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年初一,中華大地從南到北所有的地方都充滿了喜慶,皇宮之中自然也是如此!

這一天皇宮之中的人少了很多,大臣們都已經放假,一大半的侍衛、宮女也已經放假回家。

皇宮被大雪覆蓋,白茫茫的一片,看起來倒是異常的美麗。

在太極殿中,趙諶、趙佶、趙桓等皇室子弟都在這裏,趙三、趙訓等人在旁邊陪著。折月如、宋輕瑤、秦玉真、薛素素也帶著孩子在這裏,現在她們都是趙諶的妻子。

全家人在一起,一副其樂融融的景象。

“又是一年過去了!”趙諶笑道。

“是啊,時間過得好快!還記得當年在開封城,我們也是這樣慶祝新年!說實話,我真想回開封看一看。”趙桓道。

“開封經曆戰亂,幾乎被徹底的毀了!開封的皇宮也早已經變成了廢墟!現在回去什麽都看不到!”趙諶搖了搖頭,道。

“當年的開封比現在的燕京城還要繁華!”趙佶猛地道。

“這是自然!當年天下財富都聚集於開封,開封自然繁華!爺爺現在對朝政還感興趣嗎?”趙諶突然道。

哼!

趙佶冷哼了一聲,沒有回答趙諶的話,他知道趙諶再也不會讓他掌控朝政了。這天下已經不是他當年的那個天下了,而是趙諶掌控的天下了。

“爺爺你以前也是大宋的帝王,還有父皇以前也是大宋的帝王,你們如果對朝廷有什麽意見,可以指出來,朝廷也會聽取你們的意見的。”趙諶道。

“哦?你是什麽意思?”趙佶道。

“我有意成立一個新的機構,這新的機構和軍機處、參謀本部並列,可以討論朝政,可以對朝廷提出種種建議。”趙諶道。

“啊!”趙佶一下子呆在了那裏,臉上露出了難以置信的神色。

“爺爺既然對朝政如此的感興趣,可以進入這新機構之中。”趙諶笑道。

“當真?”趙佶睜大眼看著趙諶,道。

“自然是真的了!”趙諶道。

“你沒有騙我?”趙佶道。

“當然沒有欺騙爺爺。”趙諶道。

“諶兒,到底是什麽新的機構?”趙桓則是道。

“我和王庶、胡銓等人商議過了,初步定為諮議局。諮,谘詢,議,議論。諮議局便是對朝廷提出各種建議,議論朝政之地。”趙諶道。

清朝末年,洋人用洋槍洋炮轟開了中國的大門,滿清政府即將滅亡,一直到了那個時候,滿清政府才意識到自己和洋人的差距。

於是在滿清的最後十餘年裏,滿清朝廷做了許多“大事”。

他們首先廢除科舉,采取新式教育,然後立刻“預備立憲”。

預備立憲期間,從1907年開始,滿清朝廷開始商討成立諮議局之事。到了1908年夏天,滿清政府接連頒發《諮議局章程》、《諮議局議員選舉章程》、《逐年籌備事宜清單》等數條聖旨,各省開始籌建諮議局。滿清末年的諮議局可以決議本省預算、決算,可以製定法律、法規,聽取民眾建議、陳情等等,另外擁有監督督府的權利。

到了那個時候,整個國家從上到下所有人都知道再不變革這個國家就徹底的完了,亡國滅種就在眼前!滿清政府已經開始實行從上到下的變革,可惜變革的速度雖然不慢,但是仍舊無法比上革命派的速度!

到了最後這諮議局雖然成立,但是不到兩年時間滿清朝廷就被革命派徹底的推翻,因此諮議局僅僅是在曆史上曇花一現!

趙諶現在要籌建的這諮議局和滿清末年的諮議局基本相同,也就是後世常見的國會,不過現在的情形和當年完全不同!

當年乃是封建社會的末期,整個國家搖搖欲墜,國內外矛盾達到了極點,而現在則是封建社會的鼎盛時期,整個國家處於飛速上升的階段!

