分布情況密切相關。

工程設計中,常遇到這樣的地質情況,地下室底板下的岩土層為風化殘積土層、全風化岩層、強風化岩層或中風化軟岩層,因此,有可能采用天然基礎。

高層建築地下室通常作為地下停車庫,建築上不允許設置過多的內牆,因而限製了箱型基礎的使用筏板基礎既能充分發揮地基承載力,調整不均勻沉降,又能滿足停車庫的空間使用要求,因而就成為較理想的基礎型式。

筏板基礎主要構造型式有平板式筏板基礎和梁板式筏板基礎,平板式筏板基礎由於施工簡單,在高層建築中得到廣泛的應用

劉有墨心裏也鬆了口氣,這基礎隻挖了一米五左右,這基礎說什不深不說淺也不算淺,如果這地基不行真挖到了三米左右,那麽就沒辦法按照設計圖上做筏板基礎了,按照劉有墨的修建模式,肯定會修改成樁基礎,但是修改設計又會涉及到與設計院的溝通,這就是跟老板增加麻煩了。

確定好了基礎模式,剩下的就是工人去編紮鋼筋了,這又是一個枯燥的事情,劉有墨與鋼筋工人交代了一下基地鋼筋網的綁紮間距還有搭接長度就在一旁去守著了。

至於梁超這根本就沒他事情,他早上幹脆床都沒起,現在都還在**躺著睡大覺。

閑來無事,劉有墨在工地上四處溜達起來,二棟那邊基礎回填完成已經過去一天多了,一層的牆體砌磚砌得熱火朝天,本來也沒有什麽事情便溜達了過去。

二棟應該是鍾武在主要負責,工人砌磚的時候施工員也沒多大的事情,他便在一邊玩著手機,看見劉有墨過來打了給招呼後低下頭繼續玩了起來。

劉有墨看著工人砌築牆體,沒走幾步便停了下來仔細的盯著一麵牆看了起來。

砌磚的師傅看了看停在麵前的劉有墨雖然好奇也沒有說什麽,手中的活沒有半刻的停歇。

“師傅,你先停一停。”

劉有墨出聲招呼道。

“紮個了?(四川話,怎麽了的意思)”

磚工師傅詢問道。

“鍾施工,你過來看一下。”

這第二棟畢竟不是劉有墨在負責,但是他既然發現了問題肯定還是要提出來的,但是怎麽去處理還是要這具體負責的施工員去實施,不然自己越權做了別人的事情會引起他人不高興的。

“怎麽了,劉工?”

鍾武帶上放在邊上的安全帽走了進來。

“這牆體修得點歪,中間有一公分左右的誤差,而且灰縫不算飽滿,到時候收汗了會影響承重效果看起來也不好看。”

劉有墨指著眼前這麵修了一米多高的牆體說道。

“有點歪?”

鍾武有點疑惑的看了看,他實在看不出這麵牆到底哪裏歪了。

“你對著醫院院牆的牆邊看一看,然後換個角度對麵一個房子的牆邊再看看就知道了!”

劉有墨提示道,他這個方法完全就是老道施工員才知道的經驗,對比參照物確定牆體的垂直程度,已經完成的建築物垂直程度一般都是達標的,出現歪斜的可能滴很低,如果一個參照物不能確定,那就多一個參照物,劉有墨就是在對比之後發現這麵牆有點歪斜。

這種小的細節是不容易發現的,不然就是隻有等到以後牆麵抹灰(水泥砂漿抹麵)的時候才容易發現,不過那時候才發現的話,會給抹麵提升不少的難度,工人做起來也會更麻煩。

“磚工師傅,你自己看看,再吊一下線,(在空地定一個點,利用掛墜自然垂直的特定確定垂直度)把線繃起來修,這確實有點歪!”

既然發現問題了,自然要馬上處理,鍾武有些感謝的看了看劉有墨,如果是張經理發現這個問題,或者牆體修好後才發現那麽他免不了一頓訓斥。

“有點歪,那紮個辦?”