現在的大宋傲立東方,傲立世界,在這樣的情況下做出變革,趙諶需要考慮許多事情,隻要不能讓國家上升勢頭受到打壓!好在,成立諮議局,趙諶具有一定的先天優勢!

無論是趙佶、趙桓都是曾經的帝王,讓他們參政議政,誰也不能出來指責。因此趙諶決定以趙佶、趙桓的名義來組建諮議局。

“太好了!真是太好了!”趙佶此刻卻是手舞足蹈,興奮不已。

看到他一個五十多歲的人如此興奮,趙諶、宋輕瑤、秦玉真等人都不由得笑了起來。

※※※

整個燕京都在歡慶新年,街上有不少的行人,不過到了晚上的時候,大多數人都返回了自己的家中。

天氣實在是太冷,隻有一些小孩子在外麵放著炮竹,而趙諶此刻則是帶著十幾個侍衛朝著外麵走去。

他在大道上慢慢的走著,四處不斷可以傳來爆竹聲、戲曲聲、歡慶聲,趙諶的心中也感受到了一種盛世才有的繁華感覺。比起當年開封城的繁華來,這裏才是真正的繁華!因為當年在開封城,隻有有錢人家才能夠好好的過年,那些貧窮人家能夠在過年的時候吃上一頓肉餃子已經相當的不錯了,而現在的燕京卻是全麵發展,這裏的窮人比起當年開封的窮人要富裕的多!減租令、分地、減稅、鼓勵工商等等政策實行下來,現在大宋的貧富差距比以前要小得多!如果國家的發展不能讓普通老百姓受益,那麽這樣的發展毫無意義,趙諶是絕不會要那樣的發展的。

他穿著便服,加上天黑,街上的那些小孩子也沒有人能夠認出他來。

走了大概有一刻鍾的時間,趙諶等人來到了一個大宅子的跟前。

宅子大門的兩邊貼著紅色的對聯,宅子裏麵燈火通明,不過大門卻是關著的。

當下立刻有侍衛上去敲門,過了沒有多久,大門打開,一個三十餘歲的男子看著外麵,道:“你們是什麽人?”

“速速去通報李老大人,陛下來了!”這侍衛道。

“什麽?陛下?”那三十餘歲的男子急忙朝著前方望去,當看到趙諶朝著他微笑點頭的時候,他立即跪了下來,道:“草民參見陛下!”

“李處溫在不在?”趙諶道。

“家父正在屋子裏。”這男子激動的道。

原來趙諶這是來到了李處溫的家中!

本來科舉變革的時候,李綱、李若水、李處溫等人紛紛從朝廷離開,李綱、李若水已經返回家鄉,而李處溫本是遼國大臣,後來投靠趙諶,他的家就在這燕京城中,因此李處溫始終留在京中。

當下李處溫之子急忙將大門打開,迎接趙諶進去。

又過了片刻,李家幾乎所有人都出來,跪倒在了院子中。

“微臣參見陛下!”李處溫也跪在那裏,激動的道。

“快快平身吧!李大人,今後見了朕不用再下跪,朕允許你永遠不跪!”趙諶道。

“多謝陛下!”李處溫道。

“外麵這麽冷,咱們進去說話。”趙諶道。

“是是,陛下快快請進!”李處溫急忙道。

李處溫一家人將趙諶迎進了屋子裏,那些侍衛也被安置在旁邊的房子裏,李家人將各種各樣的吃食送到那些侍衛跟前。

趙諶、李處溫以及李處溫的幾個兒子則是坐在火爐旁,茶水、點心也已經送了過來。

“看你家這樣,還算是富裕。”趙諶笑道。

“慚愧,老臣家族世代居住在燕雲十六州,也算是燕雲十六州的漢人大族,數百年來也攢了一些銀錢。”李處溫急忙道。

“這段時間朕忙碌國事,也沒有來看望老大人,實在是不該,今日朕來給你們拜年。”趙諶道。

“陛下您是君,我們是臣,您竟然給我們拜年,這讓我們愧不敢當啊!”李處溫道。

“這段時間你都在做些什麽?”眾人閑聊了一陣,趙諶笑道。

“微臣在家中看看書、寫寫文章,偶爾去燕京周圍散散心,科舉之日,微臣也曾經去觀看了一番,也看了那些科舉考題。”李處溫道。

“關於科舉,你還是反對我?”趙諶道。

“微臣不敢!常言說不在其位不謀其政,微臣現在已經是一介草民,不敢擅議國事。”李處溫道。

“即使是議論國事也沒有什麽!”趙諶笑了笑,道:“朕準備成立諮議局,你有沒有興趣進入其中?”