複驗之後磚工師傅也發現了問題,但是他卻不願意說出那個處理結果,一般工地上這種問題就是拆了重修,而且這個完全就是磚工師傅的責任,簡單點就是之前白做工了,麻煩點還要找他計算損失。

“劉工你說怎麽處理更好?”

鍾武也不太想拆掉重修,這推了半堵牆張經理自然會知道,一頓訓罵還是避免不了。

“這誤差不是很大,你這堵牆是今天剛砌築的吧?”

劉有墨想了想之後詢問道。

“嗯,才修起來一會兒,你看嘛灰縫都還是濕的。”

“嗯,那就好辦了,你先重新吊下線,吧位置定好,然後兩端把線給繃直了,看看誤差多少,然後慢點在磚一側敲擊把錯位的磚敲回原位就可以了,最後你在收下灰縫。”

劉有墨也不願意去為難工人,這種小失誤能簡單的修改就簡單的修改好了,除非是大的問題,不然劉有墨也不願意輕易去拆除破壞什麽,這對老板的材料是種浪費,也耽誤工期。

“聽到了就照做吧!”

鍾武指示道。

“要得,跟到就修改(四川話,馬上照做的意思。)”

說完磚工就找劉有墨的方案開始修改。

“鍾施工,這邊每天牆體是修多高?拉結筋怎麽放的”

劉有墨詢問道。

“嗯,按規矩做的,每天最高修一點八米。拉結筋六十公分一個!”

鍾武回答道。

劉有墨點點頭,表示滿意,很多地方為了搶進度每天牆體是能修多高就修多好完全不顧牆體的凝結程度,六十公分一根的拉結筋雖然不完全符合設計要求,但是也還過得去。

按設計規範來說:

磚和砌塊牆體,晴天每日砌築高度不得超過一點八米;磚和石砌體,雨天每日砌築高度不得超過一點二米。

因為在1日之內已砌築的砌體,其砌築砂漿未達到一定強度,砂漿與磚、石、砌塊之間的粘結力較低,若每日砌築高度過高,牆體穩定性差,容易坍塌。

根據《建築抗震設計規範》砌體牆應采取措施減少對主體結構的不利影響,並應設置拉結筋、水平係梁、圈梁、構造柱等與主體結構可靠拉結。

多層砌體結構中,後砌的非承重隔牆應沿牆高每隔五十公分配置兩根直徑為六毫米的拉結鋼筋即2φ6與承重牆或柱拉結,每邊伸入牆內不應少於一米。

牆長大於五米時,牆頂與梁宜有拉結;牆長超過層高2倍時,宜設置鋼筋混凝土構造柱;牆高超過四米時,牆體半高處或洞口處設置係梁(尺寸比較小的梁,主要是為了把兩個樁或墩連成整體受力)。

對於剛才的牆體,灰縫未幹把磚敲回原位是個處理方案,劉有墨自然還有其他的處理方式,如果灰縫幹了他第一個方式就沒用了,第二個方案也不算是解決方案了,如果牆體不拆除重修,那麽就隻有等到抹灰工序的時候整體抹厚一些, 或者將歪斜突出的部分給剔除掉然後再抹灰了。

有了這個教訓和判斷方法,鍾武也沒有繼續玩自己的手機了,而是挨著每麵牆都挨著檢視了一番,確定沒問題之後在坐了下來。

劉有墨溜達了一圈之後無聊又回到了自己的場地上,這時候鋼筋工已經鋪炸了部分鋼筋了,劉有墨下到基坑裏挨著檢查了一番,基本上來說是按照設計執行的,隻是有部分鋼筋間距稍微擴大了幾公分,不過這都不造成什麽影響。

有些黑心商人鋼筋原本是十公分的間距,為了節省鋼筋偷工減料,十公分的間距鋪成二十公分,構造柱梁柱之間的箍子十五公分的間距弄成三十,牆體之間的拉結筋標準五十公分的間距,做成一米反正澆築混泥土後看不出來,但是這樣實際上卻影響了結構的穩定性。

一個上午很快就過去了,看了看時間劉有墨走回自己的宿舍準備叫梁超這個大懶蟲起來吃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