當下趙諶開始仔細的解釋起這諮議局來!

現在這諮議局仍舊沒有任何權利,他們隻能向朝廷提出建議,但是朝廷未必會采納!當然,將來這諮議局的權利會一步一步的增強!趙諶會將一些法治法規的製定交給諮議局,將國家的預算也交給諮議局!而且,以後這諮議局的構成也會越來越複雜,士農工商中都會有人進入其中!總之,他要一步一步將這諮議局打造成類似於後世國會一樣的機構。

“你願不願意?”趙諶道。

“老臣願意!”李處溫幾乎沒有任何猶豫,當下便開口道。

李處溫現在也是五十多歲的年紀,從遼國到大宋,他一生都在政壇上折騰,現在一旦離開政壇,他每日裏寂寞難耐,他甚至後悔當初因為科舉而離開政壇!現在趙諶成立諮議局,他自然不會拒絕。

“朝廷每年會撥出一部分銀子出來,用於諮議局建設。另外,年前的時候,朕已經和王庶、胡銓、王十朋等人商議過這件事,讓他們來製定相關的製度,你可以去找他們一起商議。還有,兩位太上皇也已經確定要加入諮議局中,你也可以找他們談一談。”趙諶道。

“好!”李處溫心中大喜,道。

“這諮議局主要是對朝廷提出一些建議,另外處理一些民間普通百姓的反應,你們要常常和百姓接觸,這是很重要的事情。”趙諶道。

“微臣知道。”李處溫急忙道。

趙諶在這裏足足待了一個時辰的時間,這才離開李處溫府邸。

而李處溫這一夜竟然沒有休息,他一晚上都在思考諮議局的事情,一方麵是為諮議局做規劃,另一方麵則是猜測趙諶的意思。

“王庶等人還是太過年輕,陛下對於王庶他們不是很放心,因此陛下要找一些老人來監督朝廷,對朝廷提出建議!另外,兩位太上皇終日裏呆在宮中無所事事,還有一些從北方歸來的皇族、大臣支持這兩個太上皇,所以陛下也要安撫兩位太上皇,諮議局並沒有實際的權利,正好讓兩位太上皇在其中養老,應該便是這樣了!”李處溫暗暗道。

他在紙上奮筆疾書,他的兒子勸他休息,他竟然把兒子狠狠嗬斥了一頓。

“陛下將如此重要的事情交給我,我怎能不廢寢忘食?”李處溫冷聲道。

第二日清晨,大年初二,天色剛亮,李處溫已經離開自己家中去尋找王庶!

本來朝廷要到正月初十才會正式辦公,王庶根本沒有預料到李處溫到來。

他們兩人商談了一上午的時間,下午的時候李處溫又來到了皇宮之中尋找趙佶、趙桓。

晚上的時候他又去請教趙諶。

“陛下,這諮議局議員需要德高望重之人來擔當,這要挑選出來極為困難。微臣列出了一些名單,你看能不能擔任這議員之職?”李處溫道。

“是不是德高望重,朕也不清楚,朕就不看這名單了!朕教你一個法子,如果真的德高望重,必然受百姓擁護,你幹脆讓百姓自己選出議員來。”趙諶道。

“啊,不錯,陛下真是好主意!”李處溫點了點頭,道。

“朝中的官員不能擔任議員!除此之外,再無限製,無論是士農工商,隻要是在民眾中有名望的都可以進入諮議局。”趙諶道。

“老臣知道了!”李處溫道。

一直到正月初十,李處溫都在忙碌這件事情,四處奔波,而到了正月十二的時候,安莆麟、李瑞再次來到了燕京城中